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大理白族情人節—繞山靈

大理白族情人節—繞山靈

  始於南詔,最初是古代白族宗教祭祀的一種儀式。“三靈”指的是“佛都”崇聖寺、“神都”聖源寺、“仙都”金奎寺。繞三靈,白語叫“觀上覽”,意為“逛三都”屬農閒季節白族民間的自娛性迎神盛會。會期為每年農曆4月23日至25日。 屆時,洱海周圍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濃妝淡抹,排成長蛇陣,第一天從大理城出發,繞到“神都”聖源寺,祈求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第二天繞到“仙都”河矣村金奎寺,祭祀宋大理國國王段宗榜;第三天繞回“佛都”崇聖寺,祈禱上蒼保佑、永鎮山川、天地安寧,然後在寺旁的馬邑村散會。隊伍以村為單位,每隊前有兩位老人手持楊柳枝和牛尾巴、白毛巾,邊舞邊對唱白族“花柳曲”,後面的隊伍有的唱調子,有的打霸王鞭、敲八角鼓、雙飛燕。形成數萬人參加的春遊活動。

  白天邊走邊唱邊舞,一路歡歌笑語;晚上,三三兩兩地在田野和樹林裡燃起一堆堆篝火,燒茶煮飯。飯後,老人一邊喝茶,一邊彈三絃,唱“大本曲”,青年男女則約上相好,到樹林深處談情說愛,直至通宵達旦。 繞三靈被稱為白族人民的“狂歡節”。 

繞三靈白族節日傳統節日

  繞三靈是雲南省大理白族的傳統節日,會期為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共三天。節日期間,人山人海,在“三那繞南四繞北”中,歌舞不斷;晚上宿營田野,唱白族的大本曲,對歌到天亮;可謂狂歡通宵達旦。

  繞三靈,又稱繞山靈、繞三林。白語叫“觀上覽”,意即“遊逛園林”。三靈指“神都”聖源寺,“仙都”金奎寺,“佛都”崇聖寺。繞三靈主要是串游這三個寺廟。形成有四種傳說:一說在遠古時代,白族各部落男女青年的交住要繞密佈的桑林,因此稱“繞桑林”。二說白王有個太子不見了,百姓繞著洱海替白王去找太子,到後來發展成繞三靈。三說由“祈雨”而起,派生出農家樂活動的“繞三靈”民俗盛會。四是紀念大理國王段思平的先祖段宗膀將軍。繞三靈始於何時?清《滇中瑣記》中有:

  “大理有繞三靈會……相傳起源南沼,數千年不能禁止。”

  實際,繞三靈的起源乃古社祭之遺風,系桑林之舞。節日裡,白族人民穿上盛裝,青年男女更不會放棄這難得的機會。於是,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到大理,列隊順蒼山之麓向北喜氣洋洋而行,一路上經過的山、水、樹林、,村寨、寺廟和宿夜地點是千年前就選定下來的,只要按照這個路線走就行了。每支隊伍由兩位老人領頭;隊伍邊走邊唱歌跳舞,吹奏樂器。第一天繞到五合峰下的慶洞莊的“神都”聖源寺,露宿在寺中、及寺廟周圍的草地和樹林中。第二天停留在洱海邊的“仙都”金奎寺。第三天到了終點站一“佛都”祟聖寺時,便到了分別的時光,人們相約來年再重逢。

  領隊的兩位老者共扶一棵栓紅彩、扎紙花、掛葫蘆的柳樹枝引路,走一步拿柳樹枝觸地一下。這兩位男性老人(也有女性的),頭纏包頭或罩頭巾,手拿毛巾或牛尾巴,當柳枝觸地時,揮舞毛巾或牛尾巴跳起植樹舞。舞者的頭部或順勢而顧,或左右搖擺;身體或俯或仰,含胸、挺腹;腳單腿屈膝小跳,或雙腿屈膝顫動,瞬間靜時造型為屈膝盤腿或屈膝射燕;跳得熱情風趣。跳時還唱呢,一人主唱,一人打趣。老者的優美唱腔,動作詼諧,一掃長輩尊嚴,彷彿釀d年輕的時候。年青人看了士氣大振,歌聲更嘹亮、舞姿更瘋狂,繞三靈成了白族的狂歡節!跟在老者後面的有吹,嗩吶的、有彈三絃的,有搖著扇子唱歌對調的。而最壯觀的是霸王鞭和八角鼓的舞隊。繞三靈舞隊的主體,由霸王鞭和八角鼓對舞組成。霸王鞭用竹做成,長約1米,是4個節的空心竹,鞭頭有三組銅錢,尾端有二組。八角鼓以木條圍邊成八角或六角,一面繃羊皮,直徑約18公分,每片木條中間鑿約一寸長方孔,內裝銅錢二枚,用鐵釘固定。

