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峨眉山供奉的是哪位菩薩

峨眉山供奉的是哪位菩薩

  峨眉山供奉的是普賢大菩薩。峨眉山是一座佛教名山,相傳是釋迦牟尼身旁的普賢大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它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道場。峨眉山原為佛道兩教並存的宗教重地,東漢之初,山間便有了第一座以藥農舍宅為寺廟的“初殿”。後來歷經晉、唐、宋續建和明、清兩代發展,連綿百里的山巒,先後興建佛寺200多處,僧眾達數千人。隨著佛教興盛和道教的衰微與絕跡,峨眉山遂成為以“菩薩信仰”為中心的佛教聖地。由於歷史變遷,現在峨眉山景區內尚存十餘處古寺,如報國寺、萬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頂等,寺院內的佛教徒依然保持著正常的宗教生活。

正月十九是哪位菩薩生日 正月十九是什麼神仙的生日

  正月十九是哪位菩薩生日正月十九是什麼神仙的生日

  丘處機誕辰。

  每年農曆正月十九,民間稱為燕九節,又叫做煙九、宴九、宴邱、會神仙等,是道教主流全真道掌門人丘處機的誕辰。明朝劉侗、於奕正所著的《帝京景物略》中這樣記載正月十九日,說:“相傳是日,真人必來,或化冠紳,或化遊仕冶女,或化乞丐。故羽士十百,結圜松下,冀幸一遇之”。

  也就是說,民眾相傳,正月十八晚,丘處機化身為士族、官吏,或裝成遊人、婦女,或打扮成乞丐重返故居,誰有運氣碰到這位神仙,就能祛病延年。此說一傳開,連當朝皇帝也遣臣子在白雲觀內,擺下酒席,隆重祭丘。

  而各地前來進香朝拜者,更於十八日起就從四面八方絡繹不絕趕來白雲觀。丘處機的弟子們,就在觀內松樹下搭起了數座簡易棚房,坐禪說法。有的遊人乾脆躲在觀內僻靜之處,徹夜不眠,以待良機,何許會喜遇丘真人。

  到了十九日燕九節正日,白雲觀內外更是遊人如潮,車水馬龍,活動達到高潮。隨著時間的推移,燕九節的內容,也在不斷地豐富多彩,逐漸形成大的廟會。有戲劇表演,武術雜技,名勝小吃,工藝品展賣等。廟會的氣氛活躍,規模盛大。

  正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生日嗎?

  不是。

  觀世音菩薩有三個生日。分別是農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二月十九是她為人的生日,這天她成了三公主。六月十九是跳火坑的日子。她的父親不讓她學佛,命人活活的燒死了她。其實是菩薩的忌日,也是她最苦最傷心的一天。九月十九是她成佛的日子,這天她修成了菩薩,坐上了蓮臺。是一個喜慶的日子。

  關於道場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觀世音菩薩原來是住在洛迦山,這座山比較小,菩薩看中了對面的普陀山,這個地方很大很美麗的,他要在那邊開闢道場,所以從這裡洛迦山他一跳就跳過去,飛過去,飄過去,飄到那邊觀音跳一個很大的石頭,他就落下來,留下一個很大很大的腳印,這個腳印像我們普通人兩隻腳一樣大,留下這麼一個古蹟,觀音跳這個石頭也是很美麗的,現在我們很多的遊客,香客對菩薩的腳印都很尊敬,我看有很多西藏來的,東南亞來的一些信徒,他把頭磕到菩薩的腳印裡去碰他,他認為我的腦子就聰明起來了 。 遠遠望去,洛迦山就相一尊仰臥的觀音,安靜地躺在碧波之上。連線普陀山和洛迦山的這片海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蓮花洋。每當海風吹拂,海水翻滾,蓮花洋就像千朵蓮花盛開,給海天佛國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如今來到普陀山朝拜的香客,都要在朝拜普陀山之後再去朝拜洛迦山,因此這裡自古就有“不到洛迦山就不算朝完普陀”的說法。

