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土家族喪葬習俗

土家族喪葬習俗

  跳喪

  土家人的喪事辦得十分熱鬧。“熱熱鬧鬧送亡人,歡歡喜喜辦喪事”,充分表現了土家人豁達的生死觀。山寨裡,無論誰家老人去世,必請歌師傅打喪鼓。當夜,嗩吶高奏,鑼鼓大作,鞭炮陣陣。喪鼓一響,相鄰數寨齊來奔喪。所謂“聽見喪鼓響,腳板就發癢,人死眾人哀,不請自己來”。靈堂上的舞者,每人手執一件樂器,由掌鼓師指揮。鼓聲一起,奔喪者幾人一組,踏著鼓點,合著唱詞,在靈堂上高歌狂舞,叫做“跳喪”。喪歌的曲調有“撒兒嗬”、“叫歌”、“搖喪”、“將軍令”、“正宮調”、“一字詞”、 “節節高”、“螃蟹歌”等數十個曲牌,節奏明快,氣氛熱烈;唱詞有歌頌亡人的,有讚美愛情的,有唱歷史的,有唱典故的,有唱動物植物的,有猜謎的,內容十分豐富。土老師還借跳喪,規勸教育世人:哪怕你帝王將帥,也難免土內藏埋,哪怕你高官厚祿,無非是一墳棺材。土家人跳喪,一為死者歌功頌德,二為安慰死者家屬,誰都把“跳喪”當做情誼的象徵,說:“把不起耙把送不起錢,跳一夜喪鼓送人情”。“跳喪”與巴人樂舞有著淵源關係。

康巴藏族,湘西土家族的喪葬習俗

  藏族同胞死後有五種葬法,死後採取何種喪葬形式主要是根據死者生前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確定。最隆重的是塔葬,其次是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屍體丟進河裡餵魚,這叫水葬。生前作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

  天葬寄託一種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儀式一般都是在清晨舉行的。為了尊重當地的民族習慣,當地的政府已經明文規定,未經允許不得觀看天葬,更不允許私自攝影和拍照。

  湘西土家族的喪葬習俗

  湘西土家族的喪葬,對老人和長輩比較講究,青年人則隨便些。

  (1)入殮:人死後,由死者的長子或長女(無兒無女者派其他晚輩),到水井取一茶罐或一竹筒新鮮水,燒熱後給死者洗澡,然後穿上壽衣和大紅壽鞋,腰上要捆一支白紗(按死者享年,一歲一根),用門板放在火炕的房中,臉上蓋張白紙,胸口壓一個鼎罐蓋,腳邊點上清油燈。這時,把死者病中睡過的床鋪草在屋外十字路口燒掉。死者病中睡過的被蓋,穿過的衣服都要洗曬。將棺材放在堂屋正中,從七至九戶鄰居家中取來火坑灰撒在棺材內,鋪上皮紙,就入殮,待親人看過後再密封。

  (2)戴孝:死者的孝男孝女, 孝子孝孫,都要戴孝,近親屬要戴白麻布者白布頭巾,要穿不釘釦子,以布條相結的白長衫,叫孝衣。孝帕要連續戴滿三年。死者的親生兒子在死者安葬後三個月內不剃頭髮,以表哀思。

  (3)葬禮:在"改土歸流"前,由土司舉行葬禮。"改土歸流"後改為道士開路和舉行葬禮。死者一般要停柩三至七天才上山,在堂屋中設靈堂。這幾天內選擇一吉日為"火葬日"舉行葬禮,給死者殺豬宰牛作祭奠。白天要道士或土老司"解結"和"超度亡魂"。

  (4)送葬:舉行大葬禮的第二天早上是送葬。先請陰陽先生選擇好"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地方為墳地。抬喪出門,要沿路丟"買路錢"(迷信紙),經過人家門口要放一個火把。靈柩邊走邊有人用"子孫棍"(竹杆上捆七至九節錢紙)打棺材蓋,敲著鑼鼓送葬上山。

  (5)安葬:靈柩抬到墓井邊,下墓井前,由道士先在井內用小米畫上八卦,灑雄黃酒後,棺材方能入坑,先由孝子一隻腳跪在棺材蓋上挖三鋤泥下坑,然後眾人堆土搬巖徹好墳墓。墳上要插一把紙傘,一根"子孫棍",倒放一隻畚箕,插上已出嫁女兒和侄女們送的"活樂傘"(紙紮的如花圈)做好墳堆後,再放鞭炮,表示安葬完畢。

  此外,死者家屬們,要向新墳連送三夜火把,滿"三朝"後,還要帶上酒和"刀頭肉"到新墳上"捉魂",將蜘蛛和其他小蟲捉來放進紙筒內封好,拿回家供神龕上,表示亡人已到家神龕上,同歷代祖先們一起生活了。

利川土家族的喪葬習俗

  喪葬儀式,是生者與死者之間的靈魂對話,是情感與幻想的陰陽交流。利川土家族的喪葬禮儀——“撒爾嗬”,表現了土家人的豪爽、豁達的生活態度,樂觀向上、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

