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少數民族敬酒方式

少數民族敬酒方式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時,先在酒杯中倒滿酒,端到客人面前,這時,客人要用雙手接過酒杯,然後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進杯子,輕蘸一下,朝天一彈,意思是敬天神,接下來,再來第二下、第三下,分別敬地、敬佛。

  這種傳統習慣是提醒人們青稞酒的來歷與天、地、佛的慷慨恩賜分不開,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靈。

  在喝酒時,藏族人民的約定風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馬上倒酒斟滿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滿,接著喝第三口,然後再斟滿。往後,就得把滿杯酒一口喝乾了。這樣做,主人才覺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主人的酒釀得好。

  藏民族敬酒時,對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則用小杯或小碗。

  藝術中國

  壯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兩人從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飲。主人這時還會唱起敬酒歌:

  “錫壺裝酒白連連,酒到面前你莫嫌,

  我有真心敬貴客,敬你好比敬神仙。

  錫壺裝酒白瓷杯,酒到成前你莫推,

  酒雖不好人情釀,你是神仙飲半杯。”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時,都是敬雙杯。主人不論客人多少,只拿出兩隻酒杯,在場的主人輪番給客人敬雙杯。酒的習俗婚姻飲酒習俗重大節日的飲酒習俗原始宗教、祭祀、喪葬與酒飲酒習俗少數民族敬酒方式獨特的飲酒方式酒令(觴令)酒德和酒禮

少數民族另類求愛方式 食物表情意

  

  生活在雲南隴川和盈江縣的傈傈族,男女求愛時,採用"來蘇"表達思想之情。"來蘇"是用芭蕉葉包上兩小節長短一致的茅草,表示你我差不多,一個大蒜,表示願結為一體;一枚檳榔,表示讓你含在口中,草煙,然後包上同樣內容的"來蘇",外加芫荽,表示願和你相好,用白線表示自己是潔白的,如不同意,則把相合的樹葉背過來,外加一塊木炭。完全拒絕,則加一節辣子,原物退回男方。

  “搭弓”是雲南怒江州獨龍族以信物定情的方式。“搭弓”由男青年以藤篾編織而成。約15釐米大小,扁圓形,製作精巧,美觀別緻。當男青年相中一姑娘後,即在夜深人靜時,用“搭弓”裝上食品,掛在姑娘家門口,姑娘據“搭弓”的編制風格,猜度其人,若也有情意,即將它挎在身上,作為已有了物件的憑證。反之,則原物掛回原處,讓男方取回。

  糯米飯,則是流行於雲南苗族的傳情方式。當姑娘一旦相中某一男青年時,為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意,便主動送給意中人一包糯米飯,數量越多,表示愛情越深摯。如男方亦有情,便欣然收下,稟報父母,託媒人提親。

  景頗族的小夥子一當愛上某家姑娘時,就用一片慄樹的樹葉包上樹根、大蒜、辣椒、火柴絲送給意中人。樹根表示思念愛慕姑娘。大蒜表示願與姑娘結成良緣。辣椒表示自己忠貞熾熱的愛。火柴絲表示自己態度之堅決。姑娘接到“情書”後,如同意即將原物退回。如需考慮,則加上奶漿草。如不同意,則加上木炭以示反感。當小夥子接到要考慮的“回信”後,又摘下兩片嫩慄樹葉,面對面合在一起,加上包穀、穀子、豆子,再次表示願跟姑娘成家立業,共同生活。經過多次聯絡,如姑娘答應這門親事,即收下“信件”,以菸草回贈;如不同意,便把慄樹葉背合在一起送還小夥子。當男女雙方戀愛成熟時,如遇父母反對,姑娘則以樹葉包上含羞草、刺、火藥等寄與小夥子;若男方要私約女子逃婚,便以 樹葉包上蕨菜尖送與女方,女方同意,便加上茅草送回。

  贈芭蕉葉包,是雲南景頗族表達愛情的另一種方式。當小夥子相中某一姑娘時便用綵線扎一個芭蕉包送姑娘。若包內夾有沙枝、野芥子葉等樹葉,則表示對愛情堅貞不渝,姑娘如同意,常以此為驕傲。如不同意,則退回。

  雲南鎮沅縣文帕寨彝族支系香堂人,從男女互相追求相愛開幕始,以物寄頗富詩意。如無字情書即是一例。當小夥子與姑娘見面相識後,如姑娘對小夥子的求愛表示同意時,就用芭蕉葉包上一個小把鹽巴,託人帶給小夥子。小夥子一旦見到此鹽巴,高興得手舞足蹈,於是就帶上定婚禮物到姑娘家去喝定婚酒。因為,綠色的芭蕉葉表示他倆年輕的生命和青春,鹽巴表示姑娘對追求她的小夥子有緣法、有感情,姑娘的父母對他們的婚事很喜歡。反之,如果姑娘不同意,就用紙或芭蕉葉包上一隻蒼蠅寄給對方。

中秋節少數民族的慶祝方式 走月亮是什麼意思

  中國作為擁有五千年曆史文明的泱泱大國,它所蘊含的文化包羅永珍,從上古時代開始一直到今天,五十六個民族的燦爛文化經久不衰。中秋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少數民族中也有著自己特定的慶祝方式。

  踏月徹曉

  在我國廣西侗族,中秋節這天人們有“行月”的習俗,過去又被稱為走月亮。在中秋節這天,夜幕降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雲南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透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雲南彝族跳月

  在雲南彝族,人們中秋節最隆重的習俗就是“跳月”,在中秋節當晚,彝族的各個村寨中,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夥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追月和尋月

  在我國蒙古族,人們在中秋節這天最常見的習俗是“追月”,蒙古人民狂野奔放,在這天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賓士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賓士,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少數民族有哪些獨特的生活方式

  少數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   1、傣族人住竹樓: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和織布的地方。   2、傣族人吃竹筒飯:製作方法是將米裝進新鮮的竹筒後加水,放 ...

少數民族不同的待客方式都有哪些

  1、景頗族:過往客人不管相識與否,都邀回“幫吃”。   2、布朗族:常以享有盛名的清菜,花生、烤紅薯等待客。   3、阿昌族:招待陌生遠客很隆重,客人飯後若要付錢糧主人會不滿意。   4、維吾爾族:與客人見面必須握手問候,送禮時都雙手捧上,以示盛情。   5、鄂溫克族:按傳統禮節向客敬奶茶,品嚐鹿的胸口肉 ...

中秋節少數民族的祭月拜月習俗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 ...

少數民族怎麼過春節?

  在我國,春節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豔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 ...

平安夜各地的慶祝方式

  平安夜亦被認為是聖誕老人及其他地區類似人物四處向好兒童派禮物的時間。在義大利,禮物在平安夜當日早上已開啟,而在英國、愛爾蘭、瑞典、丹麥、挪威、芬蘭、葡萄牙及波蘭,聖誕禮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聖誕日早上開啟。在德國大部份地區,聖誕禮物則在平安夜晚上(德語 Bescherung)開啟。在冰島聖誕節在平安夜下午6 ...

民間正確的掃墓方法與拜墓開運方式

  清明節掃墓,上墳祭奠先人,這是中華民族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統習俗。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 ...

少數民族五月五日的習俗

  滿族的端午節   滿族過五月端五是為了忻福禳災。相傳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體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賣油翁吆喝道:“一葫蘆二斤,二葫蘆三斤。”大家爭先搶購,只有一個老頭不僅不買,還告訴老翁賬算錯了。等油賣完,者翁尾隨那個不買油的老頭,說:“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災,你在自己房簷上插上艾蒿,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