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夏茂風俗三

夏茂風俗三

  七月 〔七月〕夏茂地區從七月初一至七日,擇日為新入學的孩子做“七夕”。是日孩子的外婆家挑選一大擔禮物,常見的是給孩子 新衣服、鞋、雨傘、算盤、筆墨紙硯,糖塔(白糖製成的塔,有“狀元拜朝”,麒麟等),以及豆腐乾、西瓜、梨、花生、糖果、爆米花等等。孩子父母則擺酒宴謝。至初七這一天,長輩還囑孩子早起,於庭前唸書。 〔中元〕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又稱“鬼節”,是個迷信節日。建國前夏茂村民從十一日至十五日都有祭祖,焚化香燭,金銀箔等超渡祖先。佛徒們在十五這天,聚集到梨樹鐵爐莊“俞靜齋”作普渡。建國後這些迷信活動逐漸消除。群眾一般做三層糕、甜、鹹糕,或殺鴨子改善生活。 八月 〔中秋〕為民間盛大節日之一。節日前夕,親戚之間相送中秋禮餅。至八月十五日家家戶戶宰鴨,做芋包,請個把親友同吃。是夜全家人團聚一起,喝茶,吃月餅賞月,共慶團圓。 九月 〔重陽〕九月初九,小孩放風箏(古代有,現無),家家制米果、餈粑、芋包,有的添鴨、肉等佳餚。謂之“過重陽”。 十月 〔 十月初一〕十月是冬藏季節,這一天夏茂周圍的農家用新產的籽米制成餈粑,相送夏茂街的親友、稱為“過十月朝”。 十月十三〕這一天民間普遍吃芋包,鴨、肉、麵條等,謂之“過十三節”,來源無考。 十一月 〔冬至〕盛行“補冬”習俗。富裕人家吃人參,鹿茸、黃芪、當歸、龍眼、黑棗浸玉露酒吃,有的用雞、兔、豬腳等食品;一般家庭吃蛋和黑棗浸酒。是日家家戶戶用秈米制成湯圓煮吃,稱為“吃補丸”。 十二月 〔祭社〕農曆十二月廿三日,相傳為“灶神公”上天之日,是個迷信活動節日。建國前夏茂鄉村普遍在廿三晚十二時開始“祭灶”,接上廿四日子時(夜十一時至一時)。是日,家家戶戶擺齋果、酒菜,點香燭放鞭炮,送“灶神”上天,祈禱“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建國後過節的已不甚普遍。 〔分年〕農曆十二月下旬,女婿要送三斤豬肉、麵條、年餅等到岳父母家,年年如此,直至岳父母逝世後才免送,稱為“分年”。 〔大掃除〕除夕前數天,戶戶都大掃除,洗傢俱,貼春聯除舊更新,乾乾淨淨迎新年。 〔除夕〕農曆年底連續趕集三天(月大年十二月廿八日至三十日,月小廿七日至廿九日)。 除夕是一年最後一天,亦是一年中最繁忙的一天,是日戶戶忙於製作佳餚,親戚之間相送禮物,忙忙碌碌。“除夕”之夜,閤家團聚飲宴,稱為“團歲”。宴後,長輩常給小孩紅包,謂之“壓歲錢”。

夏茂風俗一

  夏茂地處沙縣、將樂、順昌、明溪四縣交界處。受歷史、地理和物產條件的影響,夏茂村民生產、生活和風俗習慣與周圍地區大異小同。謂之:“月月過節氣,逢十(30歲除外)慶壽辰”,過節多,來往忙,陋習多,應酬繁。少部分可取,大部分需革除。現簡摘述之。 歲節風俗 正月 〔春節〕夏茂民間最大節日之一。 正月初一:古稱履端、元旦,建國後改為春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男女老少,歡聚一堂,黎明即起,整肅衣冠,點香燭放爆竹,開大門,投齋果茶酒於庭,先拜天地祖先,稱:“新年開門大吉”,晚輩向長輩作輯拜年,長輩賞給幼小晚輩紅桔、花生、糖果、小餅仔等。 初一早餐素食,主食米飯,用除夕夜備好的米飯(除夕夜按次年月數量米,閏年13升,平年12升),稱為吃“年飯”,取吉利之意,謂之“年年有餘”。菜飯有京薯、豆付、紅蘿蔔、紅頭菜、芥菜、大蒜等。開膳時頭一碗敬奉長輩吃,長輩挾菜給晚輩。寓意尊老愛幼,家庭和睦,新年吉利,富足。 初二:古傳土地公生日(實際是二月初二此是提前過的)。建國前家家戶戶點香燭放爆竹。1951年後逐漸革除。 初一至初三,三天早晚放鞭炮,小孩穿上新衣服,跟隨長輩出門(又叫“出行”)訪親拜友。新友賞給小孩熟紅蛋(2或4粒)或花生、糖果類。民國時期互送“拜年片”。建國後,鎮、鄉、村幹部組織民兵,學生向烈軍屬拜年。春節節前節後機關單位規定放假三天。 初六:相傳為“禾米六”,“人口六”。建國前家家戶戶香燭放鞭炮。建國後逐漸減少。 初一至十五間,風俗尚有: 〔送盤〕方言為“打盤”,遇有舊年親友生育嬰兒,要用盤子放上紅桔4粒,甘蔗4節,餅仔兩包,紅包一二元等,前往祝賀,謂之送盤。領受者請喝酒回禮。 〔請新婿〕遇有舊年新婚的女婿,岳父家備“三過湯”高檔酒餚“請新婿”,新婿分別給廚師、司菜(送菜)紅包。 〔請春酒〕親友之間互相宴請,謂之:“請春酒”。一般到十五日結束,叫做“到了十六,無酒無肉”(不再請酒之意),個別延至月底。 〔充喜〕小自然村有此風俗,各家各戶自帶酒、花生、炒豆到公共集散處,飲酒取樂,喝得沉醉不省人事,美其名曰:“充喜”。

