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山西節日民俗

山西節日民俗

  山西,是中國歲時節日民俗最早出現的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長期奉行夏曆,而夏曆最初的含義,正是歷史上夏王朝使用的歷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區是夏代的發祥地之一,史籍中記載的“夏都安邑”就在境內。而北部地區,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胡漢雜居。在歷史的發展中,少數民族逐漸漢化,同時也將本民族的傳統風俗融入漢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

  全省境內,名山眾多,建有佛、道兩教的許多寺觀。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臺山,道教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盛譽九州,馳名海外。強大的宗教文化,構成了境內儒、釋、道共存的民俗現象。山西還居住著許多回族人民,傳統的回族節日,又為境內的歲時節日民俗增添了異樣的光彩。

  歷史上,山西山多交通不便,加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始終佔據著主導地位,顯得特別封閉。因此,雖然是同一個節日,卻往往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紀念的形式各異,甚至相左,呈現出多層次的瑰麗色彩。但就普遍性講,全省仍具有明顯的農業生產特點。農忙季節,一個月內一般只有一節,只是體現一種信仰,活動形式簡單,多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農閒季節,節日的數目相應增加,民俗活動中 ,娛樂上升為主體 ,內容龐大,形式複雜,最典型的就是過年,用民間語言來說 :“ 正月天天都是節。”這種安排,也體現著歲時節日的精神調整作用。每一個月的節日,是對這個月生活內容的調整。正月,又是對全年生活內容的大調整。民俗語言說:“受了一年,就盼過年。”最簡煉、最概括、最生動地說明了這種關係。

  不管是農忙季節的家庭民俗活動,還是在農閒季節的社會群體民俗活動,勉勵農事,祈求豐收,祭祀土地等均佔有很大的比重。這些活動,今天雖然絕大部分演化成娛樂形式,但是卻反映了歷代勞動人民渴望有吃有穿,希冀幸福生活的傳統心理。

  春節民俗 :祭灶節 除夕 春節 立春 春聯 窗花 年畫 餃子 爆竹 壓歲錢 迎喜神 破五 人節 穀神節 石頭節 元霄節 元霄社火

  春季節日 :填倉節 青龍節 寒食節 清明節

  夏季節日 :四月初八 端午節 六月六節

  秋季節日 :七夕節 中元節 中秋節 重陽節

  冬季節日 :送寒衣節 開齋節 冬至節

山西節日廟會民俗

  山西,是中國歲時節日民俗最早出現的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長期奉行夏曆,而夏曆最初的含義,正是歷史上夏王朝使用的歷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區是夏代的發祥地之一,史籍中記載的“夏都安邑”就在境內。而北部地區,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胡漢雜居。在歷史的發展中,少數民族逐漸漢化,同時也將本民族的傳統風俗融入漢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

  全省境內,名山眾多,建有佛、道兩教的許多寺觀。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臺山,道教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盛譽九州,馳名海外。強大的宗教文化,構成了境內儒、釋、道共存的民俗現象。山西還居住著許多回族人民,傳統的回族節日,又為境內的歲時節日民俗增添了異樣的光彩。

  歷史上,山西山多交通不便,加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始終佔據著主導地位,顯得特別封閉。因此,雖然是同一個節日,卻往往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紀念的形式各異,甚至相左,呈現出多層次的瑰麗色彩。但就普遍性講,全省仍具有明顯的農業生產特點。農忙季節,一個月內一般只有一節,只是體現一種信仰,活動形式簡單,多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農閒季節,節日的數目相應增加,民俗活動中 ,娛樂上升為主體 ,內容龐大,形式複雜,最典型的就是過年,用民間語言來說 :“ 正月天天都是節。”這種安排,也體現著歲時節日的精神調整作用。每一個月的節日,是對這個月生活內容的調整。正月,又是對全年生活內容的大調整。民俗語言說:“受了一年,就盼過年。”最簡煉、最概括、最生動地說明了這種關係。

  不管是農忙季節的家庭民俗活動,還是在農閒季節的社會群體民俗活動,勉勵農事,祈求豐收,祭祀土地等均佔有很大的比重。這些活動,今天雖然絕大部分演化成娛樂形式,但是卻反映了歷代勞動人民渴望有吃有穿,希冀幸福生活的傳統心理。