  活動時銅錢能碰擊發出響聲。舞時,女子持霸王鞭中端,男子手捏八角鼓的一角對舞;舞蹈中霸王鞭透過杵地腳踢的敲,以及擦身某些部位發出響聲;八角鼓在舞中以掌、肩擊鼓,嘭嘭有聲。雙方仰俯屈伸、輾轉反側,一時心對心、一時背靠背、一時腳勾腳,節奏鮮明而歡快,節拍由慢漸快,形成高潮,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使繞三靈形成熱烈、歡快的氣氛。

  從蒼山腳下到洱海邊,人如流水歌如潮。個個是歌手,人人是演員。邊遊逛、邊歌舞,充滿狂歡氣氛。第二天經過、喜州街時,隊伍被手拉手的白族青年擋住,互相對調,表演霸王鞭和八角鼓舞,吹鎖吶、唱楊柳曲。過了一卡又一卡,卡卡都要唱都要跳,還可以走家串戶,把繞三靈推向了最高潮。

  3天的繞三靈中,有兩晚要露宿。夜中,老人在簧火旁彈響三絃,唱起大本曲。青年男女則約上自己看中的人,到樹林深處對歌。不少青年男女在繞三靈中找到了知音,結成了伴侶,成了佳話美談。這下參加來年繞三靈的人更多,更熱鬧了!

大理繞三靈

  

  白族繞三靈又稱繞山林或祈雨會,是大理地區白族祭祀本主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共三天。二十三日洱海周圍的白族男女老幼,濃裝豔抹的打扮一番,聚集在大理古城北門外的三塔寺,排成若干長隊,每隊有一人領頭。總隊伍前面是兩位盛裝的白族男子,他們共挾一支楊柳,高八尺許,橫一綵綢,一葫蘆。一手挾枝,一手執蚊帚,或一把扇,或一塊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拍打,後面跟著眾男女,充滿狂歡情緒。

  第一天,繞佛都崇聖寺,順蒼山腳繞到繞到喜洲鎮慶洞村的神都本主廟,祈禱,歌舞一夜;第二天,繞洱海邊的河涘城仙都金龜寺,當晚在這裡的本主廟內祈禱、歌舞;第三天,順海邊繞到馬邑久本主廟,祈禱本主之後,繞三靈結束,行程三十多公里。


白族狂歡節

  繞三靈始於南詔,最初是古代白族宗教祭祀的一種儀式。“三靈”指的是“佛都”崇聖寺、“神都”聖源寺、“仙都”金奎寺。繞三靈,白語叫“觀上覽”,意為“逛三都”屬農閒季節白族民間的自娛性迎神盛會。會期為每年農曆4月23日至25日。   屆時,洱海周圍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濃妝淡抹,排成長蛇陣,第一天從大理城出發,繞 ...

大理白族地區中元習俗

  大理白族地區中元節習俗   中元節在白族地區稱為“七月十四”, 以祭祀祖先為主要內容,在當地是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由於居住地域的不同,大理地區的“七月十四”在各個區域又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雲南大理鎮龍龕村的“七月十四”集合了家庭祭祀和村落祭祀兩套祭祀體系,它們相互關聯、互相補充,形成了一個穩定而完整的祭 ...

小滿節氣雲南大理” “”的起源

  春天已經來到,夏天還會遠嗎?夏日的天氣雖然炎熱,但從古至今夏季都是一個全國歡慶的季節,因為夏季在小滿之後麥粒開始飽滿,夏季成熟的莊稼開始要迎來豐收了。不管是透過影視劇還是圖書資料我們都能清晰的瞭解到,古代人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在各個時節會有相應的一些祭祀習俗,那大家知道我們古代人民在小滿這個麥粒開始飽滿節 ...

情人簡介

  情人節(英文:Valentine's Day),又名聖華倫泰節,在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   情人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   這節日原來紀念兩位同是名叫華倫泰的基督宗教初期教會殉道聖人。 ...

情人起源

  說法一: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佈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 ...

情人名字的由來

  《布魯爾的警句與寓言辭典》說:“聖華倫泰是個羅馬教士,由於援助受逼害的基督徒而系身囹圄。他後來歸信基督教……最後被人用棍棒打死,卒於二月十四日……。”   古代慶祝情人節的習俗與華倫泰拉上關係,其實純屬巧合而已。事實上,這個節日很可能與古羅馬的牧神節或雀鳥交配的季節有關。情人節的特色是情侶互相饋贈禮物。時 ...

情人傳說故事

  相傳有個古羅馬青年基督教傳教士聖瓦倫丁,冒險傳播基督教義,被捕入獄,感動了老獄吏和他雙目失明的女兒,得到了他們悉心照料。臨刑前聖瓦倫丁給姑娘寫了封信,表明了對姑娘的深情。在他被處死的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現在,在情人節裡,許多小夥子還把求愛的聖瓦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