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風調控,通風排溼效果的時間是中午,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大棚內外溼度差大,溼氣會很容易排出.地膜覆蓋:透過地膜覆蓋來降低土壤水分的蒸發,同時也能夠降低灌水次數。自然吸溼:透過稻草、麥秸、生石灰等材料鋪於行間,吸附水蒸汽或霧,來達到降溼目的。
通風調控,通風排溼效果的時間是中午,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大棚內外溼度差大,溼氣會很容易排出.地膜覆蓋:透過地膜覆蓋來降低土壤水分的蒸發,同時也能夠降低灌水次數。自然吸溼:透過稻草、麥秸、生石灰等材料鋪於行間,吸附水蒸汽或霧,來達到降溼目的。
1、種子根發育期:床土保持旱育狀態,棚外最低溫度低於8℃,採取晝夜保溫措施,棚外溫度15℃開始通風煉苗,晝揭夜蓋。出苗80%時,撤掉地膜,增加光照,促進綠化。
2、第一完全葉伸長期:此時外界溫度變化很大,不能一味採取保溫措施。通常要求棚溫控制在22-25℃,最低氣溫低於10℃(棚溫12-15℃)採取保溫措施,最高溫度超過28℃採取降溫措施。在溼度管理上堅持不澆水的原則。
3、離乳期:此時要求棚溫控制在22-25℃。具體根據氣溫變化,多設通風口進行通風煉苗,避免通底風,防青枯病發生。此時秧苗根部土壤溫度低於8℃不澆水、棚外氣溫低於10℃時不澆水、中午棚溫高峰期不澆水,水溫低於16℃不能作為苗床用水。澆水一般在上午8點前或下午3點到5點進行,澆水要一次性澆透。
導語:據說,空氣溼度在許多方面有著重要的用途,如在大氣學、氣候學、氣象學等理論中是一個重要值。最近有一些朋友來諮詢小編,空氣溼度是什麼意思?房間溼度太大是什麼原因?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空氣溼度是什麼意思
空氣溼度的意思是空氣的乾溼程度。空氣溼度是表示空氣中水汽含量和溼潤程度的氣象要素。地面空氣溼度是指地面氣象觀測規定高度(即1.25~2.00米,國內為1.5米)上的空氣溼度。是由安裝在百葉箱中的乾溼球溫度表和溼度計等儀器所測定的(基本站每日定時觀測5次,基準站每日定時觀測24次)。
空氣的溫度越高,它容納水蒸氣(水蒸氣與水汽是不同的)的能力就越高。雖然水蒸氣可以與空氣中的部分成分(比如懸浮的灰塵中的鹽)進行化學反應,或者被多孔的粒子吸收,但這些過程或反應所佔的比例非常小,相反的大多數水蒸氣可以溶解在空氣中。幹空氣一般可以看作一種理想氣體,但隨著其中水汽成分的增高它的理想性越來越低。這時只有使用範德華方程才能描寫它的效能。
理論上“空氣中的水蒸氣飽和”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的飽和度與空氣的成分本身無關,而只與水蒸氣的溫度有關。在同一溫度下真空中的水蒸氣的飽和度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的飽和度實際上是一樣高的。但出於簡化一般人們(甚至在科學界)使用“空氣中溶解的水蒸氣”或“空氣中的水蒸氣飽和”這樣的詞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也使用這些常用的詞句。
假如飽和的空氣的溫度降低到露點以下和空氣中有凝結核(比如霧劑)的話(在自然界一般總有凝結核存在),空氣中的水就會凝結。雲、窗戶玻璃和其它冷的表面上的凝結水、露和霧、人在冷空氣中哈出的汽等等許多現象就是這樣形成的。偶爾(或在實驗室中人工造成的)水蒸氣可以在露點以下也不凝結。這個現象叫做過飽和。
空氣中水蒸氣的溶解量隨溫度不同而變化。一立方米空氣可以在10℃下溶解9.41克水,在30℃下溶解30.38克水。
溼度氣象學水文學
下雨的時候,空氣溼度是非常大的在氣象學和水文學中溼度是決定蒸發和蒸騰的重要資料。它對不同的氣候區的產生起決定性的作用。大氣中的水蒸氣在水迴圈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透過水蒸氣水可以很快地在地球表面運動。水在大氣中形成降水、雲和其它現象,它們決定了地球的氣象和氣候。
而在天氣預報中,更常用到相對溼度。它反映了降雨、有霧的可能性。在炎熱的天氣之下,高的相對溼度會讓人類(和其他動物)感到更熱,因為這妨礙了汗水的揮發。人類可以從而制定出酷熱指數。
房間溼度太大是什麼原因
1、低窪地區:地下層通常位於地下一層,地勢低,水份一般也都是向下沉聚集,而且越往下聚集越多。
2、溫差大:沒有光照,地下層是陰冷的,溫度遠低於地面,因此當地面的高溫高溼空氣進入地下一層時,空氣中的水份很容易因溫度驟降而結露,增加地下一層的溼氣。
3、溼氣來源:大氣溼度一般來自於土壤中的水份和水源的蒸發,而地下室的周圍通常是被土壤和地下水水源所包圍,擁有足夠的水分子。
4、保溫和排水:外國建築基本上都是在地下室牆體外鋪上保溫層和排水層,而國內卻幾乎都是混凝土牆體,沒有在外鋪上保溫層,在這種情況下,以浙江氣候為例,它的牆體平均溫度為21℃,而浙江的冬夏季室外溫度差遠遠不止於此。室內外溫差較大導致地下室冷凝現象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