  傳說畢竟還是傳說。據史料記載,普陀山觀音道場的真正確立,是與一個叫慧鍔的日本和尚有著很大關係的。公元863年,日本國遣唐僧慧鍔在五臺山見到一尊觀音像,心生喜愛,未徵得寺僧同意,就肩扛觀音聖像準備乘船回日本。當慧鍔上船的時候,本來很輕的觀音像突然重不可舉,十幾個人一齊用力才抬到船上。當船經過普陀山時,本來風平浪靜的蓮花洋突然濤怒風飛,海水中佈滿了鐵蓮花,船被釘住了 ,寸步難行。船上的人無不感到十分恐懼。晚上,慧鍔夢到一個僧人模樣的人對他說:“你只要把我安放在此山,我就讓風送你回日本。”於是,慧鍔和眾人一起把觀音像抬到了普陀山上的潮音洞旁邊,被慧鍔留在普陀山的觀音像,因不肯去日本,就有了另外一個名字:不肯去觀音。

三月三是什麼神仙節日 三月初三是哪位菩薩的生日

  三月三是什麼神仙節日 三月初三是哪位菩薩的生日

  第一種說法: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也叫西王母、瑤池金母,在神話傳說中,每逢三月三就天宮就會大擺蟠桃盛宴款待眾仙。第二種說法:農曆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因為以前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這一說法。

  三月三又叫上巳節: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是漢民族傳統節日 ,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

  古時代上巳節是“祓禊”的日子,有在水濱舉行祓除不祥的祭禮習俗。上巳節由來久遠,有歷史,乏記載。“上巳”一詞最早收錄在漢代的文學作品裡。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逐漸成為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有說法認為上巳節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以驅除邪氣。當蘭湯沐浴成為一種辟邪法術時,這種沐浴活動就必須由專職的女巫進行組織和領導。

  上巳節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在這項活動中,蘭草被用作靈物。蘭草有香氣襲人的特點,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期進行齋戒,其中包括採用當時最好的沐浴方式——蘭湯沐浴。沐浴用蘭湯,區別僅在於蘭湯沐浴是個人行為,多在室內,並可隨時實施,祓禊則是集體活動,必在河濱,並須定時舉行。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上巳節起源於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動。如陶思炎指出,祓禊活動本是男女春日相歡、婦女祈孕的信仰行為,而持蘭草或香薰草藥沐浴,都是喚起欲的作用。水是神秘的感生物質,婦人臨河不僅欲洗去冬日的塵垢,同時也盼觸水感孕而得子。這種與原始的宗教相關的近水祝殖信仰,當是三月上巳日祓禊風俗的真正緣由(《風俗探幽》)。

  發展演變:

  上巳節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上古時代上巳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春和景明,人們走出家門,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上巳”最早收錄在漢初的文獻裡。《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寫的就是當時祓禊的情形,祓禊,就是到水濱去洗濯,去除宿垢,同時帶走身上的災晦之氣,有祈福的意義。《後漢書》中有云:“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文中說的即是以流水潔淨身體、讓災厄與疾病隨水同去的一種風俗。

  魏晉以後,由於當時社會中崇尚自然、縱情山水的風尚,對人們而言,上巳節祓除的意義大大減弱,而迎春賞遊之意越發濃郁。西晉《夏仲御別傳》形容上巳時的洛陽“男則朱服耀路,女則錦綺粲爛”。上巳節的節期定在了陰曆三月三日。到了魏晉時代,上巳節逐漸演化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臨水宴飲的節日,並由此而派生出上巳節的另外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即禊飲。

  到了唐朝,上巳成為當時隆重的節日之一。節日的內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遊踏青、臨水宴飲。宋吳自牧在《夢梁錄·卷二》中寫道:“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說的正是彼時上巳當日,長安城內男女老少盛服而出,在曲江畔宴飲、郊遊的景象。杜甫的《麗人行》 對此盛況亦有描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中唐詩人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謝恩曲江宴會狀》一文中也詳細記載了盛會的情況。

  到了宋代以後,三月三上巳節在北方突然銷聲匿跡,不見於文獻記載。雖宋後“三月三”上巳節不見於文獻記載,在南方的西南部分地區依舊流傳。

  三月三其他說法:

