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君能有幾多愁下一句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
1、問君能有幾多愁下一句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創作的一首詞。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透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詞語言明淨、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透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白話譯文:
春花年年開放,秋月年年明亮,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在過去的歲月裡,有太多令人傷心難過的往事。小樓昨夜又有東風吹來,登樓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國。
舊日金陵城裡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都在吧,只不過裡面住的人已經換了。要問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東流的滔滔春水一樣,無窮無盡。
詩句出自李煜的《虞美人》一詩。
原文如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這首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透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據說這首詞也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是李煜的絕命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