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活人安居樂業。
2、求死後的人的魂魄早日回頭,改邪歸正,離開地獄不再受苦。早日登上西方極樂世界。
3、地藏菩薩願意渡化魂魄使他們早日離開地獄不再受苦。
4、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地藏是佛教中一位願力深厚的菩薩。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髮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唐朝來華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這位出身新羅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並因此成為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1、地藏王在佛教中是分管地獄的,他有發過宏願:“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是管地府的,所有與土地有關的都可以來求地藏菩薩保佑。總之,抱著一顆向善之心,冥冥之中自有神明保佑。
2、九華山(Jiuhua Mountain),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中國宗教名山很多,簡直是不勝列舉,據不完全統計,佛教名山就有二百二十二座,道教名山也有一百零一座,不過最著名的四大道教名山是武當山、龍虎山、青城山和齊雲山,而佛教四大名山則是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和九華山。四大名山之中,香火最旺的就是九華山,素有“香火之盛甲天下”的說法,而且,寺廟最多、僧人最多,真身菩薩最多的也當屬九華山,從而決定了九華山在四大佛教名山的特殊地位。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距離合肥大約220公里,景區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境內有九十九座山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為黃山支脈,九華山為皖南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也被稱為“一莊一河十四山”的避暑勝地之一,是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
唐開元年間(719年),新羅國(韓國)王子金喬覺渡海來到唐朝,苦心修行75年,99歲圓寂,因其生前和圓寂後,金喬覺大師各種瑞相酷似佛經中記載的地藏菩薩,僧眾尊他為地藏菩薩應世,被認為是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被闢為地藏菩薩道場。“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願就是地藏菩薩所許,在地藏王菩薩的感召,自唐以來,寺院日增,僧眾雲集,明清時九華山達到鼎盛時期。
九華山在漢時叫做陵陽山,因為其有九座山峰,故在南朝時稱為九子山。後來為何改成九華山呢?這不得不提到唐代大詩人李白,很多文人墨客都遊歷過九華山,唐天寶年間,大詩人李白三上九華山,睹九峰俊美,猶如蓮花,觸景生情,寫下了數十首讚美九華山的不朽詩篇,尤其是一句“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成為“九子山”改名為“九華山”定名詩篇。
九華山是寺廟最多的佛教名山,據傳在其鼎盛時的清代,山上寺廟多達三百六十餘座,僧尼有4000人左右。現在九華山有九十九座寺廟,實際上開放的寺廟也有九十三座,其中國家重點寺廟九座,省級重點寺廟三十座,佛像萬餘尊,文物2000餘件,僧尼700餘人。在上九華山的路上,遠遠就看見一座杏黃色的牆院,它就是甘露寺,也是我們在九華山看到第一座寺廟,可惜時間有限,我們的汽車未能在此停留,未能拍下甘露寺,不過如此之多的寺廟,要一一拍下,估計不是一時半會能做到的。
我們去的第一站就是九華山的開山之寺--化城寺,化城寺現在也是九華山歷史文物館,幾乎所有的遊客必到此地。門前一個很大的廣場,廣場與寺廟之間是一個很大的水池--放生池,池內有許多放生的金魚和烏龜。相傳401年天竺(古印度)僧人來此,最早建了一個庵堂,後來寺額曰“化城”,金喬覺99歲圓寂後,化城寺被闢為地藏道場。後多次被擴建、修繕,主持還被朝廷賜以紫衣,化城寺遂成為“九華諸寺之冠”,成為總叢林。
