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奇特的布朗族關門節風俗

奇特的布朗族關門節風俗

  布朗族大部分人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崇拜祖先。節日期間有許多佛事活動。人們除了要舉行迎接太陽的儀式,還要集體到佛寺舉行“關門節”、“開門節”。那麼,布朗族的關門節有哪些習俗呢?一起來布朗族文化中看看。

  相傳,每年傣歷9月,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3個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3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稱之為“關門節”。

  關門節開始後,也就進入農事繁忙季節,為了集中精力從事生產勞動,人們定下許多戒規:禁止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嫁娶活動;和尚不得隨便外出;進奘拜佛的人不能遠離家庭或到別家去過夜;任何人不得進佛屋,上佛臺,拿佛的東西等。直到3個月後,即開門節時,人們才又恢復關門節前的一切正常活動。

  關門節又稱“奧瓦沙”,是部分信仰小乘佛教的布朗族人的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九月十五日至十二月間(農曆六月中旬至九月)舉行,流傳於雲南省的西南和南部布朗族聚居地區。關門節即關起愛情、婚姻之門。這段時間禁止本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結婚。每年傣歷9月15日的這一天,布朗族全寨賧佛,到緬寺聽經、滴水。年滿40歲以上男女中老年人要住緬寺,全寨停止生產一天;晚上,青年擊鼓跳舞。三天後,將緬寺大門關門三個月,僧侶日夜誦經,禁出寺院。

  三個月的關門節日期屆滿,即傣歷十二月十五日,便舉行開門節慶祝活動。信眾們像參加關門節慶祝活動一樣,帶上紙花、蠟條、花樹、食物、錢幣來到佛寺,舉行隆重的賧佛和頌經活動。也像關門節一樣吃施捨飯、僧眾聚餐,和關門節一樣的熱鬧與歡樂。夜裡,在佛寺內燃放火花、放高升、點孔明燈、跳舞、並舞燈環遊各村寨,慶祝安居齋戒期結束,表示已從關門期進入開門期。這個夜晚之後,傣家村寨又恢復往日的多情浪漫的生活,僧侶們即可以走出佛門,信眾可以出遠門,傣家可以蓋新房,小夥子們可以串姑娘,戀人可以舉行婚禮。

關門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關門節有什麼風俗

  關門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關門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信仰南傳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宗教節日,每年傣歷9月15日(農曆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3個月。

  相傳,每年傣歷9月,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3個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3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稱之為“關門節”。

  關門節開始後,也就進入農事繁忙季節,為了集中精力從事生產勞動,人們定下許多戒規:禁止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嫁娶活動;和尚不得隨便外出;進奘拜佛的人不能遠離家庭或到別家去過夜;任何人不得進佛屋,上佛臺,拿佛的東西等。直到3個月後,即開門節時,人們才又恢復關門節前的一切正常活動。

  關門節的由來

  關門節,傣語稱“毫瓦薩”,意為進入傳授佛法的時期,定於傣歷九月十五日(農曆六月中旬)。歷時三個月的傳授佛法結束的那一天(即傣歷十二月二十五日)便是開門節。開門節傣語稱“奧瓦薩”,意為走出傳授佛法時期。傳授佛法開始之日是一個節日,很有意思。一般認為,關門節和開門節源於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三個月的關門被視為信眾的安居戒齋期。

  關門節有什麼風俗

  每年傣歷9月15日的這一天,布朗族全寨賧佛,到緬寺聽經、滴水。年滿40歲以上男女中老年人要住緬寺,全寨停止生產一天;晚上,青年擊鼓跳舞。三天後,將緬寺大門關門三個月,僧侶日夜誦經,禁出寺院。傣歷的九月十五日凌晨,各村寨的佛寺都要擊鼓為號,告訴人們節日已到,村寨佛寺裡的佛爺這一天要集中到佛寺唸經,百姓要做齋飯送到佛寺內讓僧侶們享用。各村寨的老年信徒也要到佛寺去滴水、納佛。民間的信徒也到佛寺中靜坐參佛,聽佛爺講經說法,每隔七天舉行一次“賧佛”活動,以食物、鮮花、銀幣、紙幣等獻佛。這段日子禁止人們外出,禁止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結婚,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產。

  在關門節期間,民眾到佛寺裡聽高僧講經是一項主要活動。高僧講授的內容少不了成佛者的故事,並以此來教化眾生立志成佛。從關門節至開門節的3個月裡,傣家人有許多講究,比如不舉行婚禮,不蓋新房,不出遠門,要集中精力搞生產,定期到佛寺拜佛、賧佛。虔誠信佛的長者會自覺齋戒,穿白衣服,包白布頭巾,有的還到寺內住宿。每隔7天,要舉行一次拜佛活動,傣語叫“多星”。

  傣歷十一月十日至望月期間,還要舉行一次大“賧佛”活動,由佛爺、和尚集中誦讀經文,全村寨的信徒都要到佛寺裡靜聽經文和懺悔。各寺廟要互相邀請對方的佛爺、和尚到自己的佛寺裡誦經,以促進佛寺之間的交流。每戶人家要給佛寺奉獻經書,經書送到佛寺後,便由和尚誦讀,獻經者要跪在誦經臺前靜心傾聽。所獻經書內容除了宣傳佛教思想外,還記載著傣族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天文曆法和醫學知識等。