潮汕七月半的節日民俗活動

  中元節是漢族祭祀祖先的節日。稱為“中元”,原本是道教所命名。在潮汕,這個節日的種種活動,都同道教無關。民間幾乎沒有稱它為“中元節”的,都把它叫做“七月半”,因為節日就在七月十五。

  潮汕七月半的節日活動,圍繞著祭祀祖先進行。清代本地方誌的記載,數乾隆《普寧縣誌》最詳細:“俗謂祖考魂歸,鹹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這個節日祭祖,要比其他一些節日隆重,祭品之中,一定要準備好楮衣。或者是因為七月暑盡,季節更換,必須更衣防寒,跟人間所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經·七月》),同一種用意。一般人家,祭祖在家中公廳舉行;有錢人家,則祀先於諸寺,先期醵金作“盂蘭盆會”(乾隆(揭陽縣誌》)。

  盂蘭盆會是佛教重要的歲節儀規之一。據《佛說盂蘭盆經》說,佛弟子目犍連的母親不信佛法,死後被打進阿鼻地獄。目犍連修成羅漢果,用天眼看見母親在餓鬼群中受苦,於心不忍,用自己的法力送飯給母親,誰料飯未到母親口中,就化為炭火。目犍連不勝悲哀,求佛超度。佛祖指示目犍連,在七月十五眾僧安居修行圓滿之日,敬設孟蘭盆會供,以百味果食供養十方眾僧,仗其法力解脫母親。目犍連照佛祖的話去做,果然使母親脫離餓鬼道。佛祖又讓佛弟子們仿效目犍連的做法,為現生父母增福延壽,為過去父母離苦得樂。這樣,終於形成了盂蘭盆會的佛教歲節儀規。《佛說盂蘭盆經》的這個故事,與中華民族的孝道十分合拍,梁朝開始,在中國逐漸風行,目連救母的故事也逐漸中國化而且家喻戶曉。到宋元以後,盂蘭盆會也逐漸由孝親變為祭鬼。嘉慶《澄海縣誌》載,七月半“各寺僧建盂蘭盆會誦經,至晚營齋於焰口施食,放水燈照冥”,儀規性質就已經改變。揭陽、惠來、潮陽、南澳等縣,祀祖於盂蘭盆會,則還保留著佛教的本義。

  潮汕的祭鬼節,時間並不固定在七月半。自七月初一起七月底,各鄉各里,迭次有施濟孤鬼的祭祀,俗稱“施孤”,亦稱“普渡”。這也是盂蘭盆會的變相吧。

  乾隆《普寧縣誌》記載了該縣七月半一種獨特的習俗:“農民插竹掛紙錢于田中以祈谷。”這一習俗義式,或者是為了祭祀稻穀之神。


安慶地區傳統節日民俗諺語

  正月正,耍龍燈。   正月正,跳花燈。   三十的焰火,十五的燈。   春節大晴天,年年人安寧。   正月逢三卯,於死巖邊草。   過新年,臘肉加湯圓。   二月二,祭龍頭。   三月三,蛇上山,螃蟹起串串。   清明節,墳山一片白。   四月八,大水發,   掏溝理水祭旱魃。   四月八,嫁毛蟲。    ...

廣東有什麼節日民俗

  廣東的節日民俗:   1、 舞獅,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五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都由二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它是廣東各個節慶日中最常見的表演活動。   2、英歌:所謂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廣東的 ...

端午節有哪些節日民俗

  傳說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的由來。每年端午節要吃粽子的習俗就這樣延續下來了。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會透過 ...

什麼叫節日民俗

  節日民俗即傳統節日民間風俗,是指一個國來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自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 ...

齊魯歲時節日民俗特點

  齊文化的源頭是尊賢上攻,是一種比較開放的思想。主要分為在軍事是富國強兵,思路上不拘一格,注重經濟的發展,在禮儀方面將就簡單實用。是一種重利的文化。魯文化的源頭是親親尚恩,是一種比較保守的思想文化。注重禮節,是儒家文化的前身。更注重與社會禮儀。是一種尊禮的文化。但是實用性不強。傳統的文化是仁,禮。注重人倫, ...

端午節有哪些節日民俗

  傳說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的由來。每年端午節要吃粽子的習俗就這樣延續下來了。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會透過 ...

藏族傳統民俗節日藏曆年習俗

  藏曆年的確定,是與藏曆的使用有密切的關係的,藏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開始的。從此,藏曆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藏曆年是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年貨,家家戶戶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戶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