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世德,字輔仁,號雲鶴,直隸大興縣(今北京市)人,世榮公之胞弟也。生於清咸豐七年(1857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圓寂於民國10年(1921年)農曆五月二十九日,終年65歲。
公天資聰穎,自幼好學,博覽群經,廣涉百家,貫通三教,尤好黃老。他幼承庭訓,與其兄世榮同堂學藝,習家傳少林拳及《易經》、《洗髓》二經。1865年後,隨父永祿公遷居山西太谷,在永祿公所開“永善興”鐘錶局學鐘錶修制手藝。後與其兄先後拜師“神拳”李洛能門下學練形意拳,共研“內功四經”與《易經》、《洗髓》二經,深研苦練,領悟拳理,意會其形,琢磨其妙,相互切磋,練就一身絕藝。成年後,他性格孤僻,少言寡語,心性淡泊,愛好清淨,卻在武術上狠下功夫,超常苦練。他練功時從來都不讓外人觀看,常在四處無人的幽雅僻靜之地獨自練習,心悟其妙,意會其形。
宋世德先生天賦異質,卻生性怪僻。他不戀紅塵,卻獨好黃老釋道之學。四十餘歲時,他束髮輕裝,手持二十餘斤的鐵禪杖棄家外出,孤身遠遊,一走十餘年而杳無音信。其間,他芒鞋破缽,僧袍道裝,野鶴閒遊,雲水清悠,過著亦僧亦道亦俠的世外生活。他曾東至高麗(今朝鮮),西至俄羅斯,做了不少扶弱濟貧、除暴安良之事,足跡所屆,豪傑景從。晚年迴歸桑梓,獨自一人住在太谷城內的普慈寺(今無邊寺)中潛心修禪,終年涅粲於此。他生前曾告誡弟子:“要勤練功夫,強身健體,為強我中華多做貢獻。”
宋世德先生乃形意門的奇才怪傑,其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但因其性格怪僻,少言寡語且長年在外,所以他一生中究竟有過多少艱險曲折、可歌可泣的動人經歷,我們很難知曉,有待以後從各方面深入挖掘其生平事蹟。據說,他在東北逗留時間較長,還曾在東北大森林中迷路而七日未食,不知凍餒。臺灣武術家潘岳在其專著《縱橫內家拳——萬里拳蹤》(1996年12月第一版)中載:“宋世德,……修道十五年,坐化於奉天(今瀋陽)廣寧縣廣寧山老爺嶺聖清官。”此說雖與宋世德先生的最終歸宿有很大出入,但也給我們明確指出了一個“瀋陽廣寧縣廣寧山老爺嶺聖清宮”的確切地方。宋世德宗師晚年回太谷後,是以僧人的身分出現的,但潘岳先生書中所說的“聖清官”,顯系道家宮觀之稱而非佛家寺廟之名,令人疑惑。並且,據說至今在東北一帶對宋世德宗師相襲傳沿一種稱謂,名曰“宋大和尚”,似與宗師晚年所現圓頂方袍之僧相較吻合。總之,宋世德宗師的一生撲朔迷離,深不可測,但我們可以肯定一點,他的活動區域應該主要在東北一帶。
據傳,宋世德宗師平日警惕性極高,從來不讓陌生人靠近自己。若在途中行走,與人相遇時便立即警覺起來,或手提禪杖快步走開,或在情況有異時長嘯一聲而做好格鬥準備。這與他雲遊四海、浪跡江湖、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人生歷程有密切關係。當然,行住坐臥皆如大敵當前的這種高度警惕性,是過去武術家行走江湖的傳統習慣,無非有些前輩的警惕性更高而已。
宋世德宗師武功精絕,卻罕有傳人。在他挾技闖天下之前,其子宋鐵麟曾從其習藝。在宋鐵麟十餘歲時,他便獨杖出遊,杳如黃鶴,宋鐵麟只好拜伯父宋世榮習藝。當十多年後,宋世德宗師雲遊返回時,宋鐵麟已武功大成。,時值晚年的宋世德宗師定居太谷普慈寺,生活起居均由其子宋鐵麟照顧。其間,宋世德宗師將一身武功獨傳於其子宋鐵麟,使宋鐵麟的武功更臻完善而超群絕倫。
1921年農曆五月二十八日,宋世德宗師捎話給鐘錶局櫃上的夥計:“你讓鐵麟來一下,我明天就要‘走了”’!夥計看到一切如常的宋宗師,百般不信其語,但還是把話捎給了宋鐵麟。鐵麟聽後哈哈大笑,以為父親戲言而已(因其父身體一如往常,健康如初),便未把這事放在心上,加之因事而未去寺中見父親。等他次日到普慈寺大佛殿東配殿禪房時,已見父親安詳地側臥在禪床上圓寂了,頓時後悔莫及。宋世德宗師圓寂前究竟有什麼話要對愛子講,也就成了千古之謎。
一代宗師宋世德,亦僧亦道稱怪傑;晚年回鄉歸空門,安詳圓寂赴佛國。嗚呼!世之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宋世德先生雖出生康樂之家,卻淡泊人事,獨好出塵超世之舉,實上根利器之奇士也。一代武術怪傑,中年雲遊天下,行俠江湖,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晚年大隱於市,遁入空門,清淨孤修,不問世事;最終預知生死,無疾無苦,瀟灑圓寂,永脫苦海。反觀宗師的一生,是何等的崢嶸壯烈,又是何等的灑脫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