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

  這句話出自《孟母斷織》。意思是,孟子小的時候,放學回家。

  原文為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譯文為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為什麼要發這樣大的火?”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孟子聽後嚇了一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孟子之少也文言文翻譯

  1、譯文:孟於年小的時候,東邊鄰居殺豬,孟子問他母親說:“東鄰家殺豬幹什麼?”母親說:“要給你吃。”他的母親懊悔而自語道:“我懷著這個孩子的時候,席子不端正我就不坐,割肉割不方正我就不吃,我是從胎中就教育他啊,現在孩子剛剛開始懂事,我卻欺騙他,這是教他不講信用。”就向鄰家買了些豬肉做給孟子吃,以證明沒有欺騙他(或說得是實話)。

  2、原文:孟子少時,東家殺豬,孟子問其母曰: “東家殺豬何為?”母曰“欲唆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懷妊是於,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賣東家鄰脈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

人之蓄蘊由學而大出自哪裡

  人之蓄蘊由學而大出自《近思錄》,作者是呂祖謙與朱熹,創作時間為1175年,卷數為14卷。

  《近思錄》是呂祖謙與朱熹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聖人氣象,循著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聖王的禮法制度,然後批異端而明聖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故此書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


時習什麼意思

  1、翻譯:學習並且要按時複習學過的內容。   2、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3、譯文:孔子說: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 ...

今急求子,是寡人翻譯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翻譯:現在由於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   2、全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

時習的意思

  1、學而時習之的而釋義:連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自於孔子的《論語》,千古名句,代代相傳。   2、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 ...

時習的意思

  1、學而時習之的意思是:學習並且要按時複習學過的內容。出自《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論語·學而》全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 ...

時習不亦樂乎的意思

  1、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意思是:學到待人處世的道理並適時實踐練習,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悅的事嗎?   2、此內容出自孔子的《論語》,《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

時習不亦說乎的作者是誰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自於孔子的《論語》,千古名句,代代相傳。   2、孔子   孔丘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華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訂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對歷史人物和事 ...

時習不亦說乎什麼意思

  1、字面上的解釋有四種,第一種解釋為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第二種解釋是學習並時常複習。第三種解釋是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第四種解釋是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以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自於孔子的《論語》,千古名句,代代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