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客家婚俗“回門”

客家婚俗“回門”

  客家的“回門”是隻新娘過門後第一次回孃家,這個習俗在我國很常見。新娘第一次回孃家與以後的回孃家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因為此次回孃家須有新郎同回,以表謝意。謝什麼,當然是謝岳父母家養大了一個好閨女。婚前新郎未必瞭解新娘,是好是歹,一要揭了蓋頭才知道,二是要過了洞房花燭夜才知道,三是要下廚做了事才知道。哪個新郎要是透過這三關,知道妻子是個漂亮、賢惠、貞潔、能幹、知書達理的好女人,那不知會有多高興。由此可見,回門對於女婿或岳家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客家的“回門”又稱為“回紅”,一般在婚後第三天上午由新郎陪同新娘帶一壺豬肉、雞肉和雞蛋做的湯一同往岳家。也有的地方有送豬頭的規矩。不過過去客家女子最怕的也是這一點。按當地傳統,對於女子的貞操看得特重,這也是古代“初夜權”的遺痕。故女子在出嫁前,就要在孃家私下準備一方潔白的帕子(或手絹)為初夜之用。到了第二天便要將那帕子掛出廳堂,來給眾親友看。如果帕子染有鮮紅的處女證據,那麼,不但男家覺得光榮體面,就是眾親友也會覺得很高興。到了“三朝回門”的日子,男家便要用“三牲禮架”抬個豬頭送新娘一同回孃家賀喜,女家由此可大吃豬頭肉。要是帕子上無鮮紅的證據(或未掛出帕子),那男家頓時無趣,新娘也有口難辯。那回門時的豬頭也就不見了(或者因不快乾脆不回門)。少吃一個豬頭沒什麼了不起,可孃家的名聲就不好了。所以,新娘回門有沒有豬頭就成為大問題。與其說男家對此事認真,倒不如說女家更重視。自閨女出嫁,孃家就惴惴不安地等待女兒回門這一天,如見女兒回門抬著豬頭而回,那才是一塊石頭落了地。

  女兒女婿回門有許多講究。女婿要坐上席,妻家的叔祖輩老人也只能作陪,岳母大人還要親手蒸一碗酒娘蛋給女婿吃。這是做女婿的在岳家惟一的一次貴賓待遇。因為是上賓女家眾家族親友都來敬酒,以示上賓之禮,所以往往喝得酩酊大醉。另有一個原因就是女家怕男的“好贏”(當地客家話又叫“揀贏話”:自視高而逞能笑話對方無能的意思),故在喝酒上精心應對,多邀集族中能喝善飲之人陪酒,盡力使新郎一醉(自然也有分寸)。

  按規矩女兒“回門”不能夜宿孃家,必須在當天返回。此時男人早已有七八分的醉意,嬌妻在旁,兩眼微嗔,面帶嬌羞,而男人趁著酒勁愈發愛意蒙朧,醉眼含春,一對新人相攜相扶,一路趑趨趔趄,一路交頭接耳,摩摩索索迴轉家去,別有一番風致。

  “上門”,新婚後第一個春節,新娘夫妻必須到孃家去看望岳父岳母或舅姨等,曰:“上門”。姑婿為“生客”又稱“上新客”,禮儀特隆重,必須住三天三夜。俗話謂“新姑丈講價,三天睡三夜。”做生客期間,除丈母孃要親手烹酒娘蛋給女婿吃外,幾乎每天都是五餐款待,多的達到六七餐,除早、中、晚三餐外早晨要過朝、中午要過午(又叫吃茶)、下午過滿,有的晚上還要吃夜點心。除此之外,女家的家族鄰里和附近的親友也會輪番來請,禮節繁瑣,極盡盛情。客家人的規矩吃東西講究一個“滿”字,如吃酒娘蛋三個中必須吃完兩個(規矩要求講客氣留一個給未成年的小孩吃),而吃“滿碗”(黃元米餜或蕩皮絲、粉乾等另加蛋和豬肉等)則要求新郎全部吃完。喝水酒一般用碗,吃得越多東家越高興認為看得起有面子。不吃或少吃則會認為被嫌棄得罪東家。新女婿往往招架不住,必須懂得推脫或者耍滑頭特別在喝酒方面得會一點小動作且不能被對方發現,實在承受不了的只有靠女家的父母、兄弟或其他內親來說情解脫。

  上新客做過之後,臨別時還有一項重要的禮數,就是請岳父岳母全家人到女婿家去做客。兩家相會,兩親家共敘親誼,同誇攀親之好。

漢族婚俗回門

  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孃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踩棚正喜回門——白族婚俗[圖]

  白族婚禮分為“踩棚”、“正喜”、“回門”三天。婚禮常在春節前後的農閒時舉行,第一天“踩棚”也就是婚禮的準備日;第二天“正喜”是婚禮的舉行日,整天由熱烈高亢的嗩吶和鑼鼓伴奏,賓客在入席前都先品嚐白族獨特的“三道茶”;午飯後,新郎便在陪郎們的簇擁下,由嗩吶開路,一路吹吹打打,到新娘家迎親。次日,新郎新娘便雙雙往女方家“回門”看望女方父母,但必須在日落前回到男方家。


中華婚俗禮儀之三朝

  話說我們現在的婚俗都是源自於以前,自古以來人們非常注重禮法,婚禮在人們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三朝回門是漢族流傳下來的婚姻禮俗,和回孃家又有些區別。本期中國禮儀文化為你介紹三朝回門。   這一古老的漢族婚俗起源於上古時代,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 ...

中秋節中國有哪些婚俗 中秋帶什麼

  中國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非常厚重的,不同的節日都有不同的講究,中秋節中國有哪些婚俗?中秋回門帶什麼?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中國有哪些婚俗   1、眾所周知,中秋節主要的意義,就是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主要進行的活動有三個,分別是賞秋月、品月餅,還有放花燈。   2、中秋是農曆的八月十五日 ...

漢族婚姻風俗-

  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孃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 ...

春節講日子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   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 ...

和“撮食”

  女子出嫁之後,有的翌日,有的第三天,女家派出新娘的弟侄一輩的人,到男家“請回門”。這時,新娘新郎便在晚輩代表引路下,偕行“回門”。如果雙方家庭相隔較遠,就要坐轎、扛兜、騎車、坐船。現在交通方便,選坐汽車。 請回門,古稱歸寧。只來一天,當晚便回男家的,叫“請趕燭”,定在燭明夜黑時分返回夫家;要是路遠,或女家 ...

咸陽

  結婚後擇吉日(一般雙日),新郎與新娘帶圓蒸饃40個,四樣禮物,去岳父家,叫“回門”。岳父必須給女婿衣料、鞋襪及文房四寶等物。 ...

和撮食

  女子出嫁之後,有的翌日,有的第三天,女家派出新娘的弟侄一輩的人,到男家“請回門”。這時,新娘新郎便在晚輩代表引路下,偕行“回門”。如果雙方家庭相隔較遠,就要坐轎、扛兜、騎車、坐船。現在交通方便,選坐汽車。   請回門,古稱歸寧。只來一天,當晚便回男家的,叫“請趕燭”,定在燭明夜黑時分返回夫家;要是路遠,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