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巴松湖的轉湖節

巴松湖的轉湖節

  巴松湖又叫“錯高湖”,藏語稱“札松錯”或“巴松錯”,意為“三座岩石山下的碧湖”。由於巴松湖被當地人視為“神湖”,所以它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這裡每年有規模較大的兩次轉湖節,一次是藏曆元月十五日,另一次為藏曆四月十五日。

  藏曆元月十五日那天,來自此湖附近各村莊的僧俗群眾身著節日盛裝,彙集在湖上游的錯高村大壩子上,誦經、祈禱、燃燒“桑”(燒香柏枝、酥油、糌粑等),並豎起新的大經幡取下舊的經幡,以示對佛的虔誠。相傳位於湖泊東北處一座雪山是巴松湖的主人,是一位名叫“傑欽南木拉嘎布”神仙的化身。由於這座雪山終年積雪,象穿著潔白的禮服。因此,這天掛經幡的人必須穿上白色的氆氌藏裝。掛完經幡後,為了表達人們喜悅的心情,就表演非常有名的當地民間傳統舞蹈“庚”。對於“庚”舞的意義,人們說法不一,但大部分認為再現當年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公主的場面。“庚”舞共有十三場,其中“頗庚”(男舞)九場,“模庚”(女舞)四場,人數一般有十二人左右。在“庚”舞開始之前和每一場中間休息時,有一名叫“崗堆託波”的小丑演員出場,向觀眾講述著風趣幽默的話,賣弄一些插科打渾的笑料。因為該戲非常幽默、滑稽,使人笑逐顏開。“庚”舞以舞蹈為主,伴奏不多,主要樂器以鈸鼓為主。“庚”舞卻不同於果諧、熱巴,“庚”舞,遠比它們內容豐富,形式先進。它的隊形變化多端,場面激烈壯觀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它給人們帶來了休息和娛樂,帶來了精神上的享受和生活上的愉快,同時也具有審美和教育意義。最後,各村進行民間舞蹈比賽,場面十分熱鬧。傍晚時分,人們便戀戀不捨地離開巴松湖、祈禱下次再能到此地相聚朝拜。

  藏曆四月份,是春回大地,萬物萌發,冬眠的蟲子也開始甦醒的季節,而四月十五日那天,又是釋迦牟尼的將降生、成道和圓寂的紀念日。所以整個藏曆四月份,特別是十五日這一天是佛教信徒們朝拜和轉山、轉湖的最佳時間。來自四面八方的信徒們雲集在此地,以巴松湖的湖久村為起點,按順時針方向沿湖岸繞湖一圈,步行一般要兩天時間。轉湖者不僅有當地的,而且也有遠到而來的外地人,他們把虔誠的願望向心中的神湖訴說,而神湖永遠是那麼寧靜、平和、默默地為人們祝福,默默地為人們撫平心靈的傷痛,默默地為人們洗刷罪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納木錯轉湖節

  納木錯轉湖節很久以前就被藏民族列為傳統活動。納木錯周圍廟宇林立、香火旺盛,許多高僧在這裡弘揚佛道,直到現在仍有噶舉派僧人在湖邊或湖心島閉關修行。每逢羊年虔誠的佛教徒紛紛前來轉湖朝佛,這時湖邊的恰催寺、扎西切寺、古穹寺、多加寺等,為祭祀聖地,熱鬧非凡。信徒們轉湖時,把各種供品投入湖中,祈求風調雨順、吉祥如意。

  納木錯是身、語、意之聖地,也是聖地中之最殊勝者。修行者繞湖而行,便可修得無量的功德和淵博的知識。每年的藏曆四月至五月份,亦有不少信徒來納木錯轉湖朝佛,屆時這裡會變的香菸繚繞,生機勃勃。

看摩梭人怎麼過轉山轉海節 甲搓舞是重頭戲

  

  在瀘沽湖上泛舟的摩梭人 胡小平 攝

  

  坐落於雲南萬山叢中的瀘沽湖,生活著延續母系氏族特點的摩梭人,人口約1.5萬。這裡的人們仍傳襲著“男不娶、女不嫁”,暮聚朝離的走婚習俗。摩梭人的節日特別多,每到農曆初一、初五、十五、二十五,這裡的人們都會過轉山轉海節,祭祀他們的神山聖水。

