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康之治是西晉的。
2、太康之治,又稱“太康盛世”,是指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後出現的一個經濟繁榮時期,歷時十年,因年號“太康”而得名。西晉立國之初,年富力強的司馬炎意欲有所作為。泰始初年,他先後頒佈過一些旨在移風易俗、革除弊政的措施,如:撤銷對曹魏宗室和漢朝宗室的督軍,宣佈解除對他們的禁錮;罷除曹魏政府對出鎮、出征將士留取人質的法令;恢復被曹魏廢止的諫官制度,並把像傅玄、皇甫陶這樣清正敢言、有才能的官吏委任為諫官,以廣聞博見,開直言之路。同時,晉武帝注重招撫流民,興修水利。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經濟上實施佔田制,使農民依法佔有一定的土地,調動了農民闢田開荒、從事生產的熱情。
3、太康元年(280)到十年(289),是西晉比較繁榮的時期,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恢復和發展,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餘糧委田,出現了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因此,史稱這個時期為“太康之治”。
1、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2、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不穩定,朝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3、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這就是休養生息的政策。
4、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定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5、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后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裡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6、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漢朝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是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國家統一,社會穩定;農民戰爭的推動,迫使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與民休息;統治者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廣大勞動人民辛勤勞動;此外還與政治的革新、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等因素有關。
“貞觀之治”的原因唐太宗以隋亡為鑑,深刻地認識到:“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在此指導下,唐太宗本人能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君臣同心同德,居安思危,重視農業,輕徭薄賦,精簡機構,加強圍防,改善民族關係,開放對外交流,共同開創了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物價低廉、社會安定的貞觀盛世,為大唐朝走向極盛奠定了基礎。
貞觀之治疆域由於唐太宗勵精圖治,在政治上加強對西域等地區的管轄,在外交上加強與亞洲各國的友好往來,在軍事上積極平定四夷,在民族關係上對待少數民族“愛之如一”,貞觀年間,唐代版圖空前遼闊,超過漢宣帝在位時期,至唐高宗龍朔元年(661)達到鼎盛,是時領土東臨於海,西逾蔥嶺,北逾漠北,南至南海。
是指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中國治理體制和中國治理道路。中國之治,是歷史上從沒有過的新型國家治理體系,體現著對解決人類面臨共同問題的中國智慧,更具有中國氣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中國之治”得益於中國製度科學管用,具有合實際、合規律、合目的的制度邏輯。合實際,是指中國製度符合中國 ...
1、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熟、完善與定型,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的比較優勢。
2、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衡量國家制度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否突破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桎梏,充分體現優越性與先進性,關鍵在於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
1、後世之治術是秦始皇創立的以皇帝為核心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2、秦自始皇二十六年並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時亦促矣。而古人之遺法,無不革除,後世之治術,悉已創導,甚至專制政體之流年,秦亦於此匆匆十五年間,盡演出之,誠天下之大觀也。——夏曾佑《最新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 ...
1、文景之治是指中國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文帝名劉恆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179-前157年)。
2、景帝名劉啟(公元前188年-前141年),是文帝的兒子,在位十六年(公元前156-前141年)。
3、漢朝在文帝、景帝統治時期,繼續執行與民 ...
主演馬躍、金士傑、馬少驊、馬精武、苗圃、孫寧。《貞觀之治》片長50集,是根據《唐書》、反映唐太宗貞觀之治編劇的歷史劇,該片於2005年拍攝,2006年12月華視播出。 ...
1、後世之治術是秦始皇創立的以皇帝為核心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2、秦自始皇二十六年並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時亦促矣。而古人之遺法,無不革除,後世之治術,悉已創導,甚至專制政體之流年,秦亦於此匆匆十五年間,盡演出之,誠天下之大觀也。——夏曾佑《最新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 ...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的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