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透過沒有任何岐視、具有奧林匹克精神——以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相互理解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 奧林匹克日 1948年1月,國際奧委會在第42次全會上將每年的6月23日定為奧林匹克日,舉行慶祝活動,紀念國際奧委會的誕生,宣傳奧林匹克理想和推動普及運動。
《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透過沒有任何岐視、具有奧林匹克精神——以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相互理解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 奧林匹克日 1948年1月,國際奧委會在第42次全會上將每年的6月23日定為奧林匹克日,舉行慶祝活動,紀念國際奧委會的誕生,宣傳奧林匹克理想和推動普及運動。
1、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透過沒有任何歧視、具有奧林匹克精神——以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相互理解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可高度概括為“和平、友誼、進步”。
2、奧林匹克運動宗旨有以下基本含義:首先,奧林匹克運動的目標是促進人類社會向真善美的方向發展。進入工業社會以來,人類社會在開始大規模、全方位交往的同時也出現了劇烈的國際間衝突,再加上人類掌握了毀滅其自身的武器手段, 使得今天的社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此外,當代世界各國面臨著諸多要靠共同協作才能應付的問題,如環境、難民、地區衝突、貿易壁壘等。奧林匹克運動試圖架設溝通各國人民之間聯絡的橋樑,增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的相互瞭解, 促進世界和平,減少戰爭的威脅。 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與人類社會正義事業所要達到的目標一致的,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現代國際社會的需要,對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的人類有直接的現實意義。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使它成為世界和平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而確定了它在當代國際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1896年雅典奧運會是首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4月6日~15日在希臘雅典舉辦,這是現代奧運會首次舉辦。希臘人對這次大會表現了極大的熱情,出席開幕式的觀眾達8萬人,這一數字直到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才被突破。應邀參賽的有澳大利亞、奧地利、保加利亞、英國、匈牙利、德國、丹麥、美國、法國、智利、瑞士、瑞典和東道主希臘13個國家的311名運動員,其中希臘共230人,佔總數的三分之二;德國、法國各19人;美國14人,居第4位。
1896年4月6日下午3時,希臘國王喬治一世宣佈了大會開幕。維凱拉斯、顧拜旦等國際奧委會官員出席了開式。在開幕典禮中,演奏了一曲莊嚴的古典絃樂,有八萬人參加了開幕式,這一數字直到1932年洛杉機奧運會才被突破。應邀參賽的有澳大利亞、奧地利、保加利亞、英國、匈牙利、德國、丹麥、美國、法國、智利、瑞士、瑞典和東道主希臘13個國家的311名運動員,希臘陣容最大,共230人佔總數的三分之二;德國、法國各19人;美國14人,居第四位。美國選手大都來自哈佛、普林斯頓大學。他們是自行組織、自籌經費,而是抱著到歐洲觀光的目的參加的。他們原以為大會在4月18開幕,4月1日到達義大利後才得知開幕日期是4月6日,因此只好放棄一切遊覽計劃,趕在開幕前到達了雅典。首屆奧運會東道主沿襲了古奧運會舊制無女子參加。對參加國的資格,不象今天有非國際奧委會會員國不得參加的規定。希臘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發出了邀請,但絕大多數國家因對奧運會不甚瞭解或其他原因,都未派隊出席,中國亦屬此列,希臘鄰國義大利曾去了一名米蘭運動員,這也是義大利派出的唯一選手,大會組委會認為他是職業運動員,因此未被允許參加。
本屆比賽專案有田徑、游泳、舉重、射擊、腳踏車、古典式摔跤、體操、擊劍和網球9個大項。原計劃中有賽艇專案,後未舉行。取消的原因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是氣候不佳海面風大,無法進行;另一說法是無人報名,不得不改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