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古塔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於阿哈,旗丁是女真人。披甲人又分馬甲和步甲披甲人就是一種幫助清王朝鎮守邊疆的,所以,披甲人世代居住邊疆,清王朝會經常將一些犯人或其家屬發配給這些人,穩定軍心。再後來,降人減少了,披甲人的意思引申為軍人。阿哈即奴隸,多是漢人、朝鮮人。
一、寧古塔的含義及介紹:
公元1658年(即順治十五年)6月14日,清廷規定挾仇、誣告者流放至寧古塔,其位於黑龍江省寧安縣,清代被稱為“寧古塔”的所在地,是著名的流放地,被遣戍寧古塔的流人能生還的極少,大部分都客死該地,寧古塔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
二、披甲人的含義及介紹:
披甲人多指受降後披甲上陣為統領部族征戰討伐的人,地位低於一般軍人,高於奴隸,滿清時,多有朝廷大員犯重罪而被髮配
1、吳魯哈,滿洲鑲白旗人,世居薩爾湖,國初,父囊機自寧古塔率部來歸,太祖授予佐領,天聰八年,吳魯哈襲父職,累官戶部副理事官,授騎都尉。
2、席爾度,滿洲鑲白旗人,世居薩爾湖,國初,父庫克德格率眾來歸,授雲騎尉,席爾度襲,從徵北京,晉騎都尉,擢前鋒參領。
3、傅哈達,滿洲鑲白旗人,世居薩爾湖,從徵吳三桂,敘功授雲騎尉。
4、尹布,滿洲鑲紅旗人,世居訥殷,以筆帖式從徵黑龍江,授雲騎尉。
寧古塔氏,滿族姓氏,滿語的意思“六”,既清六祖世居地,以地為氏,所冠漢字姓寧、劉,世居寧古塔、綏分、琿春、訥殷和佟吉等地。
寧古塔為古地名,約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範圍大概是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東西兩岸地區,地靠日本海,舊屬吉林管轄。滿語數之六為寧古(ninggun),個為塔,所以寧古塔的意思是"六個",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 ...
寧古塔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時在此駐紮軍隊。地名由來傳說不一,據《寧古塔記略》載:相傳兄弟六人,佔據此地,滿語稱“六”為“寧古”稱“個”為“塔”,故名“寧古塔”。 寧古塔古城原在今海林縣舊 ...
黑龍江省寧安縣,清代被稱為“寧古塔”的所在地,是著名的流放地。寧古塔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時在此駐紮軍隊。地名由來傳說不一,據《寧古塔記略》載:相傳兄弟六人,佔據此地,滿語稱“六”為“寧古 ...
寧古塔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滿語數之六為寧古,個為塔,相傳清皇族先祖兄弟6人曾居此地,故名;
有新舊2城,相距25千米,舊城位於牡丹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為黑龍江省海林縣舊街鎮,康熙五年遷建新城於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城地,其地原為渤海故壤、上京龍泉府故址,距今縣城35千米;
順治十年設昂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古塔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為清代吉林三邊之首(寧古塔、三姓、琿春)。後來其轄域縮小,有舊城遺址。
寧古塔一詞滿語本意為六,亦為 ...
寧古塔在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有新舊兩城,相距25千米,舊城位於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的南岸,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也是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
寧古塔(ningguta)最早見於文獻是《清太祖實錄》(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其原文是:上命巴圖魯額亦都率兵千人,往東海渥 ...
1、穿上鎧甲。《漢書·陳湯傳》:“望見單于立五采幡織,數百人披甲乘城。”《北史·張定和傳》:“定和不披甲,挺身登山,中流矢而斃。”《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忽一晚,有異人長九尺餘,皂衣高冠,披甲持戈,向孔子大吒,聲動左右。” 曹亞伯 《武昌革命真史·致滿清政府電》:“然所以如此披甲厲兵,枕戈飲血者,實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