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孝道是傳統文化符號嗎

孝道是傳統文化符號嗎

  孝道是傳統文化符號。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漢代賈誼的《新書》界定為“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義有:

  1、尊祖敬宗。施孝(盡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廟透過奉獻供品祭祀祖先,盡孝的物件是死去的人,這帶一定的宗教形式。

  2、傳宗接代。在周朝的人們看來,祖先是我輩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續下去,生生不息。總之,西周時期的孝是一種封建宗教倫理。

植樹節是傳統節日嗎 植樹節是不是傳統文化

  植樹節是傳統節日嗎 植樹節是不是傳統文化

  植樹節不是傳統節日,更不是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二月二)、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除夕等。

  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蕪的平原,樹木稀少,黃沙漫天。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透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

  在我國,植樹節來源於孫中山,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79年2月,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

  植樹文化是什麼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週為植樹節;朝鮮每年4月6日為植樹節;泰國把國慶節定為植樹節;菲律賓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義大利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於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哥倫比亞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舉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

  在這些國家中,美國的植樹節最早,已有130多年的歷史。1872年4月10日,由內布拉斯加州一新聞記者發起美國第一個植樹節。當天,內布拉斯加州全境種樹超過100萬棵。它正式成立由J. Sterling Morton(J.斯特林莫頓)在1872年的內布拉斯加州。到20世紀20年代每個美國公眾已透過國家法律,宣佈某一天為植樹節或植樹節和伯德日紀念活動。由於日期不同,建立了根據氣候和適當的種植時間。植樹節是一個假期,有一個國際遵守和很多國家的認同。在美國,是全國植樹節慶祝4月第四個星期五。有些州慶祝選擇在不同的日期對應的最佳時機植樹地區植樹節。

  巴西是一個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內,全國森林覆蓋率為52%以上。儘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樹造林。巴西政府對森林資源採取合理開發的同時積極鼓勵人們植樹造林。

  為了積極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威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6年11月8日在內羅畢發起“為地球植樹:10億棵樹運動”。這一運動計劃2007年在全球種植最少10億棵樹。

  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據聯合國統計,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植樹的意義

  植樹在宏觀環保,微觀生態環境,經濟價值,精神需求層面有重要價值。

  每年地球上砍伐的樹木可達50,000平方英里。每年大氣中人為源的碳排放量大約有4-5億噸,而“去森林化”造成的碳排放則佔25---30%。習近平說:“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淨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植樹造林,努力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人民自覺行動。”

  樹木不僅可以涵養、維持本地水迴圈,還可以富集、轉化許多土壤環境中存在的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在城市生態系統中,樹木是絕妙的“噪音屏障”和熱量的“緩衝帶”,使得人居環境冬暖夏涼。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經濟價值進行計算。一顆50年樹齡的樹,累計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害氣體、防止大氣汙染的價值約62,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的價值為31,250美元,等等,總計約196,000美元。

  人居環境中樹木的存在當然也會增添人們心中的幸福感和愉悅感。種樹更是一種生命的儀式,是一種積澱、一種紀念、一種傳承。

漢服是中國傳統文化嗎

  1、漢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是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透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的傳統服飾,其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

  2、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透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3、與漢人一詞類似,漢服中的“漢”字的詞義外延亦存在著由漢朝擴大為整個民族指稱的過程。如《馬王堆三號墓遣冊》關於“漢服”最早的記載:“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中的“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即《周禮》《儀禮》《禮記》裡的冠服體系;而成書於唐朝的《蠻書》的記載:“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中的“漢服”指的則是漢人的服飾禮儀制度。

  4、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透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漢服還透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


神話故事屬於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中華傳統文化以儒家為核心,還有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態。   主要內容內容:諸子百家、琴棋書畫、傳統文學、傳統節日、中國戲劇、中國建築、傳統中醫、民風民俗、衣冠服飾、古玩器物、飲食廚藝、傳說神話、 ...

漢服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

  漢服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漢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貫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書史體系。透過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配飾體現出來。漢服文化從三皇五帝延續至今(清代被迫中斷),透過連綿不斷的繼承完善著自己,漢服文化是一個非常成熟並自成體系的千年文化。在當代,漢服文化正在透過漢服運動這一民間文化運動形式 ...

元旦節是古代傳統文化

  元旦節來歷:   中國夏朝時候產生了“夏曆”,就是現在的“農曆”。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歲首這天就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個早晨”。早晨是一天的開始,第一個早晨自然就是一年的開始。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 ...

漢服是中國傳統文化

  是的,漢服是中國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是瞭解中國文化的入門第一課,也是必修課。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漢代衣冠直接繼承自秦朝,如漢蔡邕《獨斷》卷下:“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漢朝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   漢服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 ...

你知道回族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中,回族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它在中國分佈最廣,並不像其他民族一樣,從古至今一直存在於某地。在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澱,從而形成了回族文化的多重性,複合型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域性、區域性性的色彩。   回族人信仰伊斯蘭的生活方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動,經典主要 ...

浙江有哪些傳統文化,你知道

  浙江文化傳統是浙江人民見過漫長的歷史打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浙江當地民風特點。源自於浙江百姓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傳遞出來的文化內涵是我們要了解浙江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最便捷的方式。   浙江傳統文化   浙江傳統文化是歷史悠久而又內涵豐富的,它是浙江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浙江人民的巨大財富。它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浙 ...

弟子規屬於傳統文化經典篇目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和仄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