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山東喪葬習俗,你瞭解多少?

山東喪葬習俗,你瞭解多少?

  在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喪葬習俗是極端複雜繁瑣的,因為這是送別死者的最後儀式,所以古人也尤為重視。民國之後,全國颳起了社會新風氣,舊的封建傳統全部被推翻摒棄,許多儀式也變得更加簡單而具有意義。那麼,山東文化中,喪葬習俗如何呢?

  喪葬過程可分為:備喪、初喪、靈奠。備喪,就是給老人準備送老的衣物、棺木等。

  初喪就是處理亡前事宜的,人體包括四個部分:1、俗稱“穿衣裳”,2、俗稱“光著身子走了”,3、移床謂之“叫魂”,4、俗稱“倒頭飯”;靈奠從初喪事宜完畢到出殯為止,屬於靈奠階段,俗稱停靈。在古六禮中屬於凶禮,也是人生禮儀最後一件大事。人們總希望亡故的親屬到陰間能得到安寧,所以特別重視治喪,在力圖悼慰亡靈的同時,也竭力標榜自己的孝道,由此引發治喪的規模越來越大,花費越來越高,禮俗也越加複雜,實際上違背了“厚養薄葬”的古訓。

  自古中國喪葬習俗有:出殯日起三天原墳的習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樑、擺供品、上香、踩院子、燒紙等程式。(骨灰盒在殯儀館存放的,只擺供品、上香、燒紙)。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燒一次紙,燒七次,過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為燒七(也叫:做七)。目前往往將做七改變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墳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現在只燒單數,燒大七)。按喪事習俗,燒一七、七七、以死者兒子為主,稱做:有頭,有尾;三七、以死者兒媳為主;五七、以死者女兒為主。(燒五盆紙花)。按喪事習俗,燒七(做七)。

  燒百天、燒週年、燒三週年的意義:人死到陰曹地府後,共有十位王官(陰府之檢察官)和四位審判官,其職是:將亡者提詢,以生前所作所為,善善、惡惡、加以偵訊,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過前七殿:第一殿秦廣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殿閻羅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兒女燒七,希望父母在陰間能安然舒適,過王順利。

  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善悪”的行跡,四十九天後移送陰曹法院經四審,每十日為一旬,調審一次:一審,(頭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審,(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審,(三旬,第七十九天)韓氏判官;四審,(四旬,八十九天)楊氏判官;再過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燒百天(叫做短百天,長週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燒一週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燒三週年拜,轉輪明王后、決定如何投生,轉入來世。

雲南喪葬習俗,你瞭解多少?

  雲南,即“彩雲之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雲南是少數民族聚集地,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今日的雲南文化。但有些喪葬習俗仍是不變的,下面一起來雲南文化中看看,雲南的喪葬習俗吧。

  德昌地區

  德昌地區是傈僳族的聚居地。這一帶的喪葬儀式獨特、繁雜,很有人情味。葬禮分為安葬、出靈兩個過程。死者配偶一般不參加,由兒女等親人操辦。

  安葬:傈僳族死後多數實行土葬,僅孕婦和凶死者實行火葬。人死後先浴體。男性要剃頭,女性要梳頭、編辮、包圓形頭帕。男性遺體停放在堂屋火塘右側,女性遺體停放於火塘左側。

  德宏地區

  德宏地區是景頗族的聚居地。喪葬舞蹈是景頗族民間舞蹈中重要而豐富的一部分,它包括“布滾戈”(或“革本戈”)、“龍洞戈”(或“腦巴”)、“恩剛齋”、“木代總”和“金再再”。

  景頗族人死後的宗教祭祀儀式十分繁瑣,且等級觀念極為分明,故跳喪葬舞應根據死者的年齡、地位、身份、經濟條件的不同而舉行不同的儀式和跳不同的舞蹈。

  西雙版納地區

  西雙版納地區是傣族的聚居地。在傣族村寨,凡是人死了,要根據死者的不同年齡、不同身份和不同死因而採取不同的喪葬儀式。喪葬方式有火葬、土葬、水葬和天葬四種。火葬是西雙版納很早就有喪葬習俗。寺廟裡的佛爺、領主、僧侶和德高望重的人死後,多用火葬;土葬是西雙版納傣家人的主要喪葬方式,過去在臨江河居住的西雙版納人,曾有水葬習俗,無論是病死、凶死、暴死,均用水葬,現已漸漸廢棄。

