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節的意思為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該活動最初在1970年的美國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發起,隨後影響越來越大,活動宗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地球節的意思為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該活動最初在1970年的美國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發起,隨後影響越來越大,活動宗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臘八節意思是什麼
臘八節又俗稱“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從上古時代起,臘八節就是用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原本臘八節是於舊俗當中的臘日,也就是臘月的臘祭。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則是喝臘八粥的習俗。
“臘”的含義: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臘八節習俗
習俗一: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
習俗二:泡製臘八蒜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在這天泡製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習俗三:制臘八豆腐
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地的風味特產,將自制豆腐曬乾可留日後吃。具體制作過程如下: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鹽水,在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而成。“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
習俗四:吃臘八面
除了甜口或鹹口的臘八粥,以及臘八蒜、臘八豆腐之外,當然也少不了陝西的臘八面。在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陝西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
修地球指的是農民。
農民指長時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語出《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農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農工商四民”。
農民概念具有多維性。只有從多維角度界定農民,才能使農民概念更為清晰。
首先,農民概念具有時間維特性。研究農民問題,應考慮對農民進行時間區間的限制。歷史是一個時間長河。農民在歷史之河中是一個動態的範疇。生產力是社會歷史發展中最活躍的變數。在不同的歷史時段,生產力要素結構是不同的。脫離生產力要素結構的抽象農民是不存在的。不同的生產力要素結構必然決定不同的農民存在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