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唐雎說信陵君原文及翻譯

唐雎說信陵君原文及翻譯

  唐雎說信陵君

  1、原文

  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

  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願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無忌謹受教。”

  2、譯文

  信陵君殺了晉鄙,救下邯鄲,打敗了秦兵,使趙國得以倖存。趙孝成王親自到郊外去迎接他。這時,唐雎對信陵君說:“我聽說,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說:“這話怎樣講呢?”唐雎回答說:“別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惡別人,是不可以讓人知道的;別人有恩德於我,是不可以忘記的;我有恩德於別人,是不可以不忘記的。如今,你殺了晉鄙,救下邯鄲,打敗秦兵,儲存了趙國,這對趙國是大恩德。現在,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會見到趙王了,希望你把救趙王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說:“無忌我敬遵你的教誨。”

晉靈公不君原文及翻譯

  1、原文: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闢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清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

  2、猶不改。宦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癖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齊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3、3、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鬥且出。提彌明死之。

  4、4、初,宣子田於首山,舍於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5、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6、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盾,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7、譯文:晉靈公不行國君正道。加重賦稅用來彩飾牆壁。他還從臺上用彈弓射人,觀看人們躲避彈丸來取樂。有一次廚子燉熊掌沒有燉熟,靈公就殺死他,把屍體裝在草筐裡,命婦女用車裝著屍體經過朝廷。趙盾和士季發現了廚子的手,追問廚子被殺的原因,併為這件事憂慮。趙盾準備進諫,土季說:“您進諫,如果國君不接受,那就沒有誰能接著進諫了。請讓我先去吧,沒有采納,您再繼續勸說。”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禮三次,靈公假裝沒看見。到了屋簷下,晉靈公才看了看他,說道:“我知道所犯的錯誤了,準備改正它。”士季叩頭答道:“哪個人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卻能改正,沒有什麼善事能比這個更大的了。《詩經》上說:‘沒有誰沒有個好的開頭,但很少能堅持到底。’照這樣說來,能夠糾正錯誤的人是很少的。您能有始有終,那末國家就鞏固了,哪裡僅僅是臣子們有所依靠呢。《詩經》又說:天子有沒盡職的地方,只有仲山甫來彌補。意思是說過失是能夠彌補的,您能彌補自己的過失,君位就丟不了啦。”

  8、晉靈公仍舊不改。趙盾多次進諫。晉靈公很厭惡他,派鉏麑暗殺他。鉏麑清早趕去,看到臥室的門已打開了。趙盾已穿戴整齊準備上朝,由於時間還早,端坐在那裡打瞌睡。鉏麑退出來,感嘆地說:“不忘記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啊。殺害百姓的主,就是不忠;不履行國君的使命,就是不守信用。在這兩者之間只要有一種,都不如死了。”便撞死在槐樹上。

  9、秋九月,晉靈公賜給趙盾酒喝,預先埋伏好身穿鎧甲的武士,準備攻殺趙盾。趙盾的車右提彌明發現了情況,快步走上堂去,說:“臣子侍奉國君飲酒,超過了三杯,不合乎禮儀。”接著扶趙盾下堂。晉靈公喚出那條猛犬向趙盾撲去。提彌明徒手搏擊猛犬,把它打死了。趙盾說:“不用人而使喚狗,即使兇猛,又頂得了什麼?”一面搏鬥,一面退出宮門。提彌明為趙盾殉難。

  10、當初,趙盾在首陽山打獵,在翳桑住了一晚。看見靈輒餓倒在地,問他得了什麼病,靈輒回答說:“已經多日沒有吃東西了。”趙盾給他東西吃。靈輒留下一半食物不吃。問其原因,答道:“我在外當奴僕已經多年了,不知道母親還在不在。現在離家近了,請讓我把這些東西送給她。”趙盾要他吃光,並給他預備一筐飯和肉,放在袋子裡送給他。不久靈輒做了晉靈公的甲士,卻把戟掉過頭來抵禦靈公手下的人,使趙盾得免於難。趙盾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回答說:“我就是您在翳桑救的餓漢呀。”問名字和住處,他沒有告訴就走了。──接著趙盾也逃亡了。

  11、九月二十六日,趙穿在桃園殺死了晉靈公。趙盾還沒有逃出國境的山界就回來了。太史(董狐)記載說:“趙盾弒其君。”並且把這條記載拿到朝廷上公佈。趙盾說:“不是這樣。”太史回答說:“您是正卿,逃亡沒有越過國境,回來後又不聲討叛賊,弒君的不是您又是誰?”趙盾說:“唉!《詩經》說:‘由於我懷念祖國,反而自己找來了憂患。’大概是說我吧!”