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四年(1703-1705年)三次降旨派遣內待來九華山的化城寺進香、賜銀並賜額“九華聖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賜御書匾額“芬陀普教”懸掛於化城寺中。後來,化城寺曾經又多次被毀壞,1981年寺院重修,全寺面積三千五百平方米,闢為“九華山歷史文物館”,展出館藏文物一千八百餘件。
化城寺為四進院落式建築,第一進為靈官殿,第二進為天王殿,第三進為大雄寶殿,第四進為三層藏經樓。殿宇門楣以上為水紋格欞,殿樑上,原懸有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和清康熙、乾隆皇帝題賜匾額,在十年動亂中被燒為灰燼。化城寺教主很有特色,屋簷木樑之上都是雕樑畫棟,光線從天井照射進來,因為化城寺多次被欽賜,顧龍也很多,大藻井的八角部共雕飾八條飛龍,加藻井頂端一條矯龍和珠球,組成“九龍戲球”。九條纏繞交錯的游龍,首尾相顧,龍頭伸向正中的一顆明蛛。游龍生動多姿,明珠光焰四射。
化城寺也是九華山香火最旺盛的寺廟之一,遊人和香客絡繹不絕,香爐上鑄鐵飛龍上堆積一層厚厚的香灰,從此可以看出化城寺香火之旺。殿內有一副“願將佛手雙垂下,摸得人心一樣平”的楹聯。佛像的造型,雖形狀各異,從未有兩手下垂的造型,楹聯對仗工整,通俗易懂,祈求佛的法力使人心公平。我們去的時候,看到很多在寺廟裡現場捐善款,有僧人人立即將捐款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並送一本經書。
九華山最大的景區就是九華街景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也是九華山的核心景區。這裡寺廟比較集中,而且商鋪林立,僧俗共處,街道上除了熙熙融融的遊客之外,隨處可見行走的僧人。我們這次到九華山遊覽,因為時間的緣故,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也就是九華街景區。從化城寺出來,穿過九華街道,這裡是餐館、賓館和商店最聚集的地方,很多香客在此購買法器和香燭,遊人在此吃飯住宿。
走過街道,就看到了一座杏黃色的小廟,當時以為是和尚廟,走近一看卻是一座庵堂。寺廟門匾上寫著龍庵,本是一個清代的民居建築,與街市相離不遠,現在是一座尼姑庵。在九華山的眾多寺廟中,這是我第一個看到的尼姑庵。據說以前九華山的僧人都是叢林制,由化城寺總叢林統一號令,過著集體的僧侶生活,婦女禁止進入九華街,到了民國初年,禁令才慢慢失效,婦女才得以進入九華街,於是九華山才有了比丘尼和尼姑庵。
嚮導帶領我們開始上山,但見山坡石階的兩旁全是寺廟,剛一上去,又看到一個尼姑庵--淨土庵,看來九華山的庵堂還真不少。在路上,嚮導跟我們說,前面庵堂的一個年長的比丘尼很有法力,據說看相算命也十分靈驗,還講述了有人在此算命的種種傳說故事,並打算帶我們前去看看。
到了一座白色的庵堂,大家都隨著嚮導進去庵堂,看望那位年長的老尼,有些遊客也藉機想去看看相、算算命,因為我在外忙著拍照,就沒進入庵堂。據說在九華山,最有名的是大師的真身,不僅有和尚的真身,也有比丘尼的真身,1999年1月,九華山發現的仁義師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的真身,後來下午的時候,嚮導也帶我們前去瞻仰了真身。
一路都是沿著石階向上走上山,沿途全都是寺廟,剛開始我還打算數數,到底是否有99座,後來確實太多了,而且景區太大,我們根本無法走完,於是放棄了統計寺廟的想法。在去瞻仰肉身殿的半山腰,見到一個類似山門的建築,上面寫著“正天門”,據說也叫做“靈官殿”,東臨十王殿,大約120平方米,是一個清代末期的建築物。
在上山的石階上,左中右刻有不同的圖案,左右都是向外的伸展的花瓣,中間是一朵蓮花,傳說走左邊是升官,右邊是發財,走中間則是保平安。雖然只是傳說,不過確實有人很信,我專門試驗了一下,我從正中間走上去,在我走到石階的半中間的時候,迎面上來一人,也是走在中間,要是平時,我會早早讓開。這時,我故意一直走過去,並不避讓,沒想到那人果真堅定不移地走上來,也堅決不避讓,最後一刻,我才躲開一邊,讓其透過。對於看淡名利的佛教來說,還談什麼升官發財之類,顯得十分可笑,不過,來燒香拜佛的香客卻深信不疑,在這些地方顯得如此的執著,佛教的看空看透並不容易。
上得石階,抬頭就看到一座高大的寺廟,上面寫著“月身寶殿”,就是俗稱“肉身殿”,因為佛教吃齋,所以凡是“肉”字通假為“月”字,但是仍然念“肉”。“肉身殿”原名金地藏塔,俗稱“老爺頂”。位於九華街西神光嶺頭,始建於唐代貞元年間,金地藏晚年以此為南臺讀經,其圓寂三年後,仍顏面如生,正是菩薩降世應化之兆,於是眾僧在此建三層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稱地藏墳。因基塔之地曾現“圓光”,故後人名其地為神光嶺,立於山嶺之巔的肉身寶殿,在殿南北兩側寺宇的拱衛之下,成萬萼護苞群龍攫珠之勢,益發顯得古樸莊嚴、重輝異彩,歷來為佛教聖地九華山最神聖的地方。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薩誕辰,更是人潮湧動,香火鼎盛。