  農曆七月二十五是格姆女神的誕辰,傳說摩梭人就是在這一天誕生的,一年中摩梭人最神聖、最熱鬧的轉山節就在這一天。

  關於格姆女神有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有一種傳說是這樣的:格姆女神是一位異常美麗而浪漫的女神,她不僅有閉月羞花之貌,而且聰明能幹,眾男神統統拜倒在她的裙下。遺憾的是他們一年只能相見一次。一天,一位與女神心心相印的男神來訪,久別後的重逢,使他們有說不完的綿綿情話,不知不覺天快亮了,按上天的規定男神必須在黎明前返回天上。男神匆匆上馬,一步一回頭,戀戀不捨,女神痴情地望著他,淚流滿面。男神眼看到了關天門的時候,只好快馬加鞭,但心中仍割捨不下對女神的眷戀,在一道山脊前突然勒馬回頭,馬失前蹄,在山脊上踏下一個深深的蹄印。女神的淚水注滿了馬蹄印,形成了今天的瀘沽湖。男神見狀向湖中揮手撒下一把珍珠,瞬間晶瑩剔透的珍珠變成了一個個小島。從此,男神、女神開始了永遠的夜訪晨離,形成了摩梭男女的自由走婚,而走婚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在這天,一大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從四面八方湧向格姆山。來到格姆山腳下,人們先向格姆山燒香祈禱,敬供瓜果酒肉後,環山徒步繞行到距山頂百米處的一個山洞,當地人稱格姆尼柯,意思是格姆仙人洞或格姆山女兒洞。格姆尼柯就是大家的目的地。

  轉海節不僅僅包括祭祀,還有盛裝的年輕人舉行的各種活動,也是結交阿夏的最佳時節。轉海一天約需10多個小時,一半是祭祀一半是娛樂。不少有情男女也在這時候,相互約會,互換定情物,為日後走婚創造條件。

  轉海節摩梭語稱“謝過”,即轉母湖、祭母湖神之意。每到初一、十五或初五、二十五,村內的姑娘、小夥子會相約而行。轉海者個個穿著鮮豔的服裝,帶著乾糧,有的騎馬,有的步行,有的坐船繞湖,如今有不少男女則騎腳踏車轉海。湖周、山間每隔一兩裡都有固定的轉海燒香祭祀點。每到一處人們都要停下來燒香磕頭。一路上紅紅綠綠的轉海隊伍,如同一條色彩斑斕的長龍,遊動在山水之間。

  轉山轉海節上最熱鬧的當屬鍋莊晚會。鍋莊舞俗稱打跳,又稱甲搓舞。古時的摩梭舞曲有72種之多,流傳至今的只有10餘種,最為流行的就是甲搓舞。


摩梭人的山、

  轉海節   鑲嵌在鹽源縣左所區崇山峻嶺之中的瀘沽湖,當地人稱“謝納咪”,意思是母海,母親的海,她用寬厚的胸懷、肥美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勤勞、純樸、熱情、豪爽的摩梭人。轉海節,即轉母湖、祭母湖神之意,每到初一、十五或初五、二十五,轉海者個個穿著鮮豔的服裝,帶著乾糧或騎馬,或步行,或坐船繞湖,湖面和湖岸上不時傳 ...

是什麼樂器

  巴松,一種樂器,低音區音色陰沉莊嚴,中音區音色柔和甘美而飽滿,高音富於戲劇性,適於表現嚴肅遲鈍的感情,也適於表現詼諧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   大管為雙簧氣鳴樂器,雙簧管族中的次中音與低音樂器,音域很寬,從低音譜表的bB1到高音譜表的e2。管體分為5個部分,嘴管,次中音管,U形膛管,低音管,喇叭口。管體總長 ...

的意思

  指全國各地,有時也指世界各地;現有時也比喻廣泛的團結。   出處:   1、《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五湖。”   2、《論語·顏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唐·呂岩《絕句》:“斗笠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   近義詞:五洲四海、四面八方。   反義詞:方寸之地。 ...

是我國那最大的湖泊

  呼倫湖也稱呼倫池、達賚湖,是中國第五大湖,也是內蒙古第一大湖;位於呼倫貝爾草原西部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和滿洲里市之間,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呼倫是由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貝爾蒙語意為雄水獺;古代這兩個大湖盛產水獺,生活在湖邊的蒙古人便以動、植物名稱命山、河、湖、泉名稱的古老 ...

右滾步注意要點

  1、腳步的練習。 事實上,維也納華爾茲的右轉步與桑巴舞右滾轉非常相似,他們的步伐基本是一致的,但桑巴舞的