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孫思邈傳原文及其翻譯

孫思邈傳原文及其翻譯

  1、李敬玄,亳州譙人也。敬玄博覽群書,特善五禮。貞觀末高宗在東宮馬周啟薦之召入崇賢館兼預侍讀仍借御書讀之。敬玄雖風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於造請,不避寒暑,馬周及許敬宗等皆推薦延譽之。乾封初,歷遷西臺舍人、弘文館學士。總章二年,累轉西臺侍郎,兼太子右中護、同東西臺三品,兼檢校司列少常伯。時員外郎張仁禕有時務才,敬玄以曹事委之。仁禕始造姓歷,改修狀樣、銓歷等程式,處事勤勞,遂以心疾而卒。敬玄因仁禕之法,典選累年,銓綜有序。自永徽以後,選人轉多,當其任者,罕聞稱職,及敬玄掌選,天下稱其能。預選者歲有萬餘人,每於街衢見之,莫不知其姓名。其被放有訴者,即口陳其書判失錯及身負殿累,略無差殊。時人鹹服其強記,莫之敢欺。選人有杭州參軍徐太玄者,初在任時,同僚有張惠犯贓至死,太玄哀其母老,乃詣獄自陳與惠同受。惠贓數既少,遂得減死,太玄亦坐免官,不調十餘年。敬玄知而大嗟賞之,擢授鄭州司功參軍,太玄由是知名,後官至秘書少監、申王師,以德行為時所重。敬玄賞鑑,多此類也。咸亨二年,授中書侍郎,餘並如故。

  敬玄久居選部,人多附之。前後三娶,皆山東士族。又與趙郡李氏合譜,故臺省要職,多是其同族婚媾之家。高宗知而不悅,然猶不彰其過。儀鳳元年,代劉仁軌為中書令。調露二年,吐蕃入寇,仁軌先與敬玄不協,遂奏請敬玄鎮守西邊。敬玄自以素非邊將之才,固辭。高宗謂曰:“仁軌若須朕,朕即自往,卿不得辭也。”竟以敬玄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仍檢校鄯州都督,率兵以御吐蕃。及將戰,副將工部尚書劉審禮先鋒擊之。敬玄聞賊至,狼狽卻走。審禮既無繼援,遂沒於陣。俄有詔留敬玄於鄯州防禦,敬玄累表稱疾,乞還醫療。許之。既入見,驗疾不重,高宗責其詐妄,又積其前後愆失,貶授衡州刺史。稍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永淳元年卒,年六十八。

  2、翻譯

  李敬玄,是亳州譙人。李敬玄博覽群書,尤其精通五禮。貞觀末年,高宗在東宮,馬週上奏舉薦了他,召進崇賢館,兼參與侍讀之事,依舊借御書學習。李敬玄的秉性雖然端莊嚴峻,有不可侵犯之色,但勤於拜見權要,不避寒暑,馬周和許敬宗等人都極力推薦並稱贊他。乾封初年,歷任西臺舍人、弘文館學士。

  總章二年,多次轉官擔任西臺侍郎,兼任太子中護、同東西臺三品,並檢校司列少常伯。當時員外郎張仁禕很有處理事務的才幹,李敬玄就把本曹事務交他辦理。張仁禕開始編制姓歷,修改狀樣、銓歷等規程,辦事勤勞,最後因為心臟病發作而死。李敬玄沿襲張仁禕的方法,主持考選多年,詮選錄用有條不紊。自永徽年以後,候補官員逐漸增多,主持考選的人很少聽說有稱職的,等李敬玄主持考選,天下都稱讚他能勝任。參加考選的官員每年有一萬多人,李敬玄每次在街道上遇見他們,沒有叫不出姓名的。有人沒被選上前來投訴,他可以當場口述他們書判中的錯誤以及依法對本人的處罰,毫無差錯。當時人們都佩服他的記憶力強,沒人敢欺瞞他。有個候補官員是杭州參軍叫徐太玄,剛到任時,同僚張惠犯了貪贓罪應當處死,徐太玄可憐他母親年老就到監獄自首中和張惠同時接受贓物。張惠貪贓的數目減少後,就得以免去死罪,徐太玄也因此免官,十多年不得調官。李敬玄了解這件事後大為讚賞,提升徐太玄做了鄭州司功參軍,徐太玄因此而知名,後來官至秘書少監、申王師,因品德高尚受到時人推重。李敬玄所賞識的大多是這種人。咸亨二年,授任中書侍郎,其餘官職依舊。