前面我們曾經提到地藏生前的大願,也寫在塔北門廊下,有黑底、金字的小篆橫匾,寫的是地藏誓言:“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北洋軍閥政府總統黎元洪書寫的。據佛經記載,夏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薩聖誕日,傳說也為金地藏成道日。九華山僧侶都要在肉身殿舉行重大活動,稱“地藏法會”,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守地藏肉身塔。法會一般歷時七天(夏曆七月三十至八月初六日),圓滿之日設齋供眾,廣結良緣。
九華山歷代高僧輩出,從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現有5樽可供觀瞻,其中明代無瑕和尚肉身被崇禎皇帝敕封為“應身菩薩”,在氣候常年溼潤的自然條件下,肉身不腐已成為生命科學之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更為九華山增添了一分莊嚴神秘的色彩。
縱觀九華山佛教歷經興衰,可以劃分成五個時期,唐中期初創期;唐後期至五代衰微期;宋元為發展期;明清為鼎盛期。明朝洪武、宣德、萬曆年間屢次賜金修建化城寺,萬曆年間還兩次給九華山化城寺頒賜《藏經》。自明代起九華山日益興旺,寺庵總數超過一百,僧尼眾多,在那時,九華山與五臺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數次巡遊江南,分別欽賜“九華聖境”、“芬陀普教”御筆匾額,屢賜重金修繕化城寺。九華山佛教又有了進一步發展,除化城寺十方叢林外,又形成了百歲宮、甘露寺、東崖寺、祗園寺四大叢林。到清朝未年,九華山寺廟一度增至一百五十餘座,僧眾多達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中午時分,我們在九華街景區的一家齋菜館吃了午飯,雖然全是豆製品、香菇木耳之類的素菜,不過菜餚製作十分精美,相比起我們在其他齋菜館吃的齋菜要好很多,吃過午飯,顧不上休息,立即趕往百歲宮纜車站,乘坐纜車上山,去參觀百歲宮。由於不是週末,所以排隊的遊客不多,纜車很快就到了,幾分鐘就上了山頂。
一出纜車站,便到了一個觀景平臺,看到橫山綿延,據說這就是花臺景區,嚮導說仔細看看眼前的這一山脈,中間一段就是一個臥佛,剛開始怎麼看都不覺得像,以為是故意引發遊客想象,顧有此言,也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不過這裡的景色卻是是最好,前面我們一直看到的都是寺廟,有點審美疲勞了,突然看到自然景觀,覺得非常賞心悅目,很多遊客忙不停地拍照留念。
我也拍了一張眼前臥佛山的照片,突然想到將相機豎起來看看,是否真的像佛,不看不知道,一看還真的像一個佛像,額頭、睫毛、眼睛、鼻子、嘴巴,甚至是喉結,都是十分清晰,佛像面貌莊嚴端正。在我拿著相機看照片的時候,引得許多遊客過來圍觀,大家說這樣看確實很像臥佛。於是,大家又是一陣子狂拍,按照我相機上看到的臥佛角度拍了許多。
從百歲宮纜車站繼續向前,只有一條道,就是通向百歲宮的,嚮導說這條路上經常有野生的猴子出現,這條路是沿著山崖修建的,所以要我們注意安全。可惜走了半天,沒發現一隻猴子。這時,倒是看見一座白色的院牆,青磚瓦的廟宇,明顯不同山下的寺廟,走近一看,原來是“飛來觀音殿”。
繼續往前,看見了一個水塘,在山頂上看到,這個水塘,確實令人驚奇。水池呈半月形,十分純淨,也有金魚和烏龜,感覺像是一個放生池,水池的外面便是懸崖峭壁。透過水池邊上的石欄,看到的自然的山景,山下還有很多寺廟,走到水池的頂端便是百歲宮的側門。
百歲宮位於九華山摩空嶺(又名“插霄峰”)上。百歲宮初名“摘星庵”,又名“萬年禪寺”。與祗園寺東崖寺、甘露寺同為九華山“四大叢林”。百歲宮也是九華山第二座肉身殿,供無瑕禪師肉身。據寺前碑記載,明朝萬曆年間,河北宛平僧海玉和尚,號“無瑕禪師”,由五臺山雲遊至九華山,見此地九峰如蓮,便在摩空嶺摘星亭結茅佈道,名“摘星庵”。無瑕在此,長年以野果為食,不食煙火熟食,並用舌血和金粉,費時二十餘年,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計81卷,至今儲存完好,為國家文物一級藏品。
與百歲宮相對的有一座很大殿堂,過去一看是一個是新建的五百羅漢堂,五百羅漢堂總建築面積為1000多平方米,為宮殿式結構,正好建在懸崖峭壁之上,透過羅漢堂的窗戶,看到是就是前面山花臺景區的臥佛山。上了樓梯,走進羅漢堂,看到五百羅漢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當時很想拍一張,但是因為很所寺廟規定禁止拍照,儘管無人,也不敢隨便拍。走進羅漢堂裡面,看到一個和尚在裡面值守,於是試探著問了一下能否拍照,不料和尚答道,當然可以,不拍照如何弘揚佛法?這一回答讓我十分佩服這位僧人的理解,大多數拍照不是為了紀念,就是在網路上釋出,本身就是弘揚佛教的一種行為,除了國家保護的文物之外,是應該允許拍照的,可惜很多佛堂無論新舊,都一概不允許拍照。