  12、孔子說:“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據法直書不隱諱。趙盾,是古代的好大夫,為了記事的原則而承受惡名。可惜呀!要是逃出了國境就可以免掉罪名了。”

馮諼客孟嘗君原文及翻譯

  1、原文: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

  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之‘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悅,曰:“諾,先生休矣!”

  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齎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2、譯文:齊國有一人叫馮諼。因為太窮而不能養活自己。他便託人告訴孟嘗君,表示意願在他的門下寄居為食客。孟嘗君問他有什麼擅長。回答說沒有什麼擅長。又問他有什麼本事?回答說也沒有什麼本事。孟嘗君聽了後笑了笑,但還是接受了他。

  旁邊的人認為孟嘗君看不起馮諼,就讓他吃粗劣的飯菜。(按照孟嘗君的待客慣例,門客按能力分為三等:上等(車客)出有車;中等(門下之客)食有魚;下等(草具之客)食無魚。)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倚著柱子彈著自己的劍,唱道:“長劍我們回去吧!沒有魚吃。”左右的人把這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讓他吃魚,按照中等門客的生活待遇。”又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彈著他的劍,唱道:“長劍我們回去吧!外出沒有車子。”

  左右的人都取笑他,並把這件事告訴給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車子,按照上等門客的生活待遇。”馮諼於是乘坐他的車,高舉著他的劍,去拜訪他的朋友,十分高興地說:“孟嘗君待我為上等門客。”此後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劍我們回去吧!沒有能力養家。”此時,左右的手下都開始厭惡馮諼,認為他貪得無厭。而孟嘗君聽說此事後問他:“馮公有親人嗎?”馮諼說:“家中有老母親。”於是孟嘗君派人供給他母親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於是從那之後。馮諼不再唱歌。

  後來,孟嘗君拿出記事的本子來詢問他的門客:“誰熟習會計的事?”馮諼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並簽上一個“能”字。孟嘗君見了名字感到很驚奇,問:“這是誰呀?”左右的人說:“就是唱那‘長鋏歸來’的人。”

  孟嘗君笑道:“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虧待了他,還沒見過面呢!”他立即派人請馮諼來相見,當面賠禮道:“我被瑣事搞得精疲力竭,被憂慮攪得心煩意亂;加之我懦弱無能,整天埋在國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卻並不見怪,倒願意往薛地去為我收債,是嗎?”馮諼回答道:“願意去。”於是套好車馬,整治行裝,載上契約票據動身了。辭行的時候馮諼問:“債收完了,買什麼回來?”孟嘗君說:“您就看我家裡缺什麼吧。”馮諼趕著車到薛,派官吏把該還債務的百姓找來核驗契據。核驗完畢後,他假託孟嘗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債款賞賜給欠債人,並當場把債券燒掉。百姓都高呼“萬歲”。

  馮諼趕著車,馬不停蹄,直奔齊都,清晨就求見孟嘗君。馮諼回得如此迅速,孟嘗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見他,問道:“債都收完了嗎?怎麼回得這麼快?”馮諼說:“都收了。”“買什麼回來了?”孟嘗君問。馮諼回答道:“您曾說‘看我家缺什麼’,我私下考慮您宮中積滿珍珠寶貝,外面馬房多的是獵狗、駿馬,後庭多的是美女,您家裡所缺的只不過是‘仁義’罷了,所以我用債款為您買了‘仁義’。”孟嘗君道:“買仁義是怎麼回事?”馮諼道:“現在您不過有塊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撫愛百姓,視民如子,而用商賈之道向人民圖利,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債款賞賜給百姓,順便燒掉了契據,以至百姓歡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為您買義的方式啊。”孟嘗君聽後很不快地說:“嗯,先生,算了吧。”過了一年,齊閔王對孟嘗君說:“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當作我的臣子。”孟嘗君只好到他的領地薛去。還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攜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嘗君到來。孟嘗君見此情景,回頭看著馮諼道:“您為我買的‘義’,今天才見到作用了。”

  馮諼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現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高枕無憂,請讓我再去為您挖兩個洞吧。”孟嘗君應允了,就給了五十輛車子,五百斤黃金。馮諼往西到了魏國,他對惠王說:“現在齊國把他的大臣孟嘗君放逐到國外去,哪位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國家富庶強盛。”於是惠王把相位空出來,把原來的相國調為上將軍,並派使者帶著千斤黃金,百輛車子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去,告誡孟嘗君說:“黃金千斤,這是很重的聘禮了;百輛車子,這算顯貴的使臣了。齊國君臣大概聽說這事了吧。”魏國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嘗君堅決推辭而不去魏國.

