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人物:宮女,地點:大唐皇宮。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秋夕》是杜牧模擬宮女的口吻寫的一首詩。主人公獨自一人在秋夜撲螢,看銀河漫漫,恍惚間觸動了內心的琴絃,既為自身的孤獨無助,光陰漫過而感到許多難以言明的惆悵,也有對真愛對溫情的渴求,可謂是一種哀怨與期望相交織的複雜感情。生動地描繪了失意宮女孤獨幽怨的生活,抒發了作者杜牧對宮女悲慘命運的同情。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善於將敘事、議論、抒情三者融為一體,氣格緊健,造句瘦勁,如《感懷詩》、《杜秋娘詩》、《張好好詩》、《李甘詩》、《郡齋獨酌》、《雪中書懷》、《落中送冀處士東遊》、《題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公元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秋夕》的內容: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
杜牧出生於803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人即陝西西安。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 ...
這是寫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寫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心的孤悽。二句寫借撲螢以打發時光,排遣愁緒。三句寫夜深仍不能眠,以待臨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整首詩除了冷、涼兩字之外,其餘全是寫的美景,表達的自然也不是哀情了。冷和涼,暑氣未散,由流螢可知氣候狀況,在比較熱的天氣李裡,涼 ...
題烏江亭的寫作背景:烏江亭相傳是舊時楚漢之爭,項羽失敗自刎之處。透過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旨在說明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能因為一時的失敗,就放棄捲土重來的機會。
目的是告訴我們:人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要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不屈不撓的意志。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
杜牧於會昌四年9月由黃州刺史遷池州刺史,會昌六年9月再遷睦州刺史,在貴池為官兩年。杜牧在貴池時,愛喝酒,喜郊遊,現貴池古井猶存,當時以井水釀酒,名為“杏花大麴”,香醇可口。杜牧在此處作了《清明》。清人朗遂作《貴池縣杏花村志》,將杜牧詩收入,其後,《江南通志》也把該詩收入,並申明杜 ...
秋夕這首詩寫的是初秋時節,屋內燭光搖曳,那擺在一隅的畫屏被染上了一層清冷的色澤,身穿輕羅衣衫的宮女手執小團扇,在屋外追捕著飛螢。夜色漸深,涼意漸濃,她來到宮殿臺階旁的草地上,側臥在上面,仰頭觀看那銀河兩邊的牛郎織女星。
此詩寫失意宮女孤獨的生活和淒涼的心境。"冷"和"涼" ...
1、詩人沒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讚歌;
2、杜牧生活在內憂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時期,從青年起就關心國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