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嵩口古鎮的建築藝術

嵩口古鎮的建築藝術

  位於福建省永泰縣的嵩口古鎮,自古以來就因其地靈人傑而聲名遠播,歷來歷代都出現了許多著名人物。古代有張沃、張肩孟、張元乾等,近代有陳增輝、俞新妥、張依韻等。除此之外,嵩口古鎮也擁有眾多能集中反映閩中地區民族特色的古建築遺產和文物古蹟,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明清古建築

  現有儲存完好的古民居65座,建築面積210000平方米,其中核心保護區內的歷史建築面積189000平方米。主要有:壠口厝,修建於宋代,一級,建築面積7180平方米;以及下坂厝、端公坂厝、下車碓、庵前宮、五顯宮等明清建築。其中下坂厝為典型代表,清乾隆年間(公元1792年)陳用坦建,系土木結構,建築面積5080平方米,200多個房間,大八扇厝,每扇夾牆有火牆相隔,建有大廳、下落廳、橫廳、書齋、內外埕、雨水井、後花園等。大廳面積56平方米,內有木雕古人物4幅,一色餾金,人物形態維妙維肖,雕工精細。正堂大廳懸掛有咸豐二年二月禮部題請奉旨,旌獎太歲貢生欽加八品銜陳上珍(即陳用坦)的“孝友”匾;還有石雕、磚雕、泥塑、彩畫等,刻有字、畫、花、草,工藝精緻,儲存尚好。

  雕刻彩繪

  在嵩口古鎮歷史建築中,擁有眾多令人驚歎的精妙的雕刻、泥塑、彩畫等。磚雕主要鑲嵌在古民居的門罩上,木雕主要刻在屏門、隔扇、窗扇和窗下掛板、樓層欄杆欄板上,內容多為人物、動物、山水,不裝飾油彩,透過高品質的木材色澤及自然紋理,使雕刻的細部更加生動、精緻。石雕主要在祠堂和民居庭院、門額、天井四周、柱基、抱鼓石、古井等,以浮雕、透雕居多,內容大多為象徵吉祥的圖案,彩繪多在翹角簷下。

  嵩口的木雕

  古街巷

  嵩口古鎮以渡口為起點,街道縱橫交錯,店鋪多為二層樓房,磚木結構,房屋底層臨街為商店,二層多為住宿,商店與商店相連,中間留人往來。商業鼎盛時期,街上有商鋪、手工店、作坊等各種型別齊全的大小商號150餘家。主要有直街209米;橫街230米;米粉街201米,大埕街巷220米;林厝巷211米;關帝廟街208米。這些古街巷與儲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築群落相得益彰,古風猶存。

  古井(宋明清古井)

  主要有張聖君古井,位於盧洋橋頭,宋造清修,傳說張聖君做法修建;林厝祠古井,位於林厝祠旁,宋紹興年間造,圓柱造型,井水變紅;帶翁古井,位於中山村,明朝造,四角代溝,井口飾條;張太生公古井,位於道南村,乾隆十年造,圓柱造型,青石;樂善堂古井,位於中山村,光緒十五年造,等等。

  明萬曆年間的古井

  古石碑(刻)

  石碑主要有“永禁溺女碑”、“奉撫憲碑”、“重整義渡碑”(位於古碼頭,乾隆年間立)等。石刻主要有“蟄龍潭裡蟄,水上風波急,一旦飛上天,魚蝦不相及”(月洲張沃七歲作)及“龍門”、“釣臺”等。

嵩口古鎮的千年縮影

  在福建省永泰縣,有著一個讓福建人引以為豪的小鎮——嵩口古鎮,一個古意悠悠、有著1000多年曆史的歷史文化名鎮。

  古老的嵩口鎮,凝結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張元幹、名揚海內外的閭山派道教神人張聖君均出生於嵩口鎮月洲村。月洲村至今留有許多古蹟,近年來吸引一批批專家、學者紛至沓來,嵩口鎮的人文歷史特別是古民居建築、多樣化的木雕,讓專家們讚歎不已。

  作為永泰西南部重鎮的嵩口,地理位置十分突出,處尤溪、仙遊、德化、閩清4縣結合部,周邊與7個鄉鎮毗鄰,省道永德203線和縣道永梅103線交匯於鎮區,交通十分便利。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水陸交通便利,自古有“小荊洲”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這裡也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航運業非常發達,山裡的木材、土特產從這裡運往福州,航行在大樟溪上的木帆船被人們稱為南港船。因為大樟溪是閩江下游最大的支流,處於南向,而被稱為南港。所以說,在這個遠離海洋的山區集鎮,建有一座媽祖廟一點都不奇怪,海神媽祖保佑著航行在大海江河上的船隻,在水上討生活的人們都信仰她,何況嵩口有許多人長年在大樟溪上行船、放木排,嵩口又與仙遊交界,莆仙人在嵩口經商者頗多,興安會館(同時也是媽祖廟)便是見證,媽祖信仰就一直在嵩口古鎮綿延著。