  這裡土家族幾乎每家每戶若有老人,都準備著棺材,俗稱枋子,又名棺木、壽木,其用途是在使老人百年歸世後能有一個安身之處。一般情況下,棺材用較好的楠木、杉木等耐腐蝕的木料做成。

  棺木的好與差按接與不接分為兩種:

  第一種為整牆【音:qiang也有稱箱的】整蓋的。指它的牆子、底子、蓋子【作者注:指壽木的兩邊、底邊和上邊】是由整棵樹木割成,中間無鑲、接、補、填、添。

  第二種為三箱蓋。指棺木的各個邊因為一棵樹沒有那麼大而透過鑲、接、補、填、添而合成的。還可以按棺木的樹類、中空、蓋子的雄頭和棺材的大小區分好與差的。

  有經驗的老人一般不喜歡買已經割好且用生漆漆好的枋子,因為那樣可以掩蓋棺材的許多缺點,買一幅表面看來好看而實際上根本不好的枋子。

  古代土家先民曾實行火葬、巖墓葬、懸棺葬等,現已基本滅跡。他們哀悼死者的方式之一是擊鼓踏厲而歌,叫嘯以興哀;而後受漢族喪葬習俗的影響,逐漸採用土葬,但他們依然保留了其先民掉念死者的方式,以跳喪、歌喪來哀悼死者,慰藉生者。


初終薩喪葬習俗

  中國的喪禮富有濃重的倫理色彩、人情味,宗教信仰觀念也糅含在喪俗中。葬禮中基本信念是“不死其親”,表現在行動上就是“事死如事生”。因此,一個人去世隨之而來的是系列喪葬禮儀,成為一次特殊的離別,要裝點行程、話別餞行、依依不捨地惜別,於是就要裝礆、裝點行程等。   我國民間習俗認為,凡人享年五十歲以上的老或病而 ...

贛縣客家喪葬習俗

  客家人的喪葬觀念基本上繼承了中原漢民的傳統,如相信靈魂不死,重視福、壽、孝、喪禮講究排場,特別重視風水等。相信靈魂不死的觀念。繁縟的葬俗首先來源於靈魂不死的觀念,古人認為人活著是靈魂依附於肉體,而死後靈魂與肉體就分開,靈魂是能夠獨立於肉體之外的,具有超人的力量。因此把靈魂當作神秘的物件加以信奉。舊時人們對 ...

維吾爾族人的喪葬習俗

  維吾爾民間的喪葬儀式,雖說都按照伊蘭教的教規進行,但因各地教派的不同,歷史文化淵源的影響的相異,所處地理環境的區別等因素,在大同之中有許多小異呈現出形形色色的特點。   □驅鬼避邪   在維吾爾民間,當老人或就要被病魔奪去生命的病人處在彌留之際時,其親屬就請來一位阿訇到家裡唸經驅鬼避邪,同時,由阿訇用小木 ...

佤族的喪葬習俗

  佤族人死後,實行獨木棺土葬。過去佤族認為人死是由於已死去的家裡人把他(她)的靈魂叫走了, 他的靈魂永遠離開了他的肉體。在病垂危的時候,要殺豬、剽牛看卦。如卦不吉,就認為病人的靈魂已 去,要給其準備後事。人死後,拿幾塊半開放入死者口中,無半開可放茶葉、鹽塊或糖塊代替。換上壽 衣,用棉線將死者的雙腳拇指拴攏, ...

布朗族的喪葬習俗

     布朗族的喪葬習俗   布朗族實行土葬和火葬,以土葬為主。火葬多數是僧侶和高壽者,此外,一般都採用土葬。布朗族的每個寨子附近,亦有一塊墓地,布朗語稱墓地為 壩消 。布朗族的墓地,一般選擇在山坡上,山坡最高的地方是埋葬老年人,布朗語叫 壩朗木瓦 ;中間一段是埋葬青壯年的,布朗語叫 壩格登 ;最低一段是埋 ...

傣族的喪葬習俗

  傣族的喪葬習俗   傣族的傳統喪葬,分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種,以土葬為主。在西雙版納傣族地區,每個村寨的附近,都有一塊或幾塊墓地,有的把這種墓地稱作龍山,傣語叫作 壩消 , 壩消內的林木,是不許砍伐的,把它稱為 龍林 。久而久之, 龍林 蒼勁挺拔,蔥蘢青翠,變成了一片風景林,使傣家村寨自然風景更加秀麗。   ...

拉祜族喪葬習俗

  1.搓獨格。拉祜語意為 墓地 ,是拉祜族喪葬習俗。遊獵時期的拉祜族,無喪葬活動,也無墓地。據清康熙楚雄心志卷一我: 保從一遇有死者不殮不菲,停屍而去。另擇居焉一。 十八世紀逐漸定居以看,一些地方出現墓地和省萍形式。凡是行土葬的山寨,一般有一片公共山地為墓地。只交是屬於正常死亡的措內成員,不分宗族、信仰、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