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佛機在家念什麼最好
以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為主,再有空念些佛經或輔修自己比較喜歡比較有信心的經咒。
唸佛機播什麼好
播放任何經咒都可以,但播放佛號經咒等,只是輔助我們沒空唸佛唸經的修行方法,不能代替我們自己平時的功課,畢竟我們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在唸佛唸經。最好最直接的是播放南無阿彌陀佛聖號,每天播放以後直接回向眾生業障消除,聞法得度,往生極樂世界。
以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為主,再有空念些佛經或輔修自己比較喜歡比較有信心的經咒。
播放任何經咒都可以,但播放佛號經咒等,只是輔助我們沒空唸佛唸經的修行方法,不能代替我們自己平時的功課,畢竟我們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在唸佛唸經。最好最直接的是播放南無阿彌陀佛聖號,每天播放以後直接回向眾生業障消除,聞法得度,往生極樂世界。
說到大勢至菩薩,人們都知道他與觀世音菩薩是兄弟,也是“西方三聖”之一。大勢至菩薩也稱“大精進菩薩”,代表著無上的智慧。那麼本期的佛學入門,就帶大家一起領悟“淨土五經”之一的《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
《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原譯文由唐朝天竺般剌密諦所譯。此章共244字。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唸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唸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唸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白話文翻譯如下:
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法會上聽了上述修行已有成就的二十三位佛弟子,談自己由於修所修法門而得成就的那個圓通法門後,因時節因緣已經成熟,所以就同他一起共修的、分別有著五十二種修行位的無量大菩薩們,同時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世尊跟前,恭敬地跪下去,用頂禮佛足的最高禮節:雙手著地,掌心向上,把頭磕地於兩手之間,表示用自己的雙手捧起佛足,高高舉過頭頂敬禮。禮拜完後,恭敬地向世尊釋迦牟尼佛表白自己的修行體會說:
“我以清淨自在功德力,回憶起在無量久遠的年代、早在像恆河裡沙子那麼多的大劫前,有一尊佛,因為佛的大願及眾生根機的成熟,所以顯現在世界上,他的名號稱為無量光佛。在這整整一個大劫的長時期裡,有十二位如來依次出現在世上。第一尊佛就是剛講過的無量光佛,依次有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智慧光佛、常照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解脫光佛、安隱光佛、不思議光佛,而最後一尊佛的名號稱為超日月光佛。這位超日月光佛,同前邊十一尊佛一樣,都親自教導和傳授給我同一個法門,這個法門的名號稱為念佛三昧。
現在以兩個譬喻來說明唸佛法門。第一個譬喻是:譬如有二個人,是親友關係。有一個人特別關心另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一直在想念著另一個人;而另一個人卻不放在心上。有時他們兩人相逢,有時他們兩人相見,但由於另一個人沒有思念的心,所以即使碰到了,也同沒碰到一樣,擦肩而過;即使對面看見了,也同陌生人一樣,轉臉就走。
這是比喻佛一直在想念眾生,要想度脫眾生,而許多眾生因為業障太重,智慧太淺,暫時同佛無緣,所以佛也難以度脫他們。倘若這兩個人相互憶念,甚至互相間都想得很苦,都想早日見面,見了面後根本不願再分開,這樣的話,直至終生想念,甚至發願生生世世永不分離,好像影子跟人一樣,再也分不開。這是比喻眾生由於佛的世世教化,開發了智慧,發願要最終成佛,所以無論何時何地,兩人總不分開。這是第一個以親友關係作的譬喻。”
