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譯文
黑夜裡北斗七星掛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邊夜帶寶刀。
吐蕃族至今牧馬只敢遠望,他們再不敢南來越過臨洮。
2、原文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3、賞析
(1)這是唐代西北邊民對唐朝名將哥舒翰的頌歌。此詩從內容上看,是頌揚哥舒翰抵禦吐蕃侵擾、安定邊疆的;同時也透過這個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願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第一句是起興,詩人用高掛在天上的北斗星,表達邊地百姓對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牧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擾活動。自從遭到哥舒翰的抵禦,吐蕃再也不敢越過臨洮進行騷擾。
(2)這首詩題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為他戍邊抗敵,保國為民。但是,作者並不從激烈的戰鬥中直接表現他如何英勇善戰,如何機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透過側面描寫的手法來突出主題。詩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來。人民為何讚揚,吐蕃何故畏懼;過去吐蕃長驅直入,如今又為什麼“不敢過臨洮”,這都是宣揚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可見這樣的描寫是很富於啟發性的。“哥舒夜帶刀”,這個“夜”字是頗有講究的,它把起興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聯絡起來了,把讚揚和崇敬之情融注於人物形象之中;同時又將邊地的緊張氣氛和人物的警備神態刻畫出來了。“哥舒夜帶刀”五個字乾淨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畫像。在那簡煉有力、富有特徵的形象中,蘊藏了一股英武之氣,給人一種戰則能勝的信心,而給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懾。因此,就反映人物內心世界和表現詩的主題來講,“哥舒夜帶刀”比起那種衝鋒陷陣的形象更豐富、更傳神,更能誘導人們的想象。
(3)這首《哥舒歌》可能是經過修改加工後的作品,但是它那種樸實和巧妙、明朗和含蓄相統一的風格,依然顯示出民歌的特色。
1、原文:《哥舒歌》
【作者】西鄙人 【朝代】唐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2、翻譯:
黑夜裡北斗七星掛得很高;哥舒翰夜帶寶刀勇猛守邊。
至今吐蕃族的牧馬只敢遠望;他們再不敢南來越過臨洮。
1、《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2、譯文: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
1、《大風歌》
劉邦 兩漢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譯文
大風颳起來了,雲隨著風翻騰奔湧啊,威武平天下,衣錦歸故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3、寫作背景
劉邦當上皇帝以後,在前195年,他出兵東征,平定淮南王黥布(也叫英布)的叛亂。迴歸 ...
1、《江上漁者》的作者范仲淹。原文為: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譯文:江上行人來來往往人,只是喜愛味道鮮美的鱸魚。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裡。
2、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嚐味道鮮美的鱸魚,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 ...
1、譯文:
自古以來高高雲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噠噠的馬蹄聲。
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從華山進入潼關後更不知什麼是坦平。
2、原文:
《潼關》
清代: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
1、意思是: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
2、原詩為: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1、原文:
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
1、譯文
年終時候春回大地,冰霜漸漸減少,春天到來草木是最先知曉。
只覺得眼前已是一片生機盎然,東風吹來水面綠波盪搖。
2、原文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3、賞析
這是一首節令詩。作者描寫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春日圖景,表現出對欣欣向榮之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