  齊王聽到這個訊息,君臣震恐,連忙派遣太傅帶“黃金千金、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等物,非常隆重地向孟嘗君謝罪,請孟嘗君要“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勸孟嘗君趁機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廟於薛”。等齊國的宗廟在薛地落成後,馮諼向孟嘗君報告說:“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自從齊泯王罷免了孟嘗君的相位後,門下食客多離他而去。

  孟嘗君恢復相位後,馮諼策馬前去迎接,其他門客都未到。孟嘗君感慨地對馮諼說,自己一生好客,對待客人從來不敢有所閃失,而他們見我被罷官,卻都離我而去了。今仰賴馮諼先生得以恢復相位,門客還有什麼臉面再見我呢?我如果再見到他們,“必唾其面而大辱之”。馮諼聽了忙下馬向孟嘗君叩頭,孟嘗君急下馬制止,問他是否是替其他的門客謝罪。馮諼說,不是。而是為“君之言失”。他說,任何事物發展都有自身的規律,像有生命的東西一定會死亡一樣,這是一種必然規律;“富貴多士,貧賤寡友”,這也是一種規律。

  趕集上市的人,清晨時都急急地趕往集市;但到日落時,人們就是經過集市,也只是甩著膀子走過去,看也不看一眼。他們不是愛好清晨,厭惡傍晚,而是因為傍晚時分,希望得到的東西,在那兒已經沒有了。您失去相位,賓客自然都離去了,您不應該因此埋怨士人,希望孟嘗君能夠“遇客如故”。孟嘗君非常感激馮諼的提醒,於是再次拜謝並接受了馮諼的建議,“敬從命矣,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馮諼有超人的智慧,極具戰略眼光。他抱著對孟嘗君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為孟嘗君政治地位的穩定出謀劃策。在孟嘗君做齊國相國的幾十年時間裡,“無纖介之禍”,是與馮諼的精心謀劃分不開的。


不辱使命課文原文翻譯

  1、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譯 《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魏策四》,題目為後人所加。公元前 225 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國滅掉魏國之後,想以“易地”之名佔領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最終折服秦王,這篇文章寫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經過。文章內容精彩,情節完整,引人人勝。   2、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 ...

不辱使命原文翻譯

  1、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魏策四》)原文: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通假字,通“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 ...

養龍原文翻譯

  1、文言文《商陵君養龍》原文: 有獻陵鯉於商陵君者,以為龍焉。商陵君大悅,問其食,曰蟻。商陵君使豢而擾之。或曰:“是陵鯉也,非龍也。”商陵君怒,笞之。於是左右皆懼,莫敢言非龍者。遂從而神之。商陵君觀龍,龍捲曲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驚,稱龍之神。商陵君又大悅。徙居之宮中,夜穴甓而逝。左右走報曰:“龍用壯,今 ...

中說明了什麼道理

  說明一個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於人有恩德的事不應放在心上的主旨。   文章在表現這一主旨時,不是用直白方法,而是迂迴切入,唐雎先從事情有不可知、不可不知、不可忘、不可不忘四種情況說起,再具體為人之憎我、我之憎人、人有德於我、我有德於人而應採取的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不可忘和不可不忘的四種態度,最後才落 ...

竊符救趙翻譯

  1、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經擊破了趙國的長平軍,又進兵包圍趙首都。信陵公子的姐姐是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給魏王和公子書信,向魏國求救。魏王派晉鄙將軍帶領十萬部眾援救趙國。卻怕秦國報復而讓軍隊停留在鄴城安營,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抱觀望雙方的態度。一個隱士,大梁夷門的守門人侯嬴向信陵君獻計:“我聽 ...

孟嘗列傳原文翻譯

  1、孟嘗君列傳原文: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2、翻譯:世人都稱孟嘗君能夠贏得納士,賢士因為這個緣故歸順他,(孟嘗君)終 ...

列傳原文翻譯

  1、原文: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以求見孝公。公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