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回族的宗教

源遠流長的回族宗教音樂

  宗教音樂是信徒們對其所信仰宗教的一種讚頌,不需要傳統的演奏樂器,只需要在朗誦經文時以特殊的讀法和音調進行表達,從而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音樂體系,在中國回族人民基本上都是伊斯蘭教徒,所以回族文化中宗教音樂是重要的一環。

  從現今我們聽到的具有異國韻味的伊斯蘭音樂,多流佈於回族較集中的地區,而且與這些地區穆斯林的宗教及民俗活動分不開。穆民們經常以極為豐富多采的歌唱性音調來吟詠《古蘭經》和讚頌真主。在這些誦經音調中,除繼承了伊斯蘭音樂傳統外,在某些方面又結合中國回族的習俗而有所創造和發展,曲調因教派、門宦、地區不同而有所迥異。

  有些傳入的伊斯蘭宗教音調也因語言和審美習慣不同而中國化或地方化了。中國回族伊斯蘭宗教音樂是中亞、西亞伊斯蘭音樂與回族民間音樂相融合的產物,是同源異流的關係。它和中國傳統音調相比較有明顯的異國風味,與純正伊斯蘭音樂相比較,又具有較多的中國化音樂特色。

  回回民族受伊斯蘭音樂影響較深,這和回族的本源和宗教信仰有關。相當部分的回族男子從小誦讀《古蘭經》和贊主詩詞,他們的啟蒙教育是從阿文和經文開始的。在回族集中居住的莊點,一般都有一個以上清真寺。穆民們的許多與宗教相關的活動都是在寺裡進行的。唱唸經常伴隨著各種宗教民俗儀式。

  阿訇根據伊斯蘭音調教唱、領唱,穆民們跟著大聲唱誦。但由於受生活習俗、方言聲韻、演唱習慣的限制,便很自然地把他們所熟悉的地方音調揉了進去。所以他們的唱誦音樂,既保留了伊斯蘭音調中的原汁原味,但同時又注入了新的地方性音素和回族民間音樂成份,形成了以伊斯蘭音樂為主調的音樂變體。

  伊斯蘭音樂是伊斯蘭經典讚詞誦讀樂調。穆斯林在吟誦《古蘭經》和各種讚詞時根據經文內容和經文的阿拉伯語讀音、發聲規律創制的一種特殊的音樂體系,一般沒有樂器伴奏,其音調抑揚頓挫、純樸清雅,充滿著阿拉伯民族的特點和風格。

  它的主要內容是:“喚拜詞”,這是宜禮員在每日五次禮拜前,召喚大家禮拜時吟誦的。伊斯蘭教發展初期,喚拜詞的曲調是統一的。後來,隨著伊斯蘭教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其曲調也具各國民族特點。

  吟誦《古蘭經》,早期的誦讀者只是帶有簡單的曲調朗讀。在發展中,朗誦越來越接近歌唱,出現了曲調的起伏,樂律的渲染,並滲入了阿拉伯音樂的音調。唱誦者沒有標準的文字樂譜,全靠口授心傳。所唱曲調有一定的旋律和樂理,它可鑑定唱誦者藝術水平的高低。根據阿拉伯語在各國、各地區的差異,《古蘭經》等的誦讀可分埃及調、巴格達調等。

  讚詞由簡單的音調連串在一起,較喚拜詞、《古蘭經》吟誦的旋律更為豐實、活躍和富於音樂感。蘇菲派把贊念真主和穆罕默德作為啟迪信徒心靈的門徑,他們的贊念活動分“迪克爾·加利”(即高聲讚頌)和“迪克爾·哈菲”(即低聲讚頌)兩種,他們把音樂、歌舞、詩歌引入讚頌儀式中,認為美好的音樂、優美的舞蹈能使人主相交融,人主合為一體。

回族的宗教禮儀

  寧夏是中國的回族之鄉。以勤勞、智慧、潔淨著稱的回族遍佈寧夏山川。回族信仰伊斯蘭教,稱穆斯林,保持著嚴格的宗教習俗,尤以山區農村為甚。回族通用漢語,只有極少數學識淵博的阿訇通曉阿拉伯語,一般群眾的日常用語中也保留著少量的阿拉伯語彙或波斯語彙,如"多斯第"(兄弟)、"色倆目"(吉祥如意)、"虎夫奈提"(滿意)、"依瑪尼"(信仰)、"哈倆利"(貞潔善美)、"都士曼"(仇人)、"伊不利斯"(魔鬼)等。

