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是: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
2、整句話的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孝悌的悌是敬愛兄長的意思,孝悌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對父母還報的愛。悌指兄弟姊妹的友愛。孔子非常重視孝悌,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簡言之:孝敬父母、尊重愛護兄弟姐妹。《禮記》的第一句話是“毋不敬”,這是禮的總綱。除了禽獸,凡是人類無不皆有禮敬,不過精粗之分而已。人有禮敬必吉,家有禮敬能昌,國有禮敬自強,若無禮敬必亂。所以政府先端正禮俗,繼又提倡“莊敬自強”,在世界惡劣環境中,我反日漸繁榮,更得國際多助。可知禮敬的重要。
孝男在古代有一詞語:日強健孝,《易經》裡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成功就得先向“孝”下功夫,“孝”每日都要行,就如成功一般,設定目標之後,也要每日用筆將目標寫一遍,並且朝著目標前進行動。在這裡,也鼓勵為人子女者,要鍛鍊自己的體魄,將來也才有體力照顧好年老體弱的父母。因此,每日也應早起,做做健身體操,促進血液迴圈,持之以恆,如同太陽每日都準時從東方升起一樣,能夠如此,“孝”就能與天地一同存在。
伏男孝男的意思:
1、居喪的兒子。
2、泛指居喪的兒孫。
3、對父母行孝道的男子。
1、母慈子孝的意思 做母親的慈愛子女,做子女的孝順父母。
2、語本《書經.康誥》:「天惟與我民彝。」漢.孔安國.傳:「天與我民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後用來形容禮教興倡,家庭和睦。唐.蘇安恆〈請復位皇太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 何以使天下移風易俗焉 ...
母慈子孝的真正意思是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則孝順父母。出自《尚書·康誥》。《尚書·康誥》:“天惟與我彝。”孔傳:“天與民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近似成語:
孝子賢孫: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泛指有孝行的子孫。
孝子順孫: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孝悌忠信:孝順父母,敬 ...
1、太好孝了的意思是太好笑了,之所以用孝來代替笑,是因為令人發笑的這件事是“孝順行為”。
2、打上引號因為這些孝順行為並不是對父母長輩的孝,而是對偶像的“孝”,本質上是一種過度崇拜。
3、輕則是表現在對偶像的無腦吹捧,重則是在把偶像的位置放在父母之上。所以,網上令人感到好孝的人物,分為兩種,第一種 ...
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出處:《除程執恭檢校右僕射制》:“業傳將略,名在勳籍;蘊天爵以修己,忠孝兩全。”
近義詞:忠孝雙全。
反義詞:不忠不孝。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
孝字是在西周時期出現的一個字,是由兩個甲骨文老和子組成的。
老在甲骨文中有多種變形,像頭髮散亂的老人,有的拄著柺杖,有的步履蹣跚,有的身軀佝僂。
子在甲骨文裡像在襁褓中的嬰兒。
老人用自己的身體呵護孩子,孩子用手攙扶老人。老人在上提攜孩子,孩子在下敬仰老人,承襲老人衣缽。 ...
傳說中九龍戴孝是民間喪葬禮俗:老人壽終,子孫披麻戴孝。戴孝時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含媳)罩粗麻布;其他親人則腰纏一塊白布(有的衣披黑紗)。
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首次確立了五服制度。根據血緣親疏遠近的不同規定了五種不同的喪服,服制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其服喪期限的長短、喪服質地的粗細及其 ...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意思是,世上最善良的是父母,最孝順的是子女。 這句話出自清朝學者山陰金先生的《格言聯璧》。
《格言聯璧》一書是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後人之良範,條分縷晰,情給理明。全書主要內容包括學問類、存養類、持躬類、攝生、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家類、從政類、惠吉類、悖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