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句選自威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原句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透過鬥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作者簡介:威廉·莎士比亞,出生於1564年4月23日,於1616年4月23日去世,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作品簡介:《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講述了叔叔克勞
該句選自威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原句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透過鬥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作者簡介:威廉·莎士比亞,出生於1564年4月23日,於1616年4月23日去世,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作品簡介:《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講述了叔叔克勞
1、莎士比亞(Shakespeare)名言:“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是說,每個立場不同的人可以在〈Hamlets〉《哈姆雷特》這本書裡看出完全不同的意境。
2、哈姆雷特原指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雷特》的主人公。原來是說每個立場不同的人可以在《哈姆雷特》這本書裡看出完全不同的意境。這句話描述了閱讀中的一種現實,即對同一文字的閱讀,讀者的閱讀結果各不相同。
1、《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部悲劇,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莎士比亞說過,他的作品就是“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哈姆雷特》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2、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傳統,是王權的當然繼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顛倒了的時代顛倒了。戲一開頭,作者就展現了一幅醜惡的社會畫面:國家發生宮廷政變,國王被害,陰謀家竊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滿朝臣子趨炎附勢等等。世界彷彿到了末日。於是這個王子喊出了“時代整個兒脫節了”的吼聲。人們強烈地感受到這是“時代的靈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個正直、樂觀、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環境下,他可以成為一位賢明君主;但是現實的社會迫使他不得不裝瘋賣傻,進行復仇。他是英國那個特定的動盪不安時代的產物。
3、在《哈姆雷特》這部戲劇中,處處可以看出作者著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個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計,在敵強我弱的惡劣情況下,他敢於針鋒相對地進行鬥爭,他擊破了奸王設下的—個個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羅森克蘭等人進行刺探和監視的把戲;又使王后發現天良;接著採用“調包計”除掉了奸王的兩個走卒,把奸王“借刀殺人”的陰謀擊得粉碎;最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雙重陷阱——毒劍和毒酒還給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鬥爭中,哈姆雷特都顯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評論說,《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劇,此話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