走出羅漢堂之外,看到有一名年輕的和尚,站在尚未建好欄杆的懸崖邊上,看著遠山沉思,忍不住在遠處偷偷拍了一張,不過還是覺得內心有愧,最後還是走過去告訴了他,並問他,我還要拍一張他的照片,不料這位年輕的和尚竟然答應,他說反正我看我的,你拍你的,沒有關係的。短短几句讓人肅然起敬。感覺這裡的僧人似乎比其他的寺廟更和善,關鍵是真正有看空的感覺。本來出家人與世無爭,對一切外界的東西,不會過於計較,不為所動,這才是真正的參悟到了。
拍完照片,我站在他的角度向遠處看去,前方的山脈正好是那尊臥佛像,山下有一點建築物,也像是寺廟。都集中在山下的深溝峽谷之中,在一片深綠色的山巒中顯得格外遙遠。如果是冬季下雪,眼前會是另外一番景象,這裡應該也是“九華十景”之一,可能是新闢的花臺景區,據說還要坐花臺索道,才能去到,遺憾的是時間有限這次不能前往。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餘座,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以九華山為主體的周邊地區西漢時概稱陵陽山,山區範圍很大,包括今青陽縣、石臺縣、黃山市黃山區交界地帶。
最美的景區應該是在天台寺,幾乎所有的九華山最有代表性的照片,都是拍的天台寺,位於海拔1306米的天台峰巔,坐北朝南,木石結構,全寺由3組民居式殿堂組成。該寺橫臥嶺凹間,東面以峰脊(青龍背)為屏障,南以玉屏臺作為牆身,西面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巖為連線點,在凹陷地上築高8米的石臺基,殿宇的底部架空,該寺是九華山最高的建築,看照片十分壯觀,可惜沒時間前去,看來只有下次專門去一次了。
九華山確實太大,不是一天兩天能走完的,這次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只走了九華街景區的一部分。其實,九華山風景區還有甘露寺景區、蓮花峰景區、南陽灣景區、大銅像景區、九子巖景區、獅子峰景區、轉身洞景區、花臺景區、天台景區、閔園景區等,都沒能去到,估計全部下來一個星期都不會嫌多,看來還得再去一次,才能慢慢品味九華山的魅力。
夢幻西遊手遊地藏菩薩技能是什麼:
閻羅令:法術攻擊多個目標。
屍腐毒:令目標中毒,持續減少氣血,並給本方所有隊友恢復氣血。
精通:優先使用。
六道輪迴:減少敵方多個目標物理防禦。
幽冥鬼眼:提高多人封印抗性。
死亡禁錮:擊殺的單位被附加2回合死亡禁錮效果。
地藏瑞相:復活後免疫 ...
1、皈依地藏菩薩咒
漢譯:那摩 啊利冶 克施地 嘎訶琶冶!
梵文:Nama ārya k?itigarbhāya !
2、地藏王菩薩心咒
漢譯:嗡,呵呵呵,微斯摩耶,司哇哈!
梵文:Om hahaha vismaye svāhā!
3、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古譯:唵,缽囉末鄰陀寧 ...
1、地藏王菩薩生辰:農曆七月三十日。
2、地藏節:地藏節是一個和地藏菩薩有關的節日,節期在農曆七月三十。傳說這一天是地藏菩薩的生日,屆期僧眾、俗眾都有相關的儀俗活動,也就形成了節日,就被成為地藏節。
3、在佛教經典中地藏菩薩生在農曆七月十五,九十九年後在七月三十入滅,因此七月三十應該是地藏菩薩的涅 ...
1、農曆七月三十日(或廿九日),也就是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為地藏菩薩生日。
2、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髮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
...
菩薩名。佛經說他受釋迦佛囑託,在彌勒出生前,自誓渡盡六道眾生,始願成佛。常現身於地獄之中以救苦難。
詳細解釋
菩薩名。佛經說他受釋迦佛囑託,在彌勒出生前,自誓渡盡六道眾生,始願成佛。常現身於地獄之中以救苦難。
唐李白《地藏菩薩贊序》:“惟佛知慧大而光生死雪,賴假普慈力,能救無邊苦。獨出曠劫,導 ...
任何人都可以擺地藏菩薩的,地藏王菩薩是非常有慈悲心的菩薩,他的主要職能是掌管地獄中的鬼神,負責超度六道的亡靈。
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地藏是佛教中一位願力深厚的菩薩。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 ...
1、農曆七月三十日(或廿九日),也就是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為地藏菩薩生日。
2、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髮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