  紅河地區

  紅河地區是哈尼族的聚居地。哈尼族實行木棺土葬。早先曾行過火葬。西雙版納一帶,村裡死人,全村都停止生產到喪家幫忙。紅河等內地,人死後要向親友報喪,親友要帶豬、雞、米、酒等來祭,女婿要用牛來祭,全村各戶都要舉行一種共同的祭奠儀式,各作一塊糯米餅放在死者的棺前,意思是請死者為自己死去的親屬帶去。停屍一至二、三天,由巫師為死者唱輓歌。

  迪慶地區

  迪慶地區是藏族的聚居地。葬俗:迪慶藏區盛行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五種葬式,喪葬時採用何種葬法,以問喇嘛後決定。天葬行大葬者大多是僧侶和成年俗人。各地都有天葬臺,人死後,唸經“超度”後送至天葬臺,由天葬專職行葬人員剖屍喂鷲。天葬時忌外人觀看。水葬:迪慶藏區水葬法有四種。先將屍體入斂於藏式棺材,扛到水葬場將屍體及棺材送入水裡。

  瀘沽湖地區

  瀘沽湖地區是摩梭人的聚居地。對於瀘沽湖摩梭文化而言,其本身就具備了很多厚重和神秘的文化,而其中以摩梭葬禮最為神秘和隆重。

  摩梭人沒有生日,他們的生日都定在農曆大年初一;摩梭人一般不採用現代的婚姻機制——結婚,他們還在延續古老的走婚習俗,所以他們也沒有婚慶的場面;那麼對於一個人對這個世界表象的一種結束成為其最隆重的一種儀式——葬禮。

關於福州喪葬習俗,你瞭解多少?

  生老病死是自然中的定律,對於人們來說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從出生到死亡這是一個過程。當人死亡時親友們會為死亡的人舉行葬禮儀式,這使葬禮文化流傳了幾千年。喪葬文化,也是福建文化,幾千年歷史中的一部分,就讓小編大家來介紹一下。

  福州早年民間對於喪葬有一套不成文的規例,一直延續下來,到現在有許多已經逐漸革新簡化,但還有殘留痕跡可尋。

  辦喪事,首先,舊時有句民諺叫做“七七做,八八燒”,就是說人死了要“做七”,每七天叫一七,七七四十九天,每一七都要請道士做道場,或是請和尚尼姑唸經,要設靈前桌,每日早晚要唱湯、唱飯、點塔香。七七四十九天,並非是足足四十九天,中間“孝男”要拔掉一天,六七是“孝女”日也要拔掉一天,如果是未上壽的“少年亡”(男不到五十歲,女不到四十歲)的就不是七天一七,只有六天了。這其間有燒紙屋、燒金銀箱等等。七七之後有“燒六旬”(即六十日)要禮祭,一百日也要燒祭,一百日之後就要等到“週年”(即一年足)到“三年”(即足二年)就要除服,這就是民間所說的“兩年足三年促”除服就是孝服已滿可以換吉服,照常生活,不要為孝服所拘束了。

  早年在喪事中有許多陳規陋俗:做官的要告“丁憂”回鄉守孝,孝服滿後再陳請復職。“三年”守孝中不能參加宴會應酬,夫婦不能同房,家屬不能生孩子,否則經人告發就要辦罪。民間雖沒有這許多限制,但在守孝中是不能婚娶的,週年之內也不喜歡參加喜慶。如遇必須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內操辦,叫做“借孝”。官家也有借孝之例,如當年曾國藩守孝掛帥,就是由咸豐皇帝下旨借孝的。實際上在“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漸淡化親屬思念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週年,由週年到三年,逐漸拉長,也就逐漸淡忘。最後只有每年的“忌辰”(逝世紀念日了)。

  其次,男子在父母亡過之後,就要服喪。古時謂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在服喪中是十分狼狽相的,所以福州有句諷人其貌不揚的人叫“真像孤哀子”,就是這個意思。