  李敬玄在考選部門任職很久,許多人都依附他。前後三次娶妻,都是山東計程車族,他又和趙郡的李氏聯宗,所以臺省的要職,大多是他的同族和姻親之家。高宗知道以後很不高興,但依然沒有公開批評他的過錯。儀鳳元年,接替劉仁軌任中書令。調露二年,吐番入侵,劉仁軌原先與李敬玄不和,這時便上奏皇帝請求派李敬玄鎮守西部邊境。李敬玄認為自己不是邊將之才,堅決推辭。高宗對他說:“劉仁軌如果需要朕去,朕就會主動前往,卿不得推辭。”最終任命李敬玄為洮河道大總管,兼任安撫大使,並檢校鄯州都督,率領軍隊抵禦吐番。等到將要作戰時,副將工部上書劉審禮做先鋒首先進攻吐番。李敬玄聽說賊兵到來,狼狽逃走。劉審禮因為沒有後援,便戰死陣上。不久下詔書留李敬玄在鄯州防禦,李敬玄多次上表聲稱有病,請求回京治療,皇帝同意。入朝拜見皇帝后,檢查他的疾病並不重,高宗責怪他謊言欺詐,再加上前面的過失,貶授衡州刺史。不久遷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永淳元年死去,終年六十八歲。

張衡傳原文及翻譯

  1、原文: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曆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衡因上疏陳事。後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凶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2、譯文:

  張衡,字平子,是南陽郡西鄂縣人。張衡年輕時就擅長寫文章,曾到“三輔”一帶遊學,於是就進了洛陽,在太學學習,於是通曉五經,貫通六藝,雖然才華比一般的人高,但並不因此而驕傲自大。(他)平時舉止從容,態度平靜,不喜歡與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間,他被推舉為孝廉,卻不應薦,屢次被公府徵召,都沒有就任。此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公貴族到一般官吏,沒有不過度奢侈的。

  張衡於是摹仿班固的《兩都賦》寫了《二京賦》,用它來(向朝廷)諷喻規勸。這篇賦,他)精心構思潤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將軍鄧騭認為他的才能出眾,屢次徵召他,他也不去應召。張衡善於器械製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氣象和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漢安帝常聽說他擅長術數方面的學問,命公車特地徵召他,任命他為郎中。兩次遷升為太史令。於是,張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陰陽之學(包括天文、氣象、曆法諸種學問),精闢地研究出測天文儀器的正確道理,製作渾天儀,著成《靈憲》《算罔論》論述極其詳盡。(漢)順帝初年,(張衡)又兩次轉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職。張衡不趨附當時的那些達官顯貴,他所擔任的官職,總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從太史令上離任後,過了五年,又回到這裡。順帝陽嘉元年,張衡又製造了候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是用純銅鑄造的,直徑有8尺,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央凸起,樣子像個大酒樽。外面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內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銅柱,銅柱的周圍伸出八條滑道,用來撥動機件。外面有八條龍。

