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國家公祭日的意義

國家公祭日是哪天 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意義是什麼

  國家公祭日是哪天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透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的由來

  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國家層面舉行公祭活動和相關紀念活動,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以中國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於,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鑑、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

  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意義是什麼

  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和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確定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設立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青年報》2月26日)

  值此日本右翼勢力不斷抬頭、安倍政權的仇華傾向日益顯著之際,由全國人大以立法形式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正當其時。

  自安倍政權上臺後,圍繞釣魚島主權問題展開的中日爭執不斷升級,從而導致中日關係急轉直下。安倍政權將中國視為“假想敵”,發表了一系列“中國威脅論”,在外交、軍事等各方面展開攻勢,大幅度增加防務費用,並且發表一系列否認日本侵略歷史的言論,說什麼“關於侵略的定義,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國際上都尚無定論”。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認南京大屠殺。日本廣播協會(NHK)經營委員百田尚樹今年2月3日在東京街頭的公開演講中聲稱,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殺,一時間,各種各樣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甚囂塵上。

  每當從日本傳來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時,我國外交部都會及時予以回應,但對方往往不予理會;近幾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都會集中在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前舉行公祭,但因為是地方性紀念行為,其影響尚不能跨越國界。現在,全國人大將12月13日這天法定為國家公祭日,到時,國家領導人將與全國各地民眾一道公祭死難者,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死難同胞,同時正告日本當局,企圖借否認侵略歷史為軍國主義招魂的伎倆註定落空,其影響必將波及國內外。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堪比世界各地設立的二戰紀念日和公祭日,包括聯合國2005年確定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德國的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殺紀念日,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日等,這些紀念日的最大價值就是讓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後人不忘歷史,敬畏生命,珍視和平。

  我們早該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了,這不僅是為了回擊日本當局的需要,也是為了教育本國公民的需要。由於某種原因,自1949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南京大屠殺”這個歷史名詞極少被各方面提起,說起南京和大屠殺,只知道雨花臺,不知有南京大屠殺。及至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書的刺激下,中國學者才想到“要對南京大屠殺進行研究”。然後,才有1985年建成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該館館長朱成山曾感慨:“沒有日本否定歷史,還沒有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國人常以“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的名言告誡自己,要正視歷史,但如果我們自身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又怎能理直氣壯地斥責別人健忘或有意抹殺歷史呢?

  現在,中國終於有了第一個國家公祭日,其設立不僅表明中國政府和人民永遠記得30多萬死難同胞,也表明我們衝破了觀念的束縛,具有了還原抗戰歷史真相的勇氣和胸懷,彰顯了前所未有的開明、大度和自信。

12月13日國家公祭的意義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有何意義

  12月13日國家公祭的意義

  其一,沉重打擊日本右翼試圖歪曲、抹殺歷史的“翻案”企圖。

  一個民族不怕犯錯誤、甚至犯罪,但最怕無視歷史、歪曲歷史、褻瀆歷史。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鐵證如山,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中國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對此作出了莊嚴的審判。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有侵華日軍各級指揮機構當時的命令和日本官兵的記錄為證,有中國倖存者的血淚控訴為證,有《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等國際人士提供的證言和美國牧師約翰·馬吉1937年拍攝的電影膠片為證。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國內政界學界媒體各種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卻甚囂塵上。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讓人們銘記這段血凝的歷史,對於凝聚中華民族的力量,反擊日本右翼勢力否定侵略與加害史實的言行具有重要意義。

  其二,彰顯對生命的敬畏、對人權的尊重。

  30多萬,不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個曾經鮮活的中國人的生命。這些死難者的背後,是一個個曾經溫暖的家庭。中國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體現的是對人權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對和平的嚮往。日本右翼分子打著“尊重死者”的幌子,託詞“死者為大”“死者即神”,不顧國際社會的一再譴責,一意孤行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靈位的靖國神社。既然“死者即神”,那麼被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屠殺的南京30萬生靈,應該不應該得到稍有良心的日本人的最起碼的懺悔和尊重?日本號稱已經進入現代民主社會,動不動就打出“尊重人權”的口號,要尊重人權,就應從尊重別國國民最起碼的生存權做起,就該老老實實地到侵華日軍實施屠殺的地方去謝罪。

  其三,牢記戰爭悲劇,追求共同和平。

  殘忍、嗜血是人類扭曲的變態心理,是阻礙人類文明發展的毒瘤,理應受到全人類的唾棄。因此,世界許多國家都以設立紀念日的形式,提醒人們勿忘歷史,警惕噩夢重演。例如,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德國的'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殺紀念日、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日等。中國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與上述紀念日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將使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人民集體記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人們牢記戰爭悲劇、追求共同和平的重要歷史資源。

