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嘗新節

桃花源民俗風情:嘗新節

  在桃源一帶,至今還盛行“嘗新”。“嘗新”,即指六月上旬稻穀成熟後,在開鐮收割之前,擇一吉日,家家戶戶先打下些新稻穀,整成新米做成飯。再搞些蔬菜瓜果做成菜,還要殺雞宰鴨,捕魚撈蝦,買酒稱肉。中午時,擺酒設宴,將第一餐新米飯連同酒菜一起,擺在正堂,讓神和祖先先嚐,感謝他們的保佑,祈求來年五穀豐登。這種在農村廣為流傳的習俗謂之“嘗新”,俗稱“吃新”。

  以前,農曆六月初六為“嘗新節”,有的地方則選六月新谷登場的個辛卯日,一般在大暑前七日後八日這時間。現在嘗新沒有統一的日子,農戶根據各自的稻穀成熟情況和收割的具體時間而定。“嘗新”這一天,農戶以七線禾穗置飯上蒸熟,象徵豐收在望。有的地方爭先嚐新,先收割一小塊稻穀整米做成新米飯,有的在陳米飯上插上三穗新稻穗代替。祭神祖時,除了新米飯,還擺上豬頭、公雞、鯉魚“三牲”,先敬神農和土地,再敬祖先。之後以新米飯給狗嘗,然後閤家聚食。民間傳說谷種是狗帶來的,所以嘗新不忘狗的功勞。

嘗新節

  景頗族俗稱“吃新谷”,原本是景頗族在秋收前穀物基本成熟後舉行的一種原始宗教祭典。嘗新時,各部落、村社的群眾齊集官家;擔任取嘗新谷的老年婦女身著盛裝;用來盛放稻穀的竹籃,四周要有稻米、豆類、高粱以及五顏六色的鮮花點綴。收來的稻穀上面用大而圓的青葉覆蓋著,背到官家,先由老年婦女用鍋炒,炒後由姑娘用手碓舂,並把舂好的米用姜拌好,再由巫師主持祭祀,感謝各種神祗賞賜的豐收。祭畢,巫師當場拋丟用青葉包好的小包新谷和菜,意讓野精靈分享。之所以要包成小包,是為了預防眾多的鬼類搶食祭品。嘗新時,雖全村男女老少都來參加,但每人僅能分到一小包新米,做飯時主要加陳米作補充。當在山官或頭人家舉行的嘗新儀式結束後,群眾才正式開始嘗新。

  1980年後,一些景頗族地區又恢復了嘗新節,通常在農曆八九月間舉行。開鐮前,主人先割一些新谷,恭恭敬敬地揹回家,供在“鬼房”裡。祭品有雞蛋、酒、餈把等。請巫師祈禱“家堂鬼”和其他鬼類,保佑穀子在未收到家前免遭災害。祈禱完畢,祭品由巫師和老人分享。正餐的飯菜,先讓狗吃飽,然後家人和客人才能用餐。其緣由是:傳說谷種是狗從天上帶下來的,狗立了大功,因而人們對狗格外優待。

桃花源民俗嘗新節

  在桃源一帶,至今還盛行“嘗新”。“嘗新”,即指六月上旬稻穀成熟後,在開鐮收割之前,擇一吉日,家家戶戶先打下些新稻穀,整成新米做成飯。再搞些蔬菜瓜果做成菜,還要殺雞宰鴨,捕魚撈蝦,買酒稱肉。中午時,擺酒設宴,將第一餐新米飯連同酒菜一起,擺在正堂,讓神和祖先先嚐,感謝他們的保佑,祈求來年五穀豐登。這種在農村廣為流傳的習俗謂之“嘗新”,俗稱“吃新”。

  以前,農曆六月初六為“嘗新節”,有的地方則選六月新谷登場的個辛卯日,一般在大暑前七日後八日這時間。現在嘗新沒有統一的日子,農戶根據各自的稻穀成熟情況和收割的具體時間而定。“嘗新”這一天,農戶以七線禾穗置飯上蒸熟,象徵豐收在望。有的地方爭先嚐新,先收割一小塊稻穀整米做成新米飯,有的在陳米飯上插上三穗新稻穗代替。祭神祖時,除了新米飯,還擺上豬頭、公雞、鯉魚“三牲”,先敬神農和土地,再敬祖先。之後以新米飯給狗嘗,然後閤家聚食。民間傳說谷種是狗帶來的,所以嘗新不忘狗的功勞。


嘗新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嘗新是什麼時候

  嘗新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嘗新節是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壯族的傳統節日。   嘗新節,俗稱“吃新節”,是湘、黔、桂等省區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壯族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每年夏曆六七月間新谷登場時擇日舉行。節前,主婦們到田間摘新谷,舂出噴香的白米。節日早晨,各家主婦蒸好新米飯,煮 ...

古代寒食的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 ...

春節流程---正月十五元霄

  元宵節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 ...

祭灶小年習俗

  【祭灶】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 ...

祭灶灶神灶君的傳說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 ...

臘八的傳說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據 ...

臘八的祭祀習俗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 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臘祭”本是原始先民慶賀農業豐收的報酬之禮,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節慶。那麼,臘八節有何習俗呢?   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