  歷史悠久的嵩口鎮,早在南宋時期就已形成小集市。直至元代置鎮,逐漸成為人口密集、百貨隨船入市、商埠興隆的永泰西南部重鎮。明朝設巡檢司駐地,在明萬曆年間,商業活動已進入初級集市階段,每逢農曆初一、十五的趕圩習俗沿續至今。圩日,周邊4縣以及本縣5鄉群眾彙集嵩街,交易農副產品,最多時日趕圩人數達萬人以上。在當地,稱趕圩為“交流”,即為貨物流通的生動地方語言。

  儘管現代的建築充塞著古鎮,所幸的是嵩口仍然還保留有直街、橫街、米粉街等古街數百米長,仍有古鋪前店後宅的建築格局,讓人尋思昔時的風情。

  千年古鎮嵩口,是永泰縣最早的兩個建制鎮之一,目前保留完好的古民居多達100餘座,用坦厝、用金厝、述善堂、下車碓厝、協和厝、協慶厝、端公坂厝、萬安堡、蘆洋寨等等,成為一個民間古民居博物館。當你流連在一座座建築精美、構架宏大的古民居中,觀賞佈滿了木雕、石雕、泥塑、壁畫的大院廳堂,你會被昔時工匠們的精湛技藝所折服。

  星羅棋佈的古民居,一座座各具特色,大部分保護完好。其中用坦厝內的木雕、泥塑、石雕、彩飾、壁畫精美絕倫,特別是十二條屏風,分佈在每一個條屏上的鎦金透空木雕,經歷了近200年歲月,鎦金依然如初,閃耀著熠熠光芒。一個個柱礎上的石雕、屋宇上的泥塑,還有彩繪,都在講述著遙遠的故事。那座恢宏的萬安堡,高大的土牆歷經百年風雨,依然矗立在大樟溪畔;端公坂厝裡的一扇扇精美鏤空窗花,一幅幅花鳥魚蟲、人物故事木雕,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門樓上的彩繪裝飾,100多年了其顏色不褪,隱藏著昔時匠人的智慧。一座座古民居,飛簷、掛瓦、屋宇中的木雕,展示著前輩工匠精湛的技藝,特別是木門窗上的榫頭,緊緊相接,天衣無縫,令人叫絕。

磧口古鎮 九曲黃河第一鎮

  磧口古鎮位於山西省呂梁市臨縣,黃河上第二磧“大同磧”上游處,隔黃河與陝西吳堡縣相望。古時,黃河水道十分繁忙,黃河因“大同磧”而受阻,磧口古鎮卻因“大同磧”而受益。“大同磧”是一段近500米長的暗礁式石槽,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難以通行,磧口遂成為黃河北幹流上水運航道的中轉站,並由此而得名。成為的黃河上的重要商埠渡口,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稱。

  磧口憑藉黃河水運,從清乾隆年間到抗戰爆發,200多年間,一直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商阜重鎮。西接陝、甘、寧、內蒙古,東連太原、京、津,差不多吸引了大半個中國的商人,成為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

  說起古鎮,人們會自然地想起周莊、同裡、烏鎮,似乎古鎮只存在於江南水鄉,其實,在北方內陸的黃土高坡上,也完整地儲存著磧口這樣風貌完整、文化內涵豐富的古鎮。

  晉商的興盛造就了磧口,晉商衰落後的貧困與封閉儲存了磧口。今天的磧口古鎮是一處密度很大的古建築群,全鎮現在還有四百多座大小院落都是原來的商行或店鋪。建築群沿著黃河和湫水河呈直角形分佈,一條長街貫穿全鎮,分為西市街、中市街、東市街三段。西市街緊鄰黃河碼頭,密集著大批的貨棧,中市街是磧口鎮重要的商業區,東市街是磧口東去的旱路的起點,多騾馬駱駝店和零售業,也是密集的居民區。黑龍廟高踞於古鎮的直角拐彎處,是全鎮的標誌性建築。與長街形成網路的十幾條小巷連通各家貨棧、商號,四通八達的街巷反映了磧口歷史上商業貿易的繁榮。長長的古街、幽深的古巷和鎮上成片的古建築給人一種迴歸歷史的感覺。

  磧口古鎮在風貌上一方面體現了傳統商貿集鎮的特色,另一方面體現了晉西北的地方傳統特色。古鎮的主街沿河隨地勢而建,一些店鋪出門便是碼頭,貨物運輸十分方便。貨棧一般是四合院或三合院形制,有的是前後幾進院子,為方便裝卸,院子一般較大,駱駝店、騾馬店的院子則更大,前院還安排有牲口棚。商鋪的店面一般採用排板門面,營業時全面敞開。錢莊、當鋪大多是嚴實的小院落,高牆厚門,有些還罩上“天羅地網”作保護。古鎮上各種行當齊全,並且還有商會、稅局等管理部門,形成了完整的集鎮商業體系。古鎮的商業建築雖然寬敞高大,但大多強調實用,不加裝飾,與家居建築大不相同。

  磧口古鎮背山面河,前低後高,隨勢而建。與主街基本垂直的十幾條小巷不僅承擔著交通的任務,而且也是重要的洩洪道,把山洪直接排入河道。由於院落大多依山而建,有許多建築都是下屋窯洞的窯頂便是上層院落的院子,最高的有五層窯洞,層層疊疊,非常壯觀。

