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山西蒲劇的由來

山西蒲劇的由來

  蒲劇又稱蒲州梆子,當地人通稱亂彈戲,是我國最古老的地方民間戲曲藝術之一。因興于山西晉南古蒲州(今山西運城永濟)一帶而得名。

  蒲劇約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山西省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種。流行於山西南部各縣和河南古陝州、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蒲州地處黃河中游,其大慶關渡口毗連山西、陝西,最古代南方絲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商業興隆,經濟文化繁榮,為戲曲的發展、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金元時期,這裡金院本、元雜劇的演出極為盛行;明清以來,又是梆子、亂彈活動的重要基地,故素有“戲曲之鄉”之稱。

古老的山西民間戲曲藝術:蒲劇

  在山西的四大戲曲文化中,蒲劇佔了一席之地。蒲劇也是山西文化中最古老的一種,它的歷史悠久,蒲劇的臉譜是全國有名的,它的流星地一般在山西南部。你對於山西的蒲劇瞭解多少呢?下面的山西文化為您帶來更多的蒲劇資訊,一起來看看吧。

  蒲劇又稱蒲州梆子,當地人通稱亂彈戲,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戲曲藝術。因興于山西晉南古蒲州(今山西運城永濟)一帶而得名。蒲劇在清代乾隆時期外省稱“亂彈”、“晉腔”、“山陝梆子腔”等;嘉慶、道光以後,又稱“山西梆子”;陝西稱:東路戲,山西省北、中部稱“南路戲”;晉南當地則習慣稱“大戲”或“亂彈”。

  蒲劇約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山西省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種。流行於山西南部各縣和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蒲州地處黃河中游,其大慶關渡口毗連山西、陝西,最古代南方絲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商業興隆,經濟文化繁榮,為戲曲的發展、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金元時期,這裡金院本、元雜劇的演出極為盛行;明清以來,又是梆子、亂彈活動的重要基地,故素有“戲曲之鄉”之稱。

  臨汾地區有許多古代戲劇活動遺蹟,例如臨汾市的魏村元代牛王廟戲臺、東羊戲臺和王曲元代戲臺等,造型逼真,表情豐富,再現了我國古代的戲劇藝術。這些實物史料證明,晉南地區戲劇活動歷史悠久。蒲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於表現慷慨激情、悲壯悽楚的英雄史劇,又善於刻劃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一說胚胎於晉南和陝西東部民間的鑼鼓雜戲(陝西稱“跳戲”);一說為北曲遺響,同山、陝民歌小曲、典藝結合的“絃索調”,至明中葉受青陽腔(清戲)影響後演變而成。

  山西蒲州與陝西同州(大荔)﹑朝邑﹐河南陝州(陝縣)﹑靈寶﹐地處黃河中游﹐居黃河激流南下而折流向東的三角地帶﹐彼此隔河相望﹐長期以來有著經濟﹑文化的密切交往﹐其風俗習慣﹑語音﹑方言也大體相同。明末清初﹐這一帶已有“亂彈”流行。孔尚任於康熙四十六年所作《平陽竹枝詞·亂彈詞》可為證。當時的平陽亂彈演技已有相當水平,曾博得康熙帝的賞識。其旦角葵娃的“花梆子”小步非常出色,受到孔尚任的賞識。康熙至乾隆時,北京觀眾也稱蒲劇為“西調”、“西秦腔”、“勾腔”。咸豐、同治後,又多以“山梆子”稱之(見清吳長元《燕蘭小譜》、近人王芷章《腔調考源》)。所謂“山陝梆子”,當時泛指山西晉南的蒲州梆子和陝西的同州梆子。兩地僅一河之隔,語言相近,風俗習慣相同,又有大慶親渡口毗連一體,藝人相互搭班演出,歷來無藝界。乾隆年間秦腔名旦申祥麟曾渡黃河“由蒲州售技至太原”(清嚴長明《秦雲擷英小譜》)。嘉慶年間北京有“山陝班”演出,直到光緒、宣統年間,蒲州和同州藝人仍有在北京搭梆子班演唱的,如名鬚生郭寶臣和白長命合演《鞭打蘆花》。故京﹑津﹑直隸(河北)一向謂之“山陝梆子”。此外﹐他們還有過共同組班南下﹐在湖北襄陽老河口演戲的經歷。

  山陝梆子對各地梆子腔劇種的形成﹐曾起過重要的作用。其後兩個劇種始逐漸分道發展。分別以蒲州和同州命名的蒲州梆子與同州梆子雖為兩個劇種﹐但實同源於此。它們唱腔相似﹐戲路相通﹐今天雖各有不同發展變化﹐然兩地藝人均自稱為“亂彈”。蒲劇傳統劇目有本戲、折戲500多個,題材上至遠古,下至明清,有文有武,風格多樣。傳統劇目有《薛剛反朝》、《三家店》、《竇娥冤》、《意中緣》、《燕燕》、《西廂記》、《趙氏孤兒》等,新編歷史劇有《白溝河》、《港口驛》,現代戲有《小二黑結婚》等。其中《竇娥冤》已攝製成影片。