  其四,反思歷史教訓,激揚民族精神。

  短短六個星期之內,30萬骨肉同胞生靈塗炭,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殘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中國國力軍力的孱弱。國民政府指揮無方,一些國民黨部隊臨陣脫逃,而民眾則毫無組織,散沙一盤。更有甚者,充當“帶路黨”,引領日本侵略者指認已經解除武裝的中國軍人。3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付出,非但沒有換來日本人的同情,反而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恥笑、羞辱。公祭死難者,也是在警示當代國人,追求和平不能放棄武備,面對外敵的侵略,我們只能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硝煙已經散盡,警鐘仍需長鳴。牢記國恥,勿忘國殤,富國強軍,銳意進取,居安思危,常備不懈,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絕不讓歷史重演,這就是設立國家公祭日和舉行國家公祭儀式的意義所在。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有何意義

  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和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確定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設立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青年報》2月26日)

  值此日本右翼勢力不斷抬頭、安倍政權的仇華傾向日益顯著之際,由全國人大以立法形式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正當其時。

  自安倍政權上臺後,圍繞釣魚島主權問題展開的中日爭執不斷升級,從而導致中日關係急轉直下。安倍政權將中國視為“假想敵”,發表了一系列“中國威脅論”,在外交、軍事等各方面展開攻勢,大幅度增加防務費用,並且發表一系列否認日本侵略歷史的言論,說什麼“關於侵略的定義,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國際上都尚無定論”。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認南京大屠殺。日本廣播協會(NHK)經營委員百田尚樹今年2月3日在東京街頭的公開演講中聲稱,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殺,一時間,各種各樣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甚囂塵上。

  每當從日本傳來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時,我國外交部都會及時予以回應,但對方往往不予理會;近幾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都會集中在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前舉行公祭,但因為是地方性紀念行為,其影響尚不能跨越國界。現在,全國人大將12月13日這天法定為國家公祭日,到時,國家領導人將與全國各地民眾一道公祭死難者,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死難同胞,同時正告日本當局,企圖借否認侵略歷史為軍國主義招魂的伎倆註定落空,其影響必將波及國內外。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堪比世界各地設立的二戰紀念日和公祭日,包括聯合國2005年確定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德國的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殺紀念日,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日等,這些紀念日的最大價值就是讓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後人不忘歷史,敬畏生命,珍視和平。

  我們早該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了,這不僅是為了回擊日本當局的需要,也是為了教育本國公民的需要。由於某種原因,自1949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南京大屠殺”這個歷史名詞極少被各方面提起,說起南京和大屠殺,只知道雨花臺,不知有南京大屠殺。及至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書的刺激下,中國學者才想到“要對南京大屠殺進行研究”。然後,才有1985年建成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該館館長朱成山曾感慨:“沒有日本否定歷史,還沒有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國人常以“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的名言告誡自己,要正視歷史,但如果我們自身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又怎能理直氣壯地斥責別人健忘或有意抹殺歷史呢?

  現在,中國終於有了第一個國家公祭日,其設立不僅表明中國政府和人民永遠記得30多萬死難同胞,也表明我們衝破了觀念的束縛,具有了還原抗戰歷史真相的勇氣和胸懷,彰顯了前所未有的開明、大度和自信。

國家公祭日的目的和意義

  1、國家公祭日的目的和意義是緬懷過去,撫慰民心、順應民意,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的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於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以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於,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

  2、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戰爭為一己私慾,只會危害民眾!設立國家公祭日還能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鑑、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


國家公祭的目的和意義

  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紀念活動,由國家權力機關決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的衛 ...

國家公祭意義

  1、設立國家公祭日,舉行國家公祭儀式,體現的是一種國家意志和尊嚴。其意義在於讓國民在勿忘歷史、追求和平的同時,激揚起民族精神。歷史,應該也必須這樣銘記!   2、國家公祭日的設立,可以緬懷過去,更是撫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的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於人權和 ...

2020南京公祭時間 2020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是哪一天

  2020南京公祭日時間 2020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是哪一天   2020南京公祭日是12月13日,星期日,農曆十月廿九。   為祭奠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南京大屠殺遇難的同胞,經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決定,將每一年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20年國家公祭日將於12月13日 ...

今天是第幾個南京大屠殺公祭日2020 2020年國家公祭是第幾個

  今天是第幾個南京大屠殺公祭日2020 2020年國家公祭日是第幾個   2020年是第33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侵華日軍在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日軍暴行的高潮從1937年12月13日攻佔南京開始持續了6周,直到1938 ...

國家公祭鳴笛時間 南京公祭幾點拉警報

  國家公祭日鳴笛時間 南京公祭日幾點拉警報   國家公祭日鳴笛時間   國家公祭日鳴笛時間是每年的12月13日上午10:01—10:02。   南京公祭日幾點拉警報   12月13日上午10時01分,南京市警報器對國家節日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節日表示哀悼。 10點01分這一瞬間,防空警報在南京上空響起。 這一刻 ...

國家公祭的由來

  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紀念活動,由國家權力機關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全票透過的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 ...

國家公祭文案

  1、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   2、任何人要否認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事實,歷史不會答應。   3、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   4、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5、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   6、忘記歷史就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