《哈姆雷特》的譯本至今已逾四十種,其中通行的有田漢、梁實秋、朱生豪、林同濟、孫大雨等人的譯本,而以卞之琳的譯本為最上乘。筆者的翻譯特點一是用鮮活的口語,以適合現代讀者的閱讀趣味;二是表達莎翁作為曠世語言大師的傑出處、細微處、獨到處。譯本有元雜劇體,十四行詩體,其中朱生豪的譯本典雅自然,適合一般讀者,梁實秋的譯本亦步亦趨的翻譯,各譯本各有千秋。
《哈姆雷特》的譯本至今已逾四十種,其中通行的有田漢、梁實秋、朱生豪、林同濟、孫大雨等人的譯本,而以卞之琳的譯本為最上乘。筆者的翻譯特點一是用鮮活的口語,以適合現代讀者的閱讀趣味;二是表達莎翁作為曠世語言大師的傑出處、細微處、獨到處。譯本有元雜劇體,十四行詩體,其中朱生豪的譯本典雅自然,適合一般讀者,梁實秋的譯本亦步亦趨的翻譯,各譯本各有千秋。
《哈姆雷特》的中文譯本中,有卞之琳譯本、梁實秋譯本、 朱生豪譯本。
近百年來,中國已有多達近二十個不同譯本的《哈姆雷特》,諸如邵挺、梁實秋、田漢、曹未風、朱生豪、孫大雨、卞之琳、方平、林同濟,以及姜維楓、北塔等翻譯家的漢譯本。
在《哈姆雷特》幾個有代表性的重要譯本中,卞之琳的譯本是最被稱道的“精品譯作”。
卞譯《哈姆雷特》初版於1956年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在他晚年編校定稿的三卷本《卞之琳譯文集》(2000年安徽教育出版社)中,他把譯名最後確定為《丹麥王子哈姆雷特悲劇》。作為著名的詩人與文學翻譯家,卞譯《哈姆雷特》的優長,主要是吸取了此前各家譯本的長處,用他自己的話說:“曾參考曹未風、朱生豪譯本(及其吳興華校本),加工中發現個別不謀而合處,未加更動,個別受啟發處,已另行改進,即使晚近才出版的林同濟譯本,也在新近校訂中用以鑑照。”可謂集思廣益。
1、《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部悲劇,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莎士比亞說過,他的作品就是“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哈姆雷特》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2、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傳統,是王權的當然繼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顛倒了的時代顛倒了。戲一開頭,作者就展現了一幅醜惡的社會畫面:國家發生宮廷政變,國王被害,陰謀家竊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滿朝臣子趨炎附勢等等。世界彷彿到了末日。於是這個王子喊出了“時代整個兒脫節了”的吼聲。人們強烈地感受到這是“時代的靈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個正直、樂觀、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環境下,他可以成為一位賢明君主;但是現實的社會迫使他不得不裝瘋賣傻,進行復仇。他是英國那個特定的動盪不安時代的產物。
3、在《哈姆雷特》這部戲劇中,處處可以看出作者著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個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計,在敵強我弱的惡劣情況下,他敢於針鋒相對地進行鬥爭,他擊破了奸王設下的—個個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羅森克蘭等人進行刺探和監視的把戲;又使王后發現天良;接著採用“調包計”除掉了奸王的兩個走卒,把奸王“借刀殺人”的陰謀擊得粉碎;最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雙重陷阱——毒劍和毒酒還給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鬥爭中,哈姆雷特都顯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評論說,《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劇,此話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