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夜雨寄北表達了什麼情感

夜雨寄北表達了什麼情感

  《夜雨寄北》表達了詩人的離別之苦和思念之情。《夜雨寄北》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巴蜀時,因思念遠在長安的妻子而作,因為長安在巴蜀的北方,所以詩題叫作“夜雨寄北”。

  全詩原文如下: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全詩語言流暢,純樸自然,情真意切。首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就直接點明主題,流露出詩人內心的離別之苦和思念之切。詩人收到了妻子的來信,卻因種種原因一時無法回家。“巴山夜雨漲秋池”則描寫了詩人的所處環境。

  最後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詩人想象與妻子團聚時的畫面。在與妻子團聚後,一起在西屋的窗下傾訴相思,一直到蠟燭結出了蕊花。將現在的痛苦與未來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抒發了作者內心急切的思念之情。

夜雨寄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全詩抒發了作者羈旅他鄉的惆悵孤寂,和對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2、《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3、賞析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覆信。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於象徵、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卻質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託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夜雨寄北哪個詞成了離別代名詞

  全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釋義: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這首詩描寫了秋雨連綿的巴山夜景,表現了羈旅巴山的孤寂,抒發詩人思念親人、盼望重逢的強烈願望。從此“巴山夜雨”成為了“離別”的代名詞。


拼音版

  1、yè yǔ jì běi《夜雨寄北》   2、zuò zhě:lǐ shānɡ yǐn作者:李商隱   3、jūn wè ɡuī qī wèi yǒu qī,bā shān yè yǔ zhǎnɡ qiū chí。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4、hé dānɡ ɡònɡ jiǎn xī ch ...

名句賞析

  1、賞析:以問答的形式開篇,詩人因羈旅而歸期不定的愁苦就躍然紙上,第二句寫綿綿的秋雨更是烘托出一派孤寂和鬱悶的氛圍。後兩句透過想象歸家後的情景,與此時的實景實況作了對比,反襯出詩人在雨夜的愁苦。全詩虛實結合,融情於情,意蘊雋永深刻。   2、原文: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 ...

教案

  1、教學目標:   (1)參看註釋,瞭解詩句意思,大致理解詩文所描述的情景。   (2)扣詞想像,深入感悟詩人當時的離愁和對家人的深切思念。   (3)有感情地朗讀詩文,熟讀成誦。   (4)聯絡比較,領悟寫法。   2、教學重點:   透過想像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雨夜裡詩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學難點 ...

漲字的賞析

  1、漲給人的感覺不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漲的池水,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對妻子無限思念的感情波濤,所以寫景中又深深地透著寫情,寫的是環境,但絕不單單是環境,字裡行間流露著一個“情”字,這樣,情景交融就構成了一種藝術境界。   2、《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 ...

寫作手法

  1、夜雨寄北寫作手法:這是透過在巴山夜雨時思念朋友並想像重逄時的情景,抒發了自己期待與朋友儘早相見的心情和願。   2、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巧設將來會面之境,以援解思念之苦 這是一首抒情詩,全詩跨越時空,把今日的此時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時彼地彼情彼景交織起來寫。 ...

翻譯

  1、《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譯文: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去,我還沒有確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河池。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麼 ...

李商隱的是什麼意思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譯文:你問我何時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來,我此時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這正在盛滿秋池的綿綿不盡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一齊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   賞析: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