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橋一般指瀘定橋。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相傳康熙帝統一中國後,為加強川藏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橋,並在橋頭立御牌。該橋始建於1705年,建成於1706年,是中國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瀘定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裡,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餘噸。瀘定橋兩岸的橋頭古堡為傳統木結構古建築,為中國獨有。
大渡橋一般指瀘定橋。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相傳康熙帝統一中國後,為加強川藏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橋,並在橋頭立御牌。該橋始建於1705年,建成於1706年,是中國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瀘定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裡,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餘噸。瀘定橋兩岸的橋頭古堡為傳統木結構古建築,為中國獨有。
1、意思是: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那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2、原文: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3、譯文: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五嶺山脈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高大雄偉,在紅軍眼裡也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金沙江濁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擊著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那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翻越過去以後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出自毛澤東《七律》“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