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里尼之死
墨索里尼之死
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游擊隊發現、俘虜。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貝塔西在科莫省梅澤格拉被槍決,後被憤怒的群眾暴屍。貝尼託·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出生,義大利法西斯黨黨魁、法西斯獨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之一。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1922年至1943年期間任義大利王國首相。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佈國家法西斯黨為義大利唯一合法政黨,從而建立了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獨裁統治。墨索里尼與德國元首希特勒於1939年5月22日簽訂意德鋼鐵條約。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正式加入軸心國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1943年7月25日,由於軍事上失利和國內反法西斯運動高漲被撤職,並被監禁在阿布魯齊山大薩索峰頂。9月被德軍傘兵救出,隨後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北部建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墨索里尼簡介
1、貝尼託·阿米爾卡雷·安德烈亞·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日),1883年出生於義大利費拉拉省,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黨魁、法西斯獨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之一,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
2、早年當過新聞記者、社會黨黨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鼓動義大利參戰被社會黨開除。1915年入伍參戰。1921年該組織改稱“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成為該黨領袖。1922年10月指揮該黨軍事組織“黑衫軍”進軍羅馬,發動暴亂並奪取政權,任內閣總理。1928年強行終止議會制度,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對內取締其他一切政黨和群眾團體;對外煽動民族沙文主義,推行軍國主義侵略擴張政策。1935年10月派兵入侵衣索比亞,1936年5月宣佈將衣索比亞併入義大利。7月夥同德國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0月與德國結成柏林-羅馬軸心。1939年4月侵佔阿爾巴尼亞。1940年5月任戰時統帥部最高統帥。6月10日對英、法宣戰,出兵法國南部,並向英屬索馬利亞、肯亞、蘇丹和埃及發動進攻,企圖建立地中海帝國。10月派兵入侵希臘。1941年4月出兵配合德軍進攻南斯拉夫。6月22日對蘇宣戰並派兵配合德軍進攻。
墨索里尼是哪國人
墨索里尼,出生於1883年7月29日,卒於1945年4月28日,出生地為義大利費拉拉省,義大利法西斯黨黨魁、法西斯獨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之一,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 1922年至1943年期間任義大利王國首相。1925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黨,加劇了法西斯侵略戰爭,給義大利人民和其他國家帶來了災難。
瓦里安烏瑞恩的瓦里安之死
1、瓦里安·烏瑞恩死於古爾丹之手。
2、瓦里安·烏瑞恩是暴風城的國王和聯盟軍隊的指揮官。在他年少時期,獸人入侵艾澤拉斯,與暴風城人類發生戰爭,史稱獸人第一次戰爭,最終暴風城被獸人部落攻破,瓦里安·烏瑞恩的父親,時任國王萊恩遭刺殺身亡,暴風城將軍安度因·洛薩攜瓦里安逃往洛丹倫尋求援助。
3、獸人第二 ...
如何評價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帕索里尼,也不僅僅是一位異類的電影導演那麼簡單.在當時的義大利,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知識分子,有著複雜的社會政治身份:馬克思主義者、原義大利共產黨黨員、布林喬亞、異教徒等,更有著多元化的作者身份---詩人、小說家、政論家、電影理論家、劇作家、編劇、電影導演這位被貝爾託魯奇、薩特、羅蘭·巴特等人稱為" ...
如何評價帕索里尼的生命三部曲
義大利著名導演帕索里尼的電影生命三部曲”,是根據薄伽丘的《十日談》、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與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等三部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本文試圖從導演帕索里尼的主觀意識出發,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研究生命三部曲”的電影特徵,分析其在影片裡的體現、形成的背景與意義之所在
生命三部曲”從文學到電影 ...
索中堂索尼怎麼死的
索中堂索尼:清康熙六年農曆6月,赫舍裡索尼因病去世,諡號“文忠”。
索尼是清人,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是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四朝元老,還是皇太極和福臨的託孤大臣。屬正黃旗,文武雙全,在八旗尤其是兩黃旗中威望很高。父碩色,大學士希福兄也,太祖時,自哈達挈家來歸。太祖以其兄弟父子並通國書及蒙、漢文字, ...
清朝索尼怎麼死的﹖
清朝索尼為病逝,具體原因如下:
1、康熙帝即位之後,鰲拜日益囂張跋扈與議政大臣蘇克薩哈勢不相容,索尼置身事外,稱病不出。
2、在鑲黃旗與正白旗圈換土地問題上鰲拜與蘇克薩哈的矛盾勢同水火,鰲拜有意壓正白旗,堅持兩旗土地對換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也持反對意見,鰲拜大怒,即以此事,謀興大獄,下刑部議罪 ...
思想碎片:李斯之死
王立群:李斯突破了政治家的道德底線
李斯之死是秦帝國迅速崩潰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斯是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重臣,秦帝國建立之後李斯為秦帝國兼併六國成功後的大統一做出巨大的貢獻。秦始皇所有政績中都有李斯的一份功勞。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後勸說秦 ...
八里橋之戰3萬清軍不敵5千英法聯軍
八里橋,位於通州之西的通惠河上,因距通州城西門八里,俗稱八里橋。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建,英宗賜名永通橋,為石砌三券拱橋。橋體為花崗岩石料,兩側有護欄,在33對望柱上雕刻有神態各異的石獅。其地扼京城出入東北和南方的咽喉要道,與盧溝橋、馬駒橋、朝宗橋並稱為“拱衛京師四大橋樑”。清咸豐十年(186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