  龍口各含一枚銅丸,龍頭下面各有一個蛤蟆,張著嘴巴,準備接住龍口吐出的銅丸。儀器的樞紐和機件製造得很精巧,都隱藏在酒尊形的儀器中,覆蓋嚴密得沒有一點縫隙。如果發生地震,儀器外面的龍就震動起來,機關發動,龍口吐出銅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銅丸震擊的聲音清脆響亮,守候機器的人因此得知發生地震的訊息。地震發生時只有一條龍的機關發動,另外七個龍頭絲毫不動。按照震動的龍頭所指的方向去尋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實際發生的地震來檢驗儀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靈驗如神。從古籍的記載中,還看不到曾有這樣的儀器。有一次,一條龍的機關發動了,京城的學者都責怪它這次沒有應驗。幾天後,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來了,證明果然在隴西地區發生地震,大家這才都歎服地動儀的絕妙。

  從此以後,朝廷就責成史官根據地動儀記載每次地震發生的方位。當時政治昏暗,中央權力向下轉移,張衡於是給皇帝上書陳述這些事。後來被升為侍中,皇帝讓他進皇宮,在皇帝左右,對國家的政事提意見。皇帝曾經向張衡問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誰。宦官害怕張衡說出他們,都給他使眼色,張衡於是沒對皇帝說實話。但那些宦黨終究害怕張衡成為禍患,於是一起詆譭他。張衡常常思謀自身安全的事,認為福禍相因,幽深微妙,難以看清於是寫了《思玄賦》表達和寄託自己的情思。(漢順帝)永和初年,張衡調離京城,擔任河間王的相。

  當時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戶,豪門大戶他們一起胡作非為。張衡上任之後,治理嚴厲,整飭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黨的姓名,一下子同時逮捕,於是上下敬畏恭順,稱讚政事處理得好。(張衡)在河間相位上任職三年,給朝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朝廷任命他為尚書。張衡活了六十二歲,於永和四年去世。

明史宋濂傳原文與翻譯

  1、明史宋濂傳原文: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2、明史宋濂傳翻譯:宋濂曾經與客人飲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偵探察看。第二天,皇帝問宋濂昨天飲酒沒有?座中的來客是誰?飯菜是什麼東西?宋濂全部拿事實回答。皇帝笑著說:“確實如此,你沒欺騙我。”皇帝秘密地召見(宋濂)詢問起大臣們的好壞,宋濂只舉岀那些好的大臣說說。皇帝問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瞭解他們;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們交往,所以)不瞭解他們。”


陝西國醫藥學院怎麼樣啊

  陝西孫思邈國醫藥學院是經省教育廳批准是一所全日制民辦中醫藥專業高等教育院校。學院創建於1989年,創辦人是原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政協常務副主席範明和原陝西省政協副主席、省衛生廳廳長李經綸。現任董事長是多年從事醫療和教學工作的郝西政教授。學院是陝西乃至全國創辦最早的一所民辦中醫藥專業高等學院,學院的辦學宗旨 ...

被稱為什麼

  孫思邈被稱為藥王。西魏大統七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崇尚養生,並身體力行,正由於他通曉養生之術,才能年過百歲而視聽不衰。他將儒家、道家以及外來古印度佛家 ...

簡介

  1、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2、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 。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3、孫思邈 ...

被後人稱為什麼

  介紹:孫思邈,京兆華原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西魏大統七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 ...

被後世稱為什麼

  藥王。孫思邈,漢族,唐朝京兆華原(現陝西耀縣)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孫思邈(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相傳為楚大夫屈原的後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 ...

八大山人原文翻譯

  1、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為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變,棄家遁奉新山中,剃髮為僧。不數年,豎拂稱宗師。   2、住山二十年,從學者常百餘人。臨川令胡君亦堂聞其名,延之官舍。年餘,竟忽忽不自得,遂發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還會城。獨自徜徉市肆間,常戴布帽,曳長領袍,履穿踵決,拂袖 ...

歸園田居其七原文及其翻譯

  1、原文:田園樂七首·其七   唐代:王維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2、譯文:喝酒時正好遇到山泉,醉後喜歡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樹旁。早上到南園去摘折露葵,晚上來到東谷舂搗黃粱。   3、作者簡介: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