  抗戰時期﹐部分蒲劇藝人聚集在陝北延安南區合作社組成蒲劇班﹐曾演出《正氣圖》等。解放戰爭時期﹐太嶽區的翼城解放劇團曾演出現代戲《赤葉河》等。在西安有晉風社﹑唐風社。此外﹐在晉南也有班社堅持演出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蒲劇得到迅速發展﹐晉南﹑豫西﹑陝北等地相繼成立的蒲劇團共有40多個。其中以山西晉南蒲劇院(今臨汾地區蒲劇院和運城地區蒲劇團的前身)最具有代表性﹐主要名演員有王秀蘭(小旦)﹑閻逢春(鬚生)﹑張慶奎(鬚生)﹑楊虎山(二淨)﹑筱月來(小生)﹐主要樂師有車林娃(鼓板)﹑車太娃(板胡)等。又有編劇﹑導演﹑音樂﹑舞美工作者共同參加藝術創作和革新工作。整理改編的傳統劇目有《薛剛反朝》﹑《三家店》﹑《竇娥冤》﹑《意中緣》﹑《燕燕》﹑《西廂記》﹑《趙氏孤兒》﹑《周仁獻嫂》﹑《販馬》﹑《殺驛》﹑《出棠邑》﹑《破洪州》﹑《少華山》﹑《麟骨床》﹐新編歷史劇有《白溝河》﹑《港口驛》,現代戲有《小二黑結婚》等。其中《竇娥冤》已攝製成影片。想流傳在山西晉南。

宜川蒲劇

  宜川蒲劇藝術根深葉茂,名揚西北五省。解放前多為民間團體,1952年組建宜川蒲劇團。現有專業民間蒲劇團四個,演員百餘名,傳統劇目60餘個,宜川蒲劇團已發展為一個集傳統蒲劇,現代歌舞,小品等與一身的大型文藝演出團體。


山西河津的由來

  河津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集居,殷商時期商祖已在此建都七世,國都名耿,春秋時為耿國,秦置皮氏縣,隋唐間為龍門郡治,鄰數縣,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名河津,因境內有黃河和禹門口而得名,“河津”首見於漢代地理名著《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其意謂黃河津渡。河津之名蓋本此。 ...

五大名家是誰

  1、蓋天紅,藝術成就極高,幼功特別紮實,文武全才,唱做俱佳。 稱之為泰山北斗並不為過譽。常演的文戲有《雁塔寺》,《蘆 花》,《八件衣》。   2、閆逢春,閻逢春先生是一位傑出的蒲劇表演藝術家,在畢生的蒲劇演出實踐活動中繼承和發展了蒲劇藝術   3、王秀蘭,蒲劇表演藝術家,生於1932年,初名秀貞,學藝後取 ...

文化了解:角色行當之生行簡介

  在蒲劇的角色行當中,有生、旦、淨、醜四行,行當中的角色也會根據演員的技藝高低和影響程度來劃分不同的人物表演,演員知名度高角色也就更大。今天,就先讓我們一起到蒲劇文化中瞭解其生行的主要內容吧。   生行   在這些腳色行當中,生行中的鬍子生為最主要的行當,一般戲班以其為挑班演員,故稱之為挑大樑的,在戲班中所 ...

角色行當瞭解:旦行和花臉行

  蒲劇的角色行當,根據演員的技藝高低及在群眾中的影響程度劃分,這些行當中的主要演員要求功底深厚,技藝全面,並各有自己的拿手好戲和驚人絕技。下面,就讓到一起到蒲劇文化中瞭解其旦行和花臉行吧。   旦行:   主要有正旦(包括閨門旦)、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刀馬旦。   正旦,又稱大旦、青衣,多飾演已婚、正派 ...

善於表現英雄史的藝術特色

  蒲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於表現慷慨激情、悲壯悽楚的英雄史劇,又善於刻劃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蒲劇文化中透過唱腔、曲牌等方面具體瞭解關於它的藝術特色吧。   特技:   鬚生多用“四子”來表現人物的情緒和性格。“四子”即鬍子(髯口)、翅子(帽翅)、鞭子(馬鞭)、梢子(甩髮)。 ...

花旦演員王秀蘭,主要作品

  王秀蘭,蒲劇花旦演員,著名錶演藝術家。她的表演細緻,表情自然逼真,舞蹈動作優美洗練,並著有不少藝術散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蒲劇文化中具體瞭解關於王秀麗的演藝特色及其主要作品吧。   王秀蘭,女,蒲劇花旦演員,著名錶演藝術家,生於1932年,初名秀貞,學藝後取名秀蘭,祖籍山西臨猗縣。王秀蘭曾當選為第三、五 ...

的傳統劇目及其代表人物簡介

  不論是哪一種戲劇,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都有優秀作品誕生,並不斷髮展改善,成為傳統劇目。而這其中,演員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蒲劇文化中瞭解其傳統劇目和代表人物吧。   傳統劇目:   蒲劇傳統劇目有本戲、折戲500多個,題材上至遠古,下至明清,有文有武,風格多樣。傳統劇目有《薛剛反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