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一點差錯,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禮記·經解》。原文:《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里。意為:君子行事需要謹慎,開始時有一點小錯誤,最後也有可能釀成大錯。用法:複句式;作主語、分句。指小錯誤會產生大錯誤。成語繁體: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把人擋在千里之外。形容態度傲慢,堅決拒絕別人,或毫無商量餘地。
近義詞:拒人於千里之外。
出處:《孟子·告子下》:“距人於千里之外。”。
典故:戰國時期,魯平公準備任用孟子的學生樂正子主持國政,孟子喜出望外,公孫丑問孟子樂正子真的很有本事嗎?孟子說他論本事、見聞與知識等都不如你,他的長處是對人很好,他不會拒人於千里之外,很多人聚集在他身邊,能治理好國家。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意思是: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成語解釋:毫、釐: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稍微有一點差錯,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成語舉例:孫先生卻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後變成弄臣。這一來,真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成語結構:複句式。產生年代:古代。
1、釋義
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也指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2、出處
《陳書·虞荔傳》:“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於浮辭哉?”
3、典故
西漢時期,趙充國奉漢宣帝之命去平 ...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意思是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自】:《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魏書·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鉅細,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示例】:~,一著不到,滿盤從起。《玉嬌梨》第十二回。 ...
拒之千里是把人擋在千里之外,不願接近人。形容態度極其傲慢。指不聽取別人的意見。拒之千里出自於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下》:“詣詣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孟子·告子下》“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 ...
”馬之千里者“該話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所著的《馬說》。它是定語後置句,其含義是一匹日行千里的馬。”馬之千里者“中的"者"是表什麼的人。該話表示在世界上存在日行千里的馬,只是人們缺少發現它們的眼睛,抒發了作者對知音難尋的感慨。 ...
意思是: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
原文: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譯文: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 ...
1、“失之於寬,失之於松,失之於軟”的字面意思是:過失之處在於太寬容、太鬆懈、太軟弱。引申意為:應該嚴格管理,杜絕(對下屬)管得太寬鬆、太無力的現象。
2、“失之於寬,失之於松,失之於軟”出自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的審議時所作的發言:徹底改變對幹部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現象。 ...
1、意思是:得到了它是我的幸運,或者說是我有幸的事,失去了它也是我命中註定啊,就是說不要把得失看得那麼重要,得到了固然很好,可是失去了也不能強求。
2、原文出自徐志摩寫給梁啟超的一封信,內容是“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此話表達了追求愛情和知己的決心,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