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是清代著名文學品評家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讀物。對於當時以及以前的文壇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評價議論。寓意深刻。
中國傳統文人是快樂、超俗,亦或痛苦、壓抑,現已難以說得清楚。那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仕途得意時,心中也常存為天地立心為萬民請命的憂患意識,而在陡遭不測、傾家蕩產時,又能常常保持一份無怨無悔的淡然心態。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因其博大,受其滋潤的中國文人的心胸也是寬廣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豐富多彩的。
《圍爐夜話》是清代著名文學品評家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讀物。對於當時以及以前的文壇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評價議論。寓意深刻。
中國傳統文人是快樂、超俗,亦或痛苦、壓抑,現已難以說得清楚。那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仕途得意時,心中也常存為天地立心為萬民請命的憂患意識,而在陡遭不測、傾家蕩產時,又能常常保持一份無怨無悔的淡然心態。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因其博大,受其滋潤的中國文人的心胸也是寬廣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豐富多彩的。
兩種含義:
1、圍爐夜話:疲倦地送走喧囂的白晝,爐邊圍坐,會頓感世界原來是這樣的寧靜。在如此寧靜而溫暖的氛圍下,白晝裡濁濁紅塵蹇塞的種種煩悶,會不自覺地昇華為對生活、對生命的洞然。
2、《圍爐夜話》:儒家通俗讀物,是明清時期著名文學品評著作,對於當時以及以前的文壇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評價議論。
簡介:中國傳統文人是快樂、超俗,亦或 痛苦、壓抑,現已難以說得清楚。那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 仕途得意時,心中也常存為天地立心為萬民請命的憂患意識,而在陡遭不測、傾家蕩產時,又能常常保持一份無怨無悔的淡然心態。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因其博大,受其滋潤的中國文人的心胸也是寬廣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豐富多彩的。
1、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
譯文:改變貧窮的面貌,無非兩點:一是開源,二是節流。窮得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能從節儉入手改變現狀,天生笨拙的人不必灰心,只要肯勤奮,依然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2、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憐俐人做得來;仁有假仁,義有假義,可知仁義兩途,不無奸惡人藏其內。
譯文:有一種忠心被人視為愚行,就是“愚忠”,也有一種孝行被人視為愚行,那是“愚孝”,由此可知,“忠”,“孝”兩個字,太過聰明的人是做不來的。同樣地,仁和義的行為中,也有虛偽的“假仁”和“假義”,由此可以知道,在一般人所說的仁義之士中,不見得沒有奸險狡詐的人。
3、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氣。
譯文:教育小孩子應當嚴厲對待,嚴厲的態度能平定孩子心中的浮躁之氣;對待小人應當用敬待的態度,敬待的態度可以感化其心中的邪氣,即使感化不了,也可使自己免於被其所害。
4、善謀生者,勤修恆業,而不必富其家;善處事者,審定章程,而不必利於已。
譯文:善於營生的人,會教會自己的子孫營生的本事,而不會給自己的子孫留下太多的財產。善於處事的人,會根據事物的客觀態度來作決定,而不一定是為了自己的一已私利。
5、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譯文:賢明的人如果長輩給自己留了太多的財產,則損害他的志向而變得不思進取;愚笨的人如果長輩給其留了太多的財產,則使其更加肆無忌憚使他的錯誤犯得更深更多。
6、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學業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
譯文:人的人品提不上去,總是因為自己的利慾看不破;做學問的學問沒有進步,總是因為自己過不了懶這一關。
7、心能辯事非,處事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不卑汙。
譯文:心能明辨是非,就能快速而又果斷處理事情;不忘記禮義廉恥,做人就會一身正氣,不與卑汙的人同流合汙。
8、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
譯文:能寫文章的人,善於引用名言,雖只寥寥數語,卻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讀起來更加優美、更加動人。
9、氣性乖張,多是夭亡之子;語言尖刻,終為薄福之人。
譯文:性格怪異,脾氣不好的人,多因心胸狹窄、容不得人而終日處於不安之中,從而落得個短命的下場;語言尖酸刻薄的人,因少積口德而使得眾人都遠離其人,得不到別人的幫助,使得自己福分淺薄。
10、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汙,無足有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
譯文:志向不能不高,志向不高,就容易受世俗的影響而使自己和別人一起同流合汙,最終難以有所作為。心不能太大,心太大,容易眼高手低,不願從小事做起,最終難成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