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是唐代邊塞詩人中最傑出的代表”這一評價岑參當之無愧。盛唐以來一百多年,由於民族矛盾,擴充疆土,因此邊境戰爭頻繁發生;加上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融合,一些詩人開始目光投向邊塞生活,特別是一部分仕途失意的讀書人,更是把邊塞當作立功求取仕途功名的捷徑,在這種條件下,就不斷有“邊塞詩人”應運而生。其中岑參就是當中的傑出代表,他的“邊塞詩”成就最高,從各方面深入表現邊塞生活。
“岑參是唐代邊塞詩人中最傑出的代表”這一評價岑參當之無愧。盛唐以來一百多年,由於民族矛盾,擴充疆土,因此邊境戰爭頻繁發生;加上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融合,一些詩人開始目光投向邊塞生活,特別是一部分仕途失意的讀書人,更是把邊塞當作立功求取仕途功名的捷徑,在這種條件下,就不斷有“邊塞詩人”應運而生。其中岑參就是當中的傑出代表,他的“邊塞詩”成就最高,從各方面深入表現邊塞生活。
岑參(cén shēn) 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突出的邊塞三詩是岑參的“兩歌”、“一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輪臺歌送封大夫西征》、《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河嶽英靈集》載杜甫說:“岑參兄弟詩皆奇”;殷燔說:“岑參語及體峻,意亦造奇。”
生平
最能典型地體現盛唐氣象的邊塞詩人應屬岑參(公元715— 769年)。這位唱出時代最強音的偉大歌手,著名的邊塞詩人,祖籍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成長於南陽(今河南南陽市)。為唐相岑文字之曾孫,名將岑長倩 之侄。父早亡,好讀書,自幼兼資文武,常來往於京洛間。天寶三(744)年三十歲始應舉中進士,而所授不過右內府兵曹參軍。後棄筆從戎,先後兩次赴安西、 北庭。天寶八(749)年第一次入幕於高仙芝麾下任掌書記,二年後返長安。怛邏斯戰後的天寶十三(754)年,又入幕封常清麾下,甚有所知。曾出任安西、 北庭節度判官,攝監察御史;後又抉任伊、西、庭支度營田副使,常往來於庭州、輪臺、西州之間。後為嘉州刺史,56歲時卒於成都任上。
詩作
岑參“累佐戎幕,往來鞍馬風塵間十餘載,城障塞堡,無不經行。”寫了大量的邊塞詩,與吐魯番有關的詩作就不下14首;有《岑嘉州詩集》問世,今存詩408首。岑參詩風以雄奇著稱,即於雄渾之中透露著一種奇韻。邊疆的大好山川,奇麗風光,盡收詩卷3。
1.首吟火焰山
詩人第一次見到火焰山時,隨吟之句足感詫異,他對火焰山情有獨鍾地寫到: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赤焰燒虜雲,火氛蒸塞空。不知陰陽炭,何獨然此中。我來嚴冬時,山下多炎風。人馬盡汗流,熟知造化功。
2.再贊火焰山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
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隨塞雨回。繚繞斜谷鐵關樹,氤氳半掩交河戍。
迢迢徵路火山東,山上孤雲隨馬去。
3.三贊火焰山
詩人身居要職,往來於西州是常事。(農曆)九月,(吐魯番的 天氣已經涼下來了),可詩人筆下的火焰山還是“熱”。如:《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腳,其地苦熱無雨雪,獻封大夫》:奉使按胡俗,平明發輪臺。暮投交河城,火 山赤崔嵬。九月尚流汗,炎風吹沙埃。何事陰陽工,不遣雨雪來。吾君方憂邊,分閫資大才。昨者新破胡,安西兵馬回。鐵關控大涯,萬里何遠哉?煙塵不敢飛,白草空皚皚。軍中日無事,醉舞傾千金。漢代李將軍,微功今可愛。
4.四贊火焰山
詩人對五、六月份的火焰山描寫別特: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5.《天山雪歌送肅治歸京》
天山有雪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交河城邊飛鳥絕,輪臺路上馬蹄滑。
奄靄寒氛萬里凝,蘭幹陰崖千丈冰。將軍獨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
6.《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
熱海亙鐵門,火山赫金方。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夫子佐戎 幕,其鋒利如霜。中歲學兵符,不能守文章。功業須及時,立身有行藏。男兒感忠義,萬里忘越鄉。孟夏邊候遲,胡國草木長。馬疾過飛鳥,天窮超夕陽。都護新出 師,五月發軍裝。甲兵二百萬,錯落黃金光。揚旗指崑崙,伐鼓震蒲昌。太白引官軍,天威臨大荒。
7.《送崔子還京》
匹馬西從天外歸,揚鞭只共鳥爭飛。送君九月交河比,雪裡題詩淚滿衣。
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松枝樹。
8.在西域生活,訊息最俏,登高望遠,烽火催徵人:曾到交河城,風土斷人腸。寒驛遠如點,邊烽互相望。
胡是古代北方遊牧漁獵民族的自稱。參見《漢書》《匈奴傳》單于遣使遺漢書雲:南有大漢,北有野胡。胡者,北獸之類也,野性血腥迥異於人。胡人,狹義也就是指匈奴人,後泛指北方遊牧民族。由於仰慕漢文化和對中原漢人的驅趕,以往的胡人已經漢化並廣泛分佈於中原和北方各地,與漢族無二異矣。
胡人的說法出現很早,戰國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教百姓,既有胡服,那麼穿胡服的定是胡人了。西漢政治家賈誼在《過秦論》中,也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的句子。這裡的胡人,指的是匈奴人,或者說主要是指匈奴人,也包括那些敢和漢室作對的其他少數民族,比如東胡,它因居於匈奴人之東而得名,也就是匈奴人東邊的胡人。東胡的後世,便是鮮卑人和烏桓人二族。胡人成氣候,是在十六國時期。彼時,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遊牧民族入侵中原,紛紛建立政權。所以,這一時期習慣上又被稱作五胡十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