  磧口建築的窯臉有的有“明柱廈簷”,即木構柱廊,有的是“沒根廈簷”,就是從窯腿上部伸出石質的挑簷枋,用挑簷支撐木質屋簷而沒有柱子。窯洞前簷的牆頭要砌高度一米左右的花磚牆,既美觀又對窯頂上的人起到保護的作用。二層大多是硬山頂木構房子,花格門窗,有的建築二層也是箍窯。商行的大門一般是磚門臉,上方鑲一塊石匾標明字號。有些商行在門前支一對柱子,支起半個硬山頂的廈簷,也有全木結構的大門。

  磧口古鎮除了商業建築外,還有幾處宗教建築,其中最為壯觀的是黑龍廟。廟建在臥虎山上,其下方正是湫水入黃河處,地位突出,氣勢宏偉。

  早期的黑龍廟規模很小,雍正年間增建戲臺,乾隆二十一年增建鐘鼓二樓和東西耳殿,使黑龍廟規制完整,其後又多次重修。黑龍廟正殿為木結構,三開間,硬山頂,前有簷廊,供龍神。左右耳殿也是三開間硬山頂,但進深小於正殿,分別供華佗和財神。廟的山門底層是三個過道,其上方建樂樓,樂樓為三開間歇山頂木構建築。院子分為上下兩層,戲曲演出時靠近正殿的一層及左右廂房都是看戲的場所。黑龍廟戲臺的音響效果很好,唱戲時聲聞數里,在黃河對岸也能聽到,故有“山西唱戲陝西聽”之說。黑龍廟是磧口商人唱“願戲”的重要場所,由於具有保護商貿活動的“實用價值”,香火一直非常興旺。

  磧口古鎮是多種文化的載體,除了頗具特色的建築文化外,從縱向的歷史來看,磧口主要承載的是晉商文化,代表了晉商貿易線路上重要的一支——西北貿易,展示了晉商的經營活動對農耕社會的自然經濟的衝擊。而在走向衰落之後,磧口還一度承載了抗擊日寇、保衛和支援陝甘寧邊區的紅色文化。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著名藝術家、學者的頻頻到來,以及《炮打雙燈》、《延安頌》、《民工》等影視作品的拍攝,磧口又被注入了富有當代色彩的新時期文化。從橫向的地域來看,磧口主要承載了黃河商貿文化和晉西北文化。


白族的建築藝術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築藝術的一大景觀。與遊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來從事水稻為主的農業生產。定居是農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徵,因此,注重居住條件就成了白族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雜居的地方,過去曾有這樣的俗語流行:說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則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 ...

白族的建築藝術“照壁”

        來過雲南大理的人會發現,在白族民居中有一個獨特的建築形式——照壁。照壁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很強的裝飾作用,因此白族民居正房院落對面的圍牆,一般都要做成照壁。   照壁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式樣 ...

阿壩縣房舍建築藝術

  走進阿壩草原,映入人們眼簾的除了蒼茫無際的雪山,遼闊無垠的大草原外,還有許多人們預料不到的景觀時時闖入人們的視野,特別是那一幅幅令人欣喜和激動的“半農半牧區”生活圖,始終令人難以忘懷。勤勞、勇敢、善良、智慧的阿壩人民,正在這片神奇而富饒的土地上創造著自己閃爍生輝的優秀文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風情,並把歷 ...

無錫盪古鎮晚上開放嗎

  無錫盪口古鎮晚上開放;   註釋:無錫盪口古鎮24小時開放,晚上5點後免費開放不收門票,但晚上人不多,店開的少。盪口古鎮在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東南鵝湖鎮境內,西鄰鴻山越國貴族墓群和泰伯墓,東與蘇州、常熟接壤。佔地面積20.68公頃。古名丁舍,相傳是東漢孝子丁蘭故里,因位於鵝肫盪口而得名。盪口古鎮,距市中心2 ...

無錫盪古鎮要門票嗎

  無錫盪口古鎮位於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東南鵝湖鎮境內,西鄰鴻山越國貴族墓群和泰伯墓,東與蘇州、常熟接壤,票價為:成人票80元,含華蘅芳生平事蹟陳列館、華君武漫畫館、華氏義莊、王莘故居、會通館、錢穆舊居,其中6至18歲未成年人、學生、60至69歲老人憑有效證件可半價,1、4米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憑有效證件可 ...

磁器古鎮建於哪個朝代

  磁器口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始建於宋代,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重慶“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遊圈。   磁器口古鎮,曾經“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 ...

世界上的著名的建築藝術有哪些

  1、埃及金字塔。   2、希臘宙斯神像。   3、埃及法洛斯燈塔。   4、巴比倫空中花園。   5、希臘阿提密斯神殿。   6、希臘羅得斯島巨像。   7、毛索洛斯墓廟。   8、中國的萬里長城。   9、法洛斯燈塔外傳之亞歷山卓港。10、中國西安秦始皇兵馬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