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大慈恩寺的由來

大慈恩寺的由來

  1、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長孫氏)祈求冥福,報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

  2、經過一番“瞻星揆地”的測量定位工作,最後制定了“像天闕,仿給園(祗樹給孤獨園之略)”的建造方案。

  3、整個工程,“窮班孿巧藝,盡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並櫚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堊、金翠備其飾”。

  4、按照設計,寺院建成之後將是“重樓復殿,雲閣洞房”,總共有十餘院1897間,“床褥器物,備皆盈滿”。

  5、至當年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十月戊申,太子治又下令說:大慈恩寺工程“漸向畢功,輪奐將成”,但僧徒尚缺,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別請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臨行道”;

  6、同時正式賜新寺寺名為“大慈恩寺”,此後1000多年來,慈恩寺成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

位於唐長安城大慈恩寺內的大雁塔是哪個城市的著名景點

  1、位於唐長安城大慈恩寺內的大雁塔是西安市的著名景點。

  2、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儲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位於唐長安城大慈恩寺內的大雁塔是哪個城市的著名景點?

  1、位於唐長安城大慈恩寺內的大雁塔是哪個城市的著名景點? 正確答案:西安。

  2、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

  3、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儲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雁塔是哪裡的

  1、大雁塔位於大慈恩寺內;   2、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   3、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佛經,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 ...

長安位於哪

  1、長安大慈恩寺,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中國“佛教八宗之一“唯識宗(又稱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祖庭,唐長安三大譯場之一,已有1350餘年歷史。   2、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為李唐皇室救令修建。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建立慈 ...

西安旅遊景點 雁塔

  西安,古時候被稱為長安——帝王之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最佳旅遊勝地。西安的許多旅遊景點聞名世界,非常受國際友人的青睞。接下來,城市文化來為大家呈上西安旅遊景點大全,一起來看看!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 ...

內的雁塔是那個省

  1、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2、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儲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

瀋陽在哪裡

  瀋陽慈恩寺位於瀋陽市瀋河區大南街慈恩寺巷12號,為漢傳佛教淨土宗寺院,是中國東北四大佛教叢林之一。慈恩寺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瀋陽市現存最大的佛教寺院,現為遼寧省佛教協會的所在地。慈恩寺周邊是瀋陽市佛教寺院集中之地,該寺西北有大佛寺,西南有般若寺。慈恩寺以東不遠處為萬柳塘公園。1985年,被列為 ...

由來

  恩江河發源於江西省樂安西南,經江西省永豐縣、吉水縣入贛江。據《宋史》記載,“瑤華秘獄”是劉妃嫁禍孟後所製造的冤案。身為諫議大夫的董敦逸察其隱情,剖切千言,冒死進諫,孟後之冤終於得到昭雪,所以孟氏恢復了“中宮”娘娘的尊位。建炎三年,金兵奪取臨安(杭州),高宗與孟後在混戰中衝散,孟後在殿前參軍何維貞(江西省樂 ...

逝去的承

  在南京的水遊城和王府園小區之間有塊地,是承恩寺曾經存在過的地方。雖然現在消逝了,的確很惋惜,但抹去不了的是它曾經有過的耀眼的歷史。承恩寺是南京著名佛寺,位居三山街鬧市區,人煙輻輳,交通便利,其山門南北兩面臨大街,曾有店鋪七十餘間。明景泰年間,大太監王瑾奏請將其在鬧市區修建舍宅為寺,賜額“承恩寺”,利瑪竇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