石壁風俗三

  石壁風俗的傳播 石壁風俗,既繼承了中原的古風俗,又結合客地實際,經過融合、改造,呈現出多樣性、綜合性、獨創性的特點,鑄造了客家人的精神,使客家人有著刻苦耐勞、剛強弘毅、勾勒創業、團結奮鬥的優良民性,深受中外客家學者的讚譽。這些民性是在“特殊的社會歷史環境中形成的,是在嚴酷的自然鬥爭和階級鬥爭為了爭取自身的生態和發展而磨鍊出來的。 在第二次大遷移中,由於石壁較長時間滯留了人數眾多的中原漢人暄賓奪主、以客奪主,從而形成許多星散的村落,也形成了經過承繼、融合、改造之後的獨特風俗。當石壁先民有組織地大舉轉徙南遷,去開闢新的謀生之地時,自然將石壁已經形成的風俗帶來了新居地,在新居地繼續的傳播,一代代傳承。 從服飾方面的傳播,石壁老女人的船型髻、大襟衫、烏長褲鑲花邊、洞闊頭、圍裙、花鞋等,男人的對襟衫、兒童的獅頭鞋等,隨著石壁人的遷稱,已播衍至廣東嘉應和臺灣等地。儘管部分臺灣客家人住在城鎮,也穿西裝、茄克,老年人卻都喜愛穿傳統衣衫,有很大部分是隨著巫羅俊子孫遷居臺灣而遺留至今的。 從飲食方面傳播,石壁人居住山區,農田作物大多種植稻穀、番薯。以米食為主食。一日三餐都備有乾飯,輔之以番薯。有食用米粉、豆腐、擂茶、水酒、伊麵等。這些飲食習俗不僅流傳在閩粵客家地區,臺灣地區也很盛行。而且石壁人喜辣的風味還傳播至四川湖南等地。 節日習俗中,至為突出的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門上懸掛葛藤、艾葉。相傳此習俗源於石壁,以後播衍至閩西、廣東等客家地區,而不屬客家地域的閩北或廣東其他他區也受此影響。故事原出於唐末黃巢起義,黃巢下令軍中,凡掛葛藤處不準有犯,果然,黃巢軍隊所到之處,凡掛起葛藤村莊均免遭災難,終成習俗,而廣為流傳。 石壁婚俗,保留了中原古代習俗,和客地所有地區相一致,只是一些細微末節有所不同。 石壁風俗為何能播衍輻射至客家許多地區?重要原因是,保留了中原古代風俗,隨著石壁先祖的遷移,而將種類風俗一同帶去,在新的地區播衍繼承,也有些風俗被客地融化、改變,或賦上新的內容,或由於各種原因被新地區的風俗所取代。而客家人追念敬奉先祖的習俗是至為隆重虔誠的,充分表達了客家人念念不忘先祖,也充分說明客家民系密切的淵源關係。


無病分虛,入秋進補,這7種素食正適宜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夏日酷暑難耐,人體出汗特別多,體能消耗大,再加上常有食慾不好,吃不下飯的情況,營養補給不足,身體就變得虧虛。過了處暑,儘管仍有“秋老虎”肆虐,但是早晚已經變得涼爽了,此時若沒有及時補養身體,秋天就很容易生病。所以,處暑以後,根據體質適當食補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就給大家推薦7種適合 ...

大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候是什麼意思

  大雪,鬥指癸,當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曆12月6日-8日左右。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家對大雪的瞭解可能比較少,下面,就跟著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大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以及大雪的“三候”現象吧。   大雪節氣的由來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 ...

大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候是什麼意思

  大雪,鬥指癸,當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曆12月6日-8日左右。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家對大雪的瞭解可能比較少,下面,就跟著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大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以及大雪的“三候”現象吧。   大雪節氣的由來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 ...

描寫洛蒂姐妹的名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恨你,都相信你壞,只要你自己問心無愧,你也不會沒有朋友的。真正的友誼不是一株瓜蔓,會在一夜之間躥將起來,一天之內枯萎下去。我最害怕的莫過於閒散怠惰,沒事 ...

冬病治用伏貼 冬病冬治三九貼效果好嗎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聽過三伏貼,透過在夏天貼在一些特定的穴位,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而除了三伏貼之外,寒冷的冬天也有三九貼,同樣也可以有治療疾病的效果?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趕快來了解下吧。   為什麼叫『三伏』貼?   三伏貼先民在大自然的觀察中,認為一年中最炎熟的時期,三伏分別是指「初 ...

商西周朝的末代君主分別是

  夏的末代君主:   桀,姒姓,諡號桀,史稱夏桀,帝發之子,夏朝最後一位君主,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位52年,都於斟鄩,今河南洛陽。桀文武雙全,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   商的末代君主:   帝辛,前1105年到前1046年,是商朝末代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殘暴的君主。在位30年,周武王稱其為紂王,是周人侮辱 ...

利四擋加油車不提速什麼原因

  1、原因分析:主要是由於點火提前角不正確,燃油壓力過低,進氣系統漏氣,節氣門位置感測器或空氣流量計故障,噴油器工作不良,EGR系統工作不良。   2、故障檢修步驟:1、起動發動機後,“檢查發動機”警告燈是否熄滅。2.1警告燈不熄滅的,根據故障碼 檢查故障原因和部位。2.2 警告燈熄滅,檢查供給繫系統油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