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什麼意思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什麼意思

  夫禮者 ,自卑而尊人。意思是:禮的實質在於對自己卑謙,對別人尊重。

  原文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譯文:上古時,人們崇尚“德”,後來卻講求施報。禮崇尚往來。施人恩惠卻收不到回報,是不合禮的;別人施恩惠於已,卻沒有報答,也不合禮。人們有了禮的規範,社會便得以安定,少了禮社會便會傾危,所以說:“禮,不能不學。”禮的實質在於對自己卑謙,對別人尊重,即使是挑著擔子做買賣的小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況富貴的人呢?身處富貴而懂得愛好禮,就不會驕橫過分,身處貧賤而知道愛好禮,那麼志向就不會被屈服。

己所欲者慎施於人意思

  意思是自己不希望加於己身的(不好的東西)也不強加到別人的身上。

  出自——春秋戰國孔子《論語·衛靈公》。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者亦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者亦施於人”。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

  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什麼意思

  1、“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的意思是仁慈的人愛人,有禮貌的人尊敬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尊敬他。

  2、這是一段典型的勸人互愛互敬的文字,在句子中又強調了個人修養中的反躬自省。出自孟子的《仁者愛人》中的一句。


以誠感人亦誠應什麼意思

  1、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意思是:用真誠打動別人的人,別人也會用真誠來回應。   2、此話出自程頤。   3、程頤(1033-1107.10.5),漢族,字正叔,祖籍河南府伊川縣(今嵩縣田湖鎮程村)人,1033年出生於湖北黃陂(今紅安縣二程鎮),世稱伊川先生, 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為程顥之胞弟。歷官汝州團練 ...

以誠感人亦誠應什麼意思

  原文:   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以術馭人者,人亦以術而待。   譯文:   我以誠待人,他人會有所感應,他會知道你的誠意與心意。反過來,他也會以誠待你。就是心與心之間的信任。用你的誠懇態度去打動人,對方也會用誠懇的態度來對待你。   作者簡介:   程頤(1033年9月11日—1107年10月5日) ...

愛人有什麼意思

  譯文:仁慈的人愛人,有禮貌的人尊敬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尊敬他。   出處:《孟子·離婁章句下》   作者: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並稱“孔孟”。   原文 ...

非生而知之意思

  人非生而知之者,中的而的意思是連詞。“人非生而知之者”出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師說》一文,歷來被理解為“人不是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懂得的”,基於這種理解,人們給《師說》及韓愈以非常高的評價。   第一句語出韓愈的《師說》意思是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一切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呢?第二句語出《左傳·莊公十年》指的是 ...

愛人有意思是啥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的意思是仁慈的人愛人,有禮貌的人尊敬人。   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尊敬他。這是一段典型的勸人互愛互敬的文字,在句子中又強調了個人修養中的反躬自省。這句話出自孟子的《仁者愛人》中的一句。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 ...

水落石出中的而是什麼意思

  1、“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沒有實意。   2、“水落而石出者”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原文節選: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3、原文節選譯文:至於太陽的升起, ...

不患寡患不均意思

  1、這句話的意思應用在生活中理解為在合作做事獲得利息的時候,不怕掙得少而均分,怕的是一方分的多一方分的少從而產生不滿心裡影響接下來事情的順利進展。   2、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指孔子提出的稅收思想之一。孔子在《論語·季氏》第十六篇中指出:“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