  上壽的人死亡,有發素帖(即訃告)及企“屏風”的規矩,在素帖及屏風上自稱為“不孝男”,在訃告的尾段是這樣寫的:“不孝男某某等待奉在側親視含殮即日遵禮成服。”所謂成服就是開始戴孝。戴孝一般都是首七開始,這日叫做“上孝”。在上孝之前,男人要去理髮,刮鬍須,否則要等到七七四十九日終七時才能理髮,孝男穿麻衣帶麻帽穿草鞋,腰扎草繩,麻帽上掛兩個棉球。據民間傳說,這兩個棉球的作用是:孝男在服喪期中要把兩邊耳朵塞起來,任人譏、任人罵、任人說什麼壞話都裝做聽不見。是否如此也無人考究。父死掛左邊,母死掛右邊,父母俱死掛兩個,這是按民間習俗男左女右來掛的。出葬時孝男要手執“孝兒杖”,杖長三尺,糊以白紙絮。孝兒杖,父死用木槓,母死用竹竿。這就是所謂“柴娘罷(父親)、竹娘奶(母親)”。

  以上所述都是從古訓中的“孝道”而來的,父母死這樣做就算盡了孝道,生前是否孝順就是另一回事了。現在這些習俗在福州市內已簡化了許多,但在郊縣還保持著,其中不乏薄養厚葬,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更有甚者互相攀比,為辦喪事而負債累累,汙染了社會風氣。這些舊俗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格格不入,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


錫伯族的春節習俗瞭解嗎?

  錫伯族,是我國北部少數民族中較早從事農業生產的民族。錫伯族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多彩,極具本民族特色。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錫伯族人也過春節,而且還有很多和漢族不一樣的春節習俗,你知道這其中的區別嗎?想要了解更多錫伯族文化,想要了解他們怎麼過春節,就趕緊往下看吧。   春節。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晚間送灶王上天 ...

高山族喪葬習俗知多少?

  在許多民族的觀念中,死亡是很神秘的事情,高山族也不例外。高山族人認為,非自然死亡者是“惡死”,對“惡死”者屍體葬法與“善死”者不同。本期小編就帶你去高山族文化了解高山族喪葬習俗。   1、裸葬。高山族的一種隨葬習俗。人死後,脫去衣服,用鹿皮包裹,親屬四人將屍體抬至山頂,開啟鹿皮,使屍體置於其上,再把死者生 ...

納西族春節習俗瞭解多少?

  春節是納西族最大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納西人會舉辦很多祭祀活動,比如祭祖、祭天、祭神。納西族的春節規模大,時間跨度長,內容豐富,盛況非凡。那麼,納西族人是如何過春節呢?他們的春節習俗和漢族有什麼不同?一起來了解納西族文化吧。   農曆正月過年在納西語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庫市”,意為“新年”。納西人的過 ...

羌族掛紅習俗瞭解嗎?

  “獻紅”,俗稱掛紅,是羌族在長期的社會交往中數為莊重的禮儀形式。羌紅是羌族人祈求吉祥的信物,羌族人年年祈福,歲歲掛紅,用紅紅細細的布條,懸掛在廟宇前的樹枝上,稱之為羌紅。獻紅也用來表示羌族人民歡迎貴客的真誠之心。羌族掛紅是羌族文化特有的象徵,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羌族“掛紅”時使用紅布或紅絲綢,過去使用 ...

黎族過年習俗瞭解多少?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注重的、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黎族最重祖先崇拜,初一十五都要燒香給祖先,過年祭祖是必不可少的。黎族的春節和其他民族是有很大差別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節日。那麼,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黎族文化了解黎族過年的習俗吧。   黎族春節是黎族的民間節日。黎語稱“江”或“葛呣”,意為年。在農曆正月一舉行,節前,家家 ...

仡佬族喪葬習俗知多少?

  仡佬族對老人謝世後的喪事非常重視,總要虔誠、隆重地舉辦葬禮,以寄託哀思。其喪葬禮儀紛繁複雜,具有濃厚的民族、宗教、地域文化的特色。在仡佬族文化中,當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老人謝世,活著的人深感哀痛,總要虔誠、隆重地舉辦喪事,以寄託哀思,從而形成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喪事禮儀及墓葬文化。關於仡佬族的那些喪葬習俗你瞭解 ...

關於西安結婚習俗瞭解多少

  結婚這種大事對於準新人來說一定是既緊張又興奮了。   在結婚到來之際,是不是應該多瞭解一些結婚的習俗呢?   本文帶你瞭解西安文化,瞭解西安結婚習俗,看看有什麼不同。   西安,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古老,是因為她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年輕,是因為她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西安婚俗中的“四樣禮”,是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