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填倉節說說

填倉節風俗習慣

  填倉節晚上,晉北地區民間習慣打著燈籠,在院內各處找“填倉蟲”,發現的越多,兆頭越好填倉節,臨汾地區的一些縣、市,又傳說為老鼠娶親日。是日夜晚不點燈,稱為鼠忌。

  填倉節,臨縣等地在門首燔柴,表示對先亡之人的哀思。陵川等地要用各種飯菜在門外祭奠,俗名送祖先。晉南地區一些鄉村,剪綵色紙片,貼於門上,剪綵色紙葫蘆,貼於帽上。稱此日為太上老君煉丹日,可以除百病,四季平安。填倉日,洪洞縣等地習慣請女婿吃煎餅。老北京習俗正月二十三為“小填倉”,二十五為“大填倉”。

  老北京時,農曆正月裡幾乎每天都是“節”,都有好些典故、傳說與民俗。正月裡過了“破五”後,初六是各商鋪開市之日,初七是古老的“人勝節”(即人日,這天祈福全家平安子孫滿堂),初八是“順星日”(祭祀諸星君,以獲星君保佑),初九祭祀玉皇大帝……正月十五前後七天歡慶燈節。到正月廿五日,則是填倉節。

  在中國北方的農村和北京郊區,都盛行過這個填倉節。北京的習俗是正月廿三為“小填倉”,廿五日為“大填倉”。

  北京有民諺道:“過了年,廿三,填倉米麵做燈盞。拿簸帚,掃東牆,撿到昆蟲驗豐年。”又說:“天倉,天倉,大米乾飯雜麵湯”,“點遍燈,燒遍香,家家糧食填滿倉。”這些諺語流傳至今。

  填倉節,又稱為“添倉日”、“天倉日”。一些地方,如山西、陝西等地,多有小填倉和大填倉之分,小填倉在正月二十日,大填倉在正月二十五日。也有地方只一次,或在十九日,或在二十日,或在二十三日,以選擇二十五日的居多。此俗主要流行於北方。

  天津衛舊俗“填倉節”,“填倉”,意思就是填滿穀倉。相傳北方曾連續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顆粒不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的死活,照樣徵收皇糧。因此連年饑荒,餓殍遍地,尤其在年關,窮人更是走頭無路,凍餓而死的不計其數。這時,給皇家看糧的倉官守著大囤的糧食,看著父老兄弟們餓死,實在無法忍受,他毅然自作主張,開啟皇倉,救濟災民,把皇家的糧食讓人們搶運一空,救了一方災民。但他向皇家不好交差,就在正月廿五日這天放火燒倉,連同他自己也燒死了。後人為了紀念這個無名氏倉官,每到這一天,就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填倉,以示對倉官的懷念。據有關史籍記載:正月二十五日為填倉日,作麵湯蒸飯食之,平明以細灰散佈門庭內外諸處,作囤形,謂之打囤。分置五穀少許於囤中,覆以甄瓦等物,謂之填倉。

填倉節

  每年正月二十五日,我國北方民間都要過填倉節。在華北農村,還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填倉填倉、小米乾飯雜麵湯。”這一天要吃香噴噴的小米飯,細絲滑韌的雜麵湯,慶賀節日。可見北方人民生活的儉樸了。

  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羊彘肉,客至苦留,必竟而去,名曰填倉。”關於此節又一傳說,相傳在很早以前,中國北方遇到連年旱災,赤地千里,顆粒未收。可是封建帝王不顧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樣,橫徵暴斂,弄得怨聲載道,餓殍遍野。卻說有個看守糧倉的官吏,目睹這一慘景,於心不忍,便將糧倉開啟,救濟了百姓。他知道這觸犯了王法,皇帝絕不會饒恕他,於是他讓百姓把糧食運走後,就放把大火把倉庫燒了,自己也活活燒死。這件事發生在正月二十五日。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好心的官吏,重補被燒壞的“天倉”,於是相沿成俗,這一天便成為“天倉節”,後來成為填倉節。

中國年俗節日:“大小填倉節”

  填倉節是漢族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農曆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這一天黎明,家家戶戶都在自己的院子裡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撤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糧囤形狀,並在裡面放一些五穀雜糧,象徵五穀豐登。 我國北方民間都要過填倉節。在華北農村.還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填倉填倉、小米乾飯雜麵湯。”這一天要吃香噴噴的小米飯,細絲滑韌的雜麵湯,慶賀節日。可見北方人民生活的儉樸了。山西境內舊有民謠:“過了年,二十二,填倉米麵作燈盞。拿箕帚,掃東牆,拾到昆蟲驗豐年。”講的是填倉的民俗。

  填倉節在宋時已有記載,《東京夢華錄》“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饗競日。客至苦留,必盡而去。名曰填倉。”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記勝》填倉條載,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加菜盛餐;有客來,必苦留,使之醉飽而去。俗稱填倉,取預祝填滿穀倉的吉兆。

  填倉節分為小填倉、大填倉兩個節日。小填倉為正月二十日,大填倉為正月二十五日。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併過填倉節。

