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唐朝的黃巢之亂

唐朝的黃巢之亂

  黃巢起義,指的是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由黃巢領導的民變,是王仙芝起義的後續。也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黃巢之亂轉戰近半唐朝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

  黃巢起義,採用流動作戰的方式,避實攻虛,走遍今天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陝西等省廣大地區,動搖了唐朝的統治。但由於長期流動作戰,沒有穩定的後方,缺乏經濟上的保障和群眾基礎,故而很難持久下去,使起義軍最後失敗。

東漢黃巾之亂的首領是誰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為什麼把黃巾起義叫黃巾之亂

  起義是代表一個階級利益的突發性的強硬,從黃巾起義的根本利益來看是在末代漢王朝的腐敗統治下農民的生活要求得不到滿足,確切的說是連生活都不能正常的維持,所以由張角等人煽動起來暴動,可是由於歷史和農民起義的侷限性,黃巾起義沒有列出主要的目標,並沒有使得農民的生活得到保障,讓許多農民死於戰場,單純的認為漢王朝的存在就是農民的死敵,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社會的穩定破壞,或者說開啟了一個混亂的軍閥相持的社會,所以是黃巾之亂。


三國志12如何開局

  1、桃園結義(語音) 選劉焉勢力184年開局即出現,無特殊觸發條件,選擇其他勢力則無法觀看。   2、何進封諸侯 何進勢力佔優會猛攻黃巾,張家三兄弟被俘就斬,三人死後,黃巾勢力解體,若此時平原城仍為黃巾勢力佔領(黃巾解體後為空城),或被何進劉焉佔領,則封賞劇情後,可選擇劉備路線,若黃巾勢力解體時,平原城被 ...

唐朝著名的安史大約歷史多久

  安史之亂是唐代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歷時約八年;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 ...

為什麼安史唐朝沒有直接滅亡

  安史之亂直接終結了唐朝的輝煌盛世,是唐興衰的轉折點,但是沒有那麼致命,因為其性質還是屬於僱傭軍反叛,既不是農民起義,也不是外族入侵,所以安史之亂是給唐造成了一個巨大的困局,但不是死局。   唐朝在經濟和軍事兩方面做了正確的改變,這是唐朝沒有直接滅亡的最直接原因:   在經濟方面,安史之亂後,唐對其疆域的控 ...

唐朝時的越王是怎麼回事

  公元668年,太后武則天下詔所有皇室成員限期“入洛陽、會明堂、行大典”,李姓宗親們都擔心、恐懼這是武照設下了巨型陷阱,於是就有人假造廬陵王李顯的書信串通李唐子孫起兵伐武,豫州刺史越王李貞率先起兵造反,史稱“越王之亂”。武照以宰相張光輔為諸軍節使,左金吾大將軍丘神績為行軍主管,率十萬大軍迅速斬殺了李貞,滅九 ...

與端午節插菖蒲艾草的習俗

  有些地區,會在端什節插菖蒲或艾草於門上,這固然是因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過,關於這項艾習俗的起源,民間則有一種說法。   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民間傳說中,端午節在門口插菖蒲艾草的習俗與他也有著莫大的淵源。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 ...

安祿山介紹

  1、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   2、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 ...

瓜何堪再摘什麼意思

  1、黃臺之瓜何堪再摘釋義:如果毫無節制地將瓜全都摘掉了,最後只剩下瓜蔓,怎麼會有瓜可收呢?   2、黃臺之瓜何堪再摘出自《黃臺瓜辭》,《黃臺瓜辭》是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3、這首詩通俗曉暢,寓意明瞭。詩以瓜與採瓜人比喻子與親,以摘瓜喻骨肉相殘。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比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