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182年到252年),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到252年在位)。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孫權死後,國內由他的本家人孫氏三兄弟把持朝政。因為沒有一個能聽從別人意見的皇帝,東吳頻繁更換皇帝,極其不利於東吳的戰略計劃採納。常因皇帝不果斷引起朝廷幾派紛爭,吳國國內由此出現混亂。後由大將丁奉,剷除孫氏三兄弟,然後扶持幼主,吳國才得以安定。
1、孫亮,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吳大帝孫權第七子,孫權去世後由孫亮繼承帝位;
2、建興元年,孫亮十歲登基為帝,十五歲親政,但一年後就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永安三年,孫亮再被貶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去世,終年18歲。西晉太康年間,原先任職吳國的官員戴顯將孫亮的遺骨葬在賴鄉;
3、《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孫亮為童孺而無賢輔,其替位不終,必然之勢也。
陸遜因捲入孫權兩子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鬥爭,陸遜站在太子一邊。孫權聽信讒言,遂有廢黜太子之意。陸遜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還要求到建業當面申述自己的意見,因而得罪了孫權。他認為:“太子為皇位正統繼承人,地位應穩如磐石,魯王為藩臣,應當在榮寵賜賞和地位上與太子有所差別,這樣他們各得其所,上下才能得到安寧。為臣 ...
孫策生於175年死於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吳郡富春即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破虜將軍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小霸王”。
孫策之死:
裴松之《三國志注》引《吳歷》記載,孫策受傷,醫生告訴他, ...
據史書記載,孫權死於公元251年的冬天,陰曆十一月,孫權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後便得了風疾,十二月,孫權知道自己時間不長了,急忙將大將軍諸葛恪召回來委託後事。第二年的四月,孫權病逝,終年七十一歲,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所以後來便稱他為東吳大帝孫權。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 ...
252年四月廿六即5月21日,71歲的孫權因患風疾病死於建業宮中,稱帝在位23年,葬於建業蔣陵,諡大皇帝,廟號太祖;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與劉 ...
1、孫權是病逝而亡,在太元元年孫權郊祭後感染風疾,第二年五月在內殿駕崩,終年七十一歲。
2、太元元年(251年)冬十一月,孫權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後便得了風疾,當年十二月,孫權急召大將軍諸葛恪入朝,委託後事。神鳳元年(252年)夏四月,孫權在內殿駕崩,終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 ...
孫權的7個兒子,除長子和次子因病早亡,一個被他賜死,還有三個被孫氏子侄殺死和逼死,包括七子孫亮第二任吳皇帝,被孫休毒死。
1、早逝長子孫登病逝於31歲;
2、次子孫慮早夭;
3、三子孫和為廢太子,於30歲時被孫峻殺死;
4、四子孫霸被孫權賜死;
5、五子孫奮被孫皓處死,孫皓為孫和之子, ...
252年四月廿六,71歲的孫權因患風疾病死於建業宮中,稱帝在位23年。葬於建業蔣陵,諡大皇帝,廟號太祖;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茂才,任陽羨長,代行奉義校尉,隨兄征戰江東。200年,兄長孫策死,孫權依兄言襲其職,在張昭、周瑜等輔佐協助之下,很快就穩定了局面。東漢朝廷冊封其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從此,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