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經濟發展較快,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擴充套件,少數民族的封建化程序加快。北方陸路貿易受阻,南方海外貿易空前發展。經濟文化上的民族大融合,以及從民族政權並立到完成統一。
原因:
1、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安史之亂、靖康之變等多次動盪之後,北方的經濟基礎遭到嚴重破壞,大量掌握先進生產力的人員南遷,最終使南方經濟在宋代全面超越北方。
2、南方的長江流域比如江浙等地,其本身自然條件優越,適合古代農耕社會的需要,因此宋元時期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3、宋元時期,由於人口快速增長,使西北絲綢之路的自然環境持續惡化,幾近荒廢;恰巧此時,中國的航海技術快速發展,因此使海上貿易成為當時的主旋律。
宋元時期960年至1368年是中國封建社會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時期。907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遼朝,定都上京。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北宋建立後,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1038年,党項首領李元昊建立了西夏。北宋中期,出現了財政困難等危機,為了克服統治危機,王安石實行了變法。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1127年金軍南下,結束了北宋的統治。南宋的統治開始。南宋與金對峙,南北經濟都有新的發展。同時也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蒙古族的首領鐵木真於1206年統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權。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統一了全國。元的統一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轄了全國。
統治者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政治較清明,階級矛盾較緩和,社會經濟相對繁榮,民族關係和睦,文化事業空前發展,出現貞觀之治,武周政治,開元盛世。宋朝重文輕武,導致北宋被金所滅,南宋被元所滅。
唐朝:唐朝時萬國來朝達到鼎盛,向其朝貢之國多達三百餘。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夏: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商:內外服、私商產生。
周:宗法制,互為表裡、禮樂制度。
西周:宗法、分封、禮樂制開始遭到破壞,封建社會開始形成。
秦:三公九卿、郡縣制、商鞅變法、一統六國,統一度量衡、輕罪重刑、焚書坑儒。
漢:中外朝、郡國並行制、察舉與徵辟、土地兼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賈人不 ...
1、各民族交往頻繁。隋唐時各民族進一步融合,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密切。
2、政府採取對外較為開放的政策,中外經濟交往頻繁。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唐代與日本、中亞、西亞各國的關係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
3、政府推行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的政策。比如租庸調製和均田制,客觀上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4 ...
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徵:正處於中國歷史上的大動盪,大發展,大變革時期。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封建生產關係形成;政治方面,新興地主要求改革奴隸制度;軍事方面,諸侯爭戰,戰爭頻繁;文化上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最後一個青銅器時代,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青銅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 ...
羅馬帝國時期的特徵:
貴族合營治國。代表有西方議會制的前身元老院。尚武。羅馬帝國從羅馬一隅之地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年夜帝國尚武功弗成沒。共和名義。時代雖有凱撒等皇帝但羅馬共和名義長久保持。元首持續非血緣能者為上。崇尚藝術。 ...
民國時期具有三個特點:
1、是內容豐富,幾乎所有的西學門類,如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哲學、宗教、心理學、地理學、史學、文學、美學、語言、文字、藝術、科技、醫學、教育,以及各種各樣的思潮、學說、觀念都先後傳入到了中國;
2、主體的變化,回國留學生取代傳教士和開明士大夫“扮演了‘盜火者’的角色”,成 ...
1、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
2、更為艱鉅、更為光榮。在2020年之後,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軍。新時代要完成更為艱鉅、更為光榮的任務。
3、美好生活,“從有到優”。中國 ...
資訊化的高度發展。其一,資訊傳播的全球化。由於現代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的迅猛發展,使得資訊更新快,知識陳舊週期迅速縮短。 其二,資訊產業成為現代社會的主導產業。資訊產業是指那些從事資訊生產、傳播、處理、儲存、流通和服務的生產部門,由資訊科技裝置製造業和資訊服務業構成。勞動的智力化。 隨著資訊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