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戰略需求,開展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保護是建立資訊保安標準化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已經本著“科學、合理、系統、適用”的原則,並充分借鑑和吸收國際先進資訊保安技術標準化成果,初步形成了國家資訊保安標準化體系。
圍繞戰略需求,開展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保護是建立資訊保安標準化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已經本著“科學、合理、系統、適用”的原則,並充分借鑑和吸收國際先進資訊保安技術標準化成果,初步形成了國家資訊保安標準化體系。
資訊保安管理體系策劃與準備。策劃與準備階段主要是做好建立資訊保安管理體系的各種前期工作。內容包括教育培訓、擬定計劃、安全管理發展情況調研,以及人力資源的配置與管理。
確定資訊保安管理體系適用的範圍。資訊保安管理體系的範圍就是需要重點進行管理的安全領域。組織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在整個組織範圍內、也可以在個別部門或領域內實施。在本階段的工作,應將組織劃分成不同的資訊保安控制領域,這樣做易於組織對有不同需求的領域進行適當的資訊保安管理。在定義適用範圍時,應重點考慮組織的適用環境、適用人員、現有IT技術、現有資訊資產等。
現狀調查與風險評估.依據有關資訊保安技術與管理標準,對資訊系統及由其處理、傳輸和儲存的資訊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屬性進行調研和評價,以及評估資訊資產面臨的威脅以及導致安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結合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資訊資產價值來判斷安全事件一旦發生對組織造成的影響。
建立資訊保安管理框架:建立資訊保安管理體系要規劃和建立一個合理的資訊保安管理框架,要從整體和全域性的視角,從資訊系統的所有層面進行整體安全建設,從資訊系統本身出發,根據業務性質、組織特徵、資訊資產狀況和技術條件,建立資訊資產清單,進行風險分析、需求分析和選擇安全控制,準備適用性宣告等步驟,從而建立安全體系並提出安全解決方案。
資訊保安管理體系檔案編寫:建立並保持一個檔案化的資訊保安管理體系是ISO/IEC27001:2005標準的總體要求,編寫資訊保安管理體系檔案是建立資訊保安管理體系的基礎工作,也是一個組織實現風險控制、評價和改進資訊保安管理體系、實現持續改進不可少的依據。在資訊保安管理體系建立的檔案中應該包含有:安全方針文件、適用範圍文件、風險評估文件、實施與控制文件、適用性宣告文件。
資訊保安管理體系的執行與改進。資訊保安管理體系檔案編制完成以後,組織應按照檔案的控制要求進行稽核與批准併發布實施,至此,資訊保安管理體系將進入執行階段。在此期間,組織應加強運作力度,充分發揮體系本身的各項功能,及時發現體系策劃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根源,採取糾正措施,並按照更改控制程式要求對體系予以更改,以達到進一步完善資訊保安管理體系的目的。
資訊保安管理體系稽核。體系稽核是為獲得稽核證據,對體系進行客觀的評價,以確定滿足稽核準則的程度所進行的系統的、獨立的並形成檔案的檢查過程。體系稽核包括內部稽核和外部稽核(第三方稽核)。內部稽核一般以組織名義進行,可作為組織自我合格檢查的基礎;外部稽核由外部獨立的組織進行,可以提供符合要求(如ISO/IEC27001)的認證或註冊。
資訊保安四要素是:技術、制度、流程、人。所有的資訊保安技術都是為了達到一定的安全目標,其核心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認性五個安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