  在寧夏,凡大一點的回族居住點,都有禮拜堂--清真寺,寺之大小不一,但都必須有禮拜堂、經堂、水房(沐浴房)。穆斯林的五大功課是:念功(念清真言)、禮功(禮拜)、齋功(每年封齋一個月)、課功(拿出1/40的餘財施散給貧窮者或清真寺,以調劑貧富)、朝功(凡經濟和身體條件允許者,每人一生要到麥加朝覲一次)。每天分時辰作五次禮拜,每禮拜五為主麻日,要聚禮。

回族的宗教

  寧夏是中國的回族之鄉。以勤勞、智慧、潔淨著稱的回族遍佈寧夏山川。回族信仰伊斯蘭教,稱穆斯林,保持著嚴格的宗教習俗,尤以山區農村為甚。回族通用漢語,只有極少數學識淵博的阿訇通曉阿拉伯語,一般群眾的日常用語中也保留著少量的阿拉伯語彙或波斯語彙,如"多斯第"(兄弟)、"色倆目"(吉祥如意)、"虎夫奈提"(滿意)、"依瑪尼"(信仰)、"哈倆利"(貞潔善美)、"都士曼"(仇人)、"伊不利斯"(魔鬼)等。

  在寧夏,凡大一點的回族居住點,都有禮拜堂--清真寺,寺之大小不一,但都必須有禮拜堂、經堂、水房(沐浴房)。穆斯林的五大功課是:念功(念清真言)、禮功(禮拜)、齋功(每年封齋一個月)、課功(拿出1/40的餘財施散給貧窮者或清真寺,以調劑貧富)、朝功(凡經濟和身體條件允許者,每人一生要到麥加朝覲一次)。每天分時辰作五次禮拜,每禮拜五為主麻日,要聚禮。


回族宗教信仰,你知道嗎?

  在回族文化中一直受傳統伊斯蘭教文化的強烈影響。出於對伊斯蘭教的強烈信任和崇拜,回族人民的精神寄託統一在伊斯蘭教上面。而精神寄託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信仰。可以說回族人民的信仰就是他們對宗教的信仰。   回族的信仰總起來講有內心誠信、誦唸表白、身體力行三個部分。具體來講,回族穆斯林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定,在意識形態 ...

回族傳統節日之登霄節

  登霄,是阿拉伯語“米爾拉吉”的意譯,原意為“階梯”。   登霄節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舉行禮拜、祈禱,以示紀念。這天晚上睡覺比較遲,一般都要聽開學阿訇講“沃爾茲”。   相傳,穆罕默德聖人在52歲時,伊斯蘭教曆紀元前一年(公元621年)七月二十七日夜晚,為了躲避一些反對派的攻擊和謀害,而到他 ...

回族傳統節日之阿舒拉節

  在伊斯蘭教歷正月十日舉行。阿舒拉源出希伯來文,意為“第十天”,一般指希吉來歷一月十日。相傳該日是阿丹、怒哈、易卜拉欣、穆薩等先知得救的日子。還傳說這一天安拉創造了人、天堂和火獄等,因此,把這一天看做神聖的日子。680年阿里之子侯賽因因在該日被倭馬亞王朝所殺,所以這一天又成為什葉派紀念侯賽因的哀悼日,後來發 ...

回族傳統節日之法圖麥節

  回族的法圖麥節在每年的齋月十四,即伊斯蘭教歷九月十四日。為紀念穆罕默德的女兒、阿里的妻子法圖麥,由回族婦女親自出動,收斂錢糧,選擇一個住宅寬敞的回民家裡,架幾個特大鐵鍋,熬幾大鍋雜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請阿訇唸經祈禱並讚頌聖女的事蹟,回民也叫“女聖紀”,之後,讓全“坊”的男女老少一起來吃。這雜豆粥是用 ...

回族傳統節日之聖紀節

  聖紀節,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是紀念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   穆罕默德於伊斯蘭教曆紀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21日)誕生於阿拉伯麥加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意為“受到高度讚美的人”)。   玉溪市通海縣納古鎮2004年做“聖節”中“整裝待發”的牛肉   伊斯蘭教歷第十 ...

藏族各大宗教節日

    1、雪頓節   雪頓節,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節日之一,每年藏慶七月一日舉行,為期四、五天。雪頓是藏語譯者,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為喝酸奶子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以演藏戲為主,又稱“藏戲節”。按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規定,每年藏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為禁期,大小寺廟的喇嘛不許外出,以免踩 ...

雲南宗教節日

  格東節   格東節又稱跳神節,是一種跳神驅鬼的宗教活動。跳神活動由喇嘛寺自行組織。各寺舉行格東節的時間不一,多數寺院在藏曆冬月舉行。中甸松贊林寺(歸化寺)過格東節的時間在藏曆冬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二十六日舉行跳神預演,二十七日、二十八日進行誦經法會,二十九日正式舉行跳神活動。這天喇嘛們要帶上動物面具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