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志強、心專、勤苦,天下就沒有做不了的事。
出處:
宋朝朱熹《道統四•自論為學工夫》:“天下無不可為之事。 兵隨將轉,將逐符行。”
1、天下無不可為之事:這個天下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2、出處: (明)張居正《答宣大巡撫吳環洲策黃酋》 。
3、原典:
4、黃酋書,昨鑑川公亦曾抄寄本兵。此酋貪縱寡謀,終當歸吾羈紲。觀其書詞,已非昔時之倔強,可用其幾而制之。多行間諜,以疑其心,時用利餌,以中其欲。諒彼無能為也。其妻家在三衛者,即傳與薊人,量加優恤,亦制馭之一機也……但願審度時宜,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況今時則易然耳。
1、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意思是:心裡面明明白白地知道這件事情不可以做,可還是非做不可。說這句話時表現人物釜沉舟的決絕之意。
2、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點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反映出他孜孜的執著精神。從這位看門人的話中,我們也可以見出當時普通人對孔子的評論。
1、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意思是:心裡面明明白白地知道這件事情不可以做,可還是非做不可。說這句話時表現人物的破釜沉舟的決絕之意。
2、出處及拓展:
出處:《論語·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譯文:子路夜裡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從哪裡來?子路說:從孔 ...
1、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意思是:心裡面明明白白地知道這件事情不可以做,可還是非做不可。說這句話時表現人物釜沉舟的決絕之意。
2、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點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反映出他孜孜的執著精神。從這位看門人的話中,我們也可 ...
1、好知為之的自己妥善處置。
2、出處:《淮南子·本經訓》:“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為之,則智日困而自負其責也。”
3、近義詞:得過且過 不要勉強 自暴自棄 自知之明。
4、反義詞:執迷不悟 精誠團結。 ...
1、知其不可而為之並不是指明知道做不到而偏要去做,而是做事不問能不能,但求該不該。及指不求結果只求過程,不論結果如何但求問心無愧。
2、這句話的出處:《論語·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3、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點鍥而不捨的追求精 ...
意思是:明知道不可以做還去做,成功了稱為勇氣,失敗則是愚蠢至極。出處:《論語》。《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孔子(公元前55 ...
指勸別人要好好地自己活下去或幹下去。
出自 《淮南子·主術訓》:"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為之,則智日困而自負其責也。"
譯文:做國君的人,不去任用賢能之人,而是無論何事,都自己說了算,都是自己處理,那麼這樣的人智慧再高,也會漸漸地感到力不從心,最終後果只能自己承擔。 ...
1、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的意思是天下沒有不散的聚會。指團聚是相對的,終究要分離的。
2、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35卷:“天下無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個分開日子。”
3、《項羽·本紀》是有這個意思,但“天下無有不散筵席”是翻譯後的話,不是原文的出處。不能算是其詞的出處。有書可尋的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