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寓言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成語

寓言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成語

  驚弓之鳥: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勝,現以驚弓之鳥。形容受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鷸蚌相爭: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成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喪家之犬:無家可歸的狗。比喻失去靠山,無處投奔,到處亂竄的人。

  畫蛇添足:畫蛇添足比喻做多餘的事有害無益。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指鹿為馬: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先秦時代漢族寓言故事。狐狸借老虎之威嚇退百獸。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

  班門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掩耳盜鈴:原為掩耳盜鐘。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就會聽不見,比喻自欺欺人。

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有什麼相同點

  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的相同點如下:

  1、 民間傳說與神話產生的歷史時期比較接近,它們的歷史關係十分密切。一部分上古時期的傳說與神話是交融在一起的,在這一時期,傳說與神話的界限十分模糊;

  2、 就體裁特徵和傳播方式而言,傳說與神話都是散文體的口述故事;

  3、 傳說和神話都具有超現實性的幻想。傳說的人物和情節有一定程度的超現實因素。傳說的故事追求傳奇性,而許多傳說效果是靠超現實性的魔幻情節來製造的。

由寓言故事而形成的成語

  1、守株待兔: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

  2、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3、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

  4、鷸蚌相爭: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5、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外國有何區別

  一、區別: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語言含蓄,多以人物為故事主體;外國寓言語言直白,多以動物為主體。前者寓意多隱含在故事中,需要讀者自行體會;後者寓意經常由筆者直接在故事最後直接表達出來。前者經過歷史沉澱,寓意較為深刻、冷峻,並較多指向道德準則,後者相比更富於童趣。中國寓言取材極廣,它從民間故事、動物故事、神 ...

寫出多個由寓言故事演變而來成語

  1、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2、刻舟求劍:比喻拘泥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   3、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4、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 ...

關於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關於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有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愚公移山、毛遂自薦、紙上談兵、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和圍魏救趙等,部分成語介紹如下所示:   1、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問題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2、揠苗助長,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   3、守株 ...

哪個寓言故事墨魚自蔽類似

  《墨魚自蔽》類似的寓言故事舉例介紹如下:   1、《一葉障目》:一片葉子擋在眼前會讓人看不到外面的廣闊世界。比喻被區域性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不能夠認清根本問題。出處原文:楚人貧居,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大喜,遂於樹下仰望,欲覓螳螂伺蟬自障葉。偶見之,即緣而摘之,然 ...

出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唇亡齒寒: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臥薪嚐膽: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草木皆兵: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 ...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寓言故事

  汗馬功勞:古時作戰多用馬。戰馬疾馳疆場,衝鋒陷陣,每戰都要出很多汗。戰鬥次數越多,戰況越激烈,出汗當然也越多。因此,形容有戰功,就叫“汗馬”。天馬行空:相傳漢武帝時期,西域有一匹天馬。那匹馬四肢健壯,沒人可以抓住它。後來人們在山腳下放了一匹五彩馬,它與天馬配對生出了很多匹小馬。據說這種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 ...

秦朝的民間故事成語故事

  1、焚書坑儒,秦始皇對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殘。   2、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萬里尋夫,結果來到長城腳下尋到的卻是丈夫的白骨,痛哭之下將長城哭倒了。   3、指鹿為馬,趙高透過指鹿為馬混淆是非,顛倒黑白,一併剷除異己。   4、一字千金,秦國相國呂不韋著《呂氏春秋》,書成後,下令道誰能指出書中不足、增加或刪去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