填倉節風俗習慣

  填倉節晚上,晉北地區民間習慣打著燈籠,在院內各處找“填倉蟲”,發現的越多,兆頭越好填倉節,臨汾地區的一些縣、市,又傳說為老鼠娶親日。是日夜晚不點燈,稱為鼠忌。

  填倉節,臨縣等地在門首燔柴,表示對先亡之人的哀思。陵川等地要用各種飯菜在門外祭奠,俗名送祖先。晉南地區一些鄉村,剪綵色紙片,貼於門上,剪綵色紙葫蘆,貼於帽上。稱此日為太上老君煉丹日,可以除百病,四季平安。填倉日,洪洞縣等地習慣請女婿吃煎餅。老北京習俗正月二十三為“小填倉”,二十五為“大填倉”。

  老北京時,農曆正月裡幾乎每天都是“節”,都有好些典故、傳說與民俗。正月裡過了“破五”後,初六是各商鋪開市之日,初七是古老的“人勝節”(即人日,這天祈福全家平安子孫滿堂),初八是“順星日”(祭祀諸星君,以獲星君保佑),初九祭祀玉皇大帝……正月十五前後七天歡慶燈節。到正月廿五日,則是填倉節。

  在中國北方的農村和北京郊區,都盛行過這個填倉節。北京的習俗是正月廿三為“小填倉”,廿五日為“大填倉”。

  北京有民諺道:“過了年,廿三,填倉米麵做燈盞。拿簸帚,掃東牆,撿到昆蟲驗豐年。”又說:“天倉,天倉,大米乾飯雜麵湯”,“點遍燈,燒遍香,家家糧食填滿倉。”這些諺語流傳至今。

  填倉節,又稱為“添倉日”、“天倉日”。一些地方,如山西、陝西等地,多有小填倉和大填倉之分,小填倉在正月二十日,大填倉在正月二十五日。也有地方只一次,或在十九日,或在二十日,或在二十三日,以選擇二十五日的居多。此俗主要流行於北方。

  天津衛舊俗“填倉節”,“填倉”,意思就是填滿穀倉。相傳北方曾連續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顆粒不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的死活,照樣徵收皇糧。因此連年饑荒,餓殍遍地,尤其在年關,窮人更是走頭無路,凍餓而死的不計其數。這時,給皇家看糧的倉官守著大囤的糧食,看著父老兄弟們餓死,實在無法忍受,他毅然自作主張,開啟皇倉,救濟災民,把皇家的糧食讓人們搶運一空,救了一方災民。但他向皇家不好交差,就在正月廿五日這天放火燒倉,連同他自己也燒死了。後人為了紀念這個無名氏倉官,每到這一天,就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填倉,以示對倉官的懷念。據有關史籍記載:正月二十五日為填倉日,作麵湯蒸飯食之,平明以細灰散佈門庭內外諸處,作囤形,謂之打囤。分置五穀少許於囤中,覆以甄瓦等物,謂之填倉。


昆明民俗:開門關門

  關門節和開門節,是信仰下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的宗教節日。傣族的關門節和開門節等典型、更有代表性和更具濃郁的宗教色彩。關門節,傣語稱“毫瓦薩”,意為進入傳授佛法的時期,定於傣歷九月十五日(農曆六月中旬)。歷時三個月的傳授佛法結束的那一天(即傣歷十二月二十五日)便是開門節。開門節傣語稱“奧瓦 ...

夏至狗肉風俗 夏至狗肉是怎麼來的

  夏至狗肉節風俗 夏至狗肉節是怎麼來的   夏至狗肉節就是荔枝狗肉節 ,是廣西玉林市民間自發形成的節日,是一種歡度夏至的傳統民俗。每年夏至這天,豪爽好客的當地民眾習慣於聚在一起食用狗肉,呼朋喚友地聚在一起歡度夏至,並用新鮮荔枝就酒。   玉林人夏至吃荔枝狗肉,是自九十年代興起的一件事,但民間早已有所傳。據民 ...

感恩習俗 感恩風俗習慣有哪些

  感恩節習俗 感恩節風俗習慣有哪些   1、吃火雞   感恩節的食品極富傳統色彩。每逢感恩節,美國和加拿大人必有肥嫩的火雞可吃。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歐洲移民到美洲後,覺得火雞的外觀與土耳其“身黑頭紅”的服裝特色很相像,於是叫它們為“Turkey”(土耳其)。1947年杜魯門總統當政時期增加了一項總統放生 ...

七一建黨的習俗有哪些 建黨風俗習慣盤點

  七一建黨節的習俗有哪些 建黨節風俗習慣盤點   1、召開建黨週年紀念大會。設主會場和分會場,分會場進行電視直播會議實況。   2、組織開展以“黨員找組織、組織找黨員”為主題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推進月活動。   3、組織開展“當優秀公僕、創一流事業”徵文活動。   4、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和新黨員宣誓儀式。 ...

廣西七夕有哪些風俗 廣西七夕風俗習慣是什麼

  廣西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乞巧   廣西的玉林、梧州、貴港一帶保留有“乞巧”的習俗,女性朋友會在七夕晚上聚在一起透過做各種手工活來比手巧。女紅的功底是古代評判女性是否心靈手巧的重要依據。民間女子通常會在七夕當晚拜七姐祈願自己心靈手巧。   七夕儲水   在廣西百色、靖西等民間認為,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的水是 ...

中國七夕吃什麼傳統食物 七夕風俗食物有哪些

  中國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巧果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2、江米條   七夕節吃江米條是老南京人特有的習俗。江米條是將糯米粉與豆粉加清酒和成麵糰, ...

中元有哪些傳統風俗 七月十五中元風俗大全

  中元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七月十五中元節風俗大全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絡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