“第二個譬喻是:十方一切如來,憐憫和思念眾生,就如同慈母思念自己親生的子女一樣,這是最偉大的母愛,其中絲毫不摻雜任何私心。但是由於子女的愚昧、任性,只想放蕩遊戲,不想歸家同受母子親情的歡樂,跑得遠遠地,連個音信也不通,害得老母親想煞也是枉然。這是比喻佛一直在想念眾生,要想度脫眾生,而許多眾生因為業障太重,智慧太淺,暫時同佛無緣,所以佛也難以度脫他們。
倘若子女也因長久流浪在外而思念起自己的母親,而且思念的心情也同母親思念子女的心情同樣迫切的話,那麼母子們終生想念,甚至發願生生世世永不分離,那麼母子們也永不會分開。這是比喻眾生由於長久流浪生死,痛苦異常,受到佛的教化後,開發了智慧,發願要最終成佛。這是以母子關係作比喻,要比上一個譬喻更進一層。
倘若眾生的心裡一直在憶佛、唸佛,表現在行動中也是時時處處口唸佛號,身作佛事。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快的話,一年、半年,甚至幾個月、半個月,可以見到佛;慢的話,在這一輩子臨終的時候也必定能見到佛,離開佛總是不遠的。
非但如此,也不需要再用其他種種方法或法門,例如去學密、學禪,掐訣念神咒、打坐參話頭,只要把一句佛號牢牢溶在心中,無論行住坐臥、無論喜怒哀樂,無論閒暇繁忙、無論得意失寵,心佛永不分離,久而久之,功夫到了,自然就達到密宗的三密相應,禪宗的明心見性的‘心開’境界。這情形正好比身上塗抹香料的人會散發出香味一樣,這就叫做‘香光莊嚴’啊!這就是以佛的功德香、以佛的功德光來加持到你身上,令你身上也同樣有佛的香氣和光明,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啊!”
“我在菩薩道行道修行時,就是修的唸佛法門。以清淨的唸佛心,得以證到‘無生法忍’。由此‘無生法忍’步步深入,最終成為補處菩薩。依照我的本願,現在就在娑婆世界,以阿彌陀佛大願的威力來加被,以我本身菩提願力作接引,令所有真正發心、具足信願行的唸佛人,都最終歸入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清淨佛國中去。
世尊!您要是問我:最好選擇甚麼樣的圓通法門,可以使修行人能最迅速、最有效地得到成就。事實上我覺得,最根本的選擇就是甚麼也不選擇。對外,不選六根種種形相(如眼、耳、鼻、舌、身、意等根相);對內,不取六根種種根性(如見、聞、覺、知等性),只‘依’一個清淨精明的自性(事實上只是名‘依’而已,清淨自性早離能所了也),便可把六根統統管住了。
以清淨的佛號為淨念,進一步說,以無雜念為淨,以不執念為念,這便是淨念。在事相上,時時處處憶念不捨;在理相上,達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這便是相繼。能按照這個方法堅持去做的話,一旦功夫到了,自然就進入唸佛三昧的正定境界,自然就顯示出清淨的自性如來,同佛一樣,無二無別了。真能這麼做到的話,那才叫真正的第一呢!”
在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中,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薩,表的是孝敬。“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思密知秘藏”,所以名為“地藏”。那你知道地藏菩薩的佛號是什麼嗎?我們平時常念地藏菩薩佛號的佛號有什麼用呢?本期的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地藏菩薩佛號是什麼
念地藏菩薩佛號時可念“南無地藏王菩薩”或“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髮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
常念菩薩佛號有什麼用
常念菩薩佛號可得菩薩常隨守護。菩薩的任務,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以時常分身無量,遊化十方,普度有緣。唸佛眾生和諸佛菩薩有緣,眾生在生死苦海中,一心稱名,是向佛菩薩發出的呼救聲。所以古德說:“生死海中,唸佛第一”。稱名求救是因,菩薩尋聲救苦是緣,因緣和合,感應道交,自然逄兇化吉,離苦得樂,這就是果。古今以來,許多有緣眾生,由於遭受厄難苦惱而稱名號,由於稱念名號而轉危為安,也由於獲得唸佛的利益,而生信發願,求生淨土,見佛聞法。“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這是菩薩化度眾生的善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