  女兒節

  三月三又叫女兒節,也叫“桃花節”,是一種古代漢族少女的成人禮,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笄禮”。女兒們“上巳春嬉”,臨水而行,在水邊遊玩採蘭,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驅除邪氣。而且女子春天最愛在水邊遊玩。

  與日本女兒節的區別,日本女兒節也在三月三,又叫“雛祭”。因為舊曆3月3日是桃花盛開的時節,因此又有“桃花節”的叫法,是中國隋唐時期傳入日本的,但是不一樣的是,日本給幼年的小女孩也過節,主要針對幾歲的小女孩,中國則更側重未出閣的妙齡少女,這天,大人開始裝扮家中的小女孩,皆盛裝打扮,由媽媽領著互相串門,頭戴石榴花避邪求福。

  中國的情人節

  這是中國的情人節,記載於《詩經》中,比西方情人節早了1000年。先秦以後,三月三情人節在各代延傳開來。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更將其搖曳綺麗之風情烘至高處。自宋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三月三情人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三月三里浪漫的情愛、美好的願景,以及曲水流觴的雅趣,至今蕩然無存。

  上巳節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男女相會,即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情人節”。《詩經·鄭風·溱洧》有云:‘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三娘娘是菩薩

  三娘娘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雲霄、碧霄、瓊霄三位仙女在碣石山上的碧霞宮裡修行。她們採天地靈氣,集日月精華,不僅練就了一身好武藝,還練成了兩件寶貝,一件是金蛟剪,一件是混元金斗。三霄娘娘在漢族民間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 ...

九華山是菩薩的道場

  1、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2、九華山作為地藏菩薩道場而聞名於世。地藏菩薩俗姓金,原為新羅國(今朝鮮中部)王族,唐時渡海來到中國,幽棲九華山中,孤坐石室,以白土和小米為食,後置地構宇,形成一大伽藍。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西南二十公里,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與山西五臺 、四川峨眉、 浙江普陀並稱 ...

山西五臺山是菩薩的道場

  山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菩薩,象徵智慧的菩薩。《文殊師利般涅盤經》中:文殊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姿羅門家,由母親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種祥瑞同時出現。他遍訪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種外道辯論師都辯不過他,終於在釋迦牟尼佛處學道成為菩薩。   在大乘佛教中,他是眾菩薩之首,被認 ...

九華山是菩薩的道場

  九華山位於安徽青陽縣境,屬黃山西脈。山有99峰,面積百餘平方公   裡。唐以前原名九子山,因李白三遊九子山,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又以山有九峰如蓮花,故易名九華。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   古洞、蒼松翠竹,名勝古蹟。幽洞深潭,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相傳唐天寶中(742年),新羅國(今朝鮮) ...

舍利弗是菩薩

  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不屬於菩薩。以智慧第一著稱。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羅、舍利弗怛羅、舍利弗多羅、奢利富多羅、奢利弗多羅、奢唎補怛羅、設利弗呾羅。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國,離首都王舍城大約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個迦羅臂拏迦的村莊,茂林修竹,山明水秀,是個很幽靜的地方,這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鄉。 ...

雞足山是菩薩的道場

  雞足山是迦葉菩薩的道場。雞足山雄踞於雲貴高原滇西北賓川縣境內西北隅,西與大理、洱源毗鄰,北與鶴慶相連,因其山勢頂聳西北,尾迤東南,前列三支,後伸一嶺,形似雞足而得名。東南亞著名佛教聖地,中國漢傳藏傳佛教交匯地和世界佛教禪宗發源地,素有"雞足奇秀甲天下"、"靈山佛都、旅遊勝地" ...

普陀山是菩薩道場

  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最早起源於唐代大中年間,當時一天竺僧侶到舟山群島弘法,在百一小島上的潮音洞見觀音菩薩顯靈說法,遂傳此島為觀度音道場,將該島起名為“普陀山”。   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狀,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形似蒼龍臥海,面積12.52平方千米,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