  填倉節,民俗要在院內或場面打灰窖。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勻敲打,在地上撒出三環套或五環套圓圈,意為糧倉或者糧囤。講究的人家還要在灰窖旁邊撒畫出耙子、掃帚、甚至扇車等圖案。小填倉日的灰窖,象徵夏糧豐收,要在圓圈中心放置少許夏糧;大填倉日的灰窖,象徵秋糧豐收,圓圈內則放秋糧。然後用磚石將糧食蓋住,稱為壓倉。再將鞭炮點燃,在圈內爆響,取意糧食爆滿糧倉。

  填倉節,民間有許多填倉活動,皆與飲食習慣緊密相連。晉北地區習慣蒸莜麵窩,取其形如糧囤。用蕎麵作丸,置莜麵窩中空處,是謂填倉。晉東南地區用黍米麵作團,置於糧倉。晉中地區又是用谷面作團填倉。呂梁地區喜吃糕。文水縣將糧倉內燈燻的牆土取一些謂之填倉。晉南地區要用稀麵攤極薄餅,中裹以菜餚,卷而食之。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婦,新媳婦要親手將煎餅置放糧倉。

  填倉節,民俗講究喜進厭出。囤裡要添糧,缸裡要添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舊俗農民賣糧,忌在此日。糧店收購糧食卻喜歡在此日。是日,糧店要擺酒設宴,對前來賣糧者熱情款待。一些被生活所迫的農民,也就只好在此日賣糧了,反正能賺頓好飯。至今,一些上年紀的城市居民,仍習慣在填倉日購米買面。

  填倉節,大部分地區晚間點燈以祀倉神。凡是與飲食有關的地方均要置燈。俗稱“點遍燈、燒遍香,家家糧食填滿倉”。呂梁地區最為典型。按照家庭人口數,各人屬相,用面捏成相應的本命燈。然後再捏上兩條狗、一隻雞、一條魚,以及人口盤子、倉官老爺,酒盅、酒壺、銀錢、元寶、馱炭毛驢等等。夜晚,再將這些面燈注油點燃。本命燈置家中炕上,狗置大門口,雞放院中,魚浮水缸、驢站畜圈,倉官老爺掛在天窗,其餘均在家中。置放面燈時,口中還要高呼相應的吉利發財語言,如“倉官老爺送糧來”!“雞娃雞娃多下蛋”等等。


的來歷

  1、相傳在很早以前,中國北方遇到連年旱災,赤地千里,顆粒未收。可是封建帝王不顧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樣,橫徵暴斂,弄得怨聲載道,餓殍遍野。卻說有個看守糧倉的官吏,目睹這一慘景,於心不忍,便將糧倉開啟,救濟了百姓。他知道這觸犯了王法,皇帝絕不會饒恕他,於是他讓百姓把糧食運走後,就放把大火把倉庫燒了,自己也活 ...

出生的好不好

  1、填倉節是正月二十五,二十五日,此日生人,為人忠實,大有器才,喜好公益,巧理家庭,專業經營,事業發達,多管他事,易生敵對,心性未定,可得內助,晚年發達,大旺之命。   2、二十五日出生之人,個性忠厚老實,且具備專注執著的特性,因此事業發展多能有成。此日出生的男女相當重視家庭,唯獨天性好事,因此常踰越本分 ...

是傳統節日嗎

  1、填倉節是傳統節日。   2、填倉節,為每年正月二十五,據說是倉王爺的生日,這是中國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   3、農曆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 ...

吉祥語

  1、今天填倉節,願你一添比一添滿意。添一份稻穀,生活無比富足;添一份麥子,賺取更多票子;添一份高粱,事業家庭有人敬仰;添一份大豆,好運統統前來投靠;添一份玉米,快樂至上宇宙無敵。五穀添滿,五福臨門,願你填倉節幸運吉祥!   2、正月二十五,掃倉填五穀,稻黍稷麥菽,粒粒是祝福:一祝氣候好,人人能吃飽;二祝人 ...

的習俗習慣是什麼

  1、填倉節的習俗習慣有填倉儀式、祭奠倉官、地畫倉囤、搬運填倉。   2、填倉儀式:大部分地區晚間點燈以祀倉神。凡是與飲食有關的地方均要置燈。俗稱“點遍燈、燒遍香,家家糧食填滿倉”。   3、祭奠倉官:人們為了紀念倉官,每到這一天都要進行祭奠、紀念儀式,有的是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添倉,有的是向倉官畫 ...

說說

  1、填倉節,大倉小倉填滿倉,祝福不忘也添上。   2、添句吉祥詞,添份平安語;添顆忘憂草,添只幸運鳥。   3、今天填倉節,願你一添比一添滿意。   4、祝你生活安康總富足,身體健康幸福長。   5、不管是大倉還是小倉都添上,不管是幸福還是快樂都要送上。   6、添一份稻穀,生活無比富足;添一份麥子,賺取 ...

祝福語 祝福語簡述

  1、今天填倉節,願你一添比一添滿意。添一份稻穀,生活無比富足;添一份麥子,賺取更多票子;添一份高粱,事業家庭有人敬仰;添一份大豆,好運統統前來投靠;添一份玉米,快樂至上宇宙無敵。五穀添滿,五福臨門,願你填倉節幸運吉祥!   2、正月二十五,掃倉填五穀,稻黍稷麥菽,粒粒是祝福:一祝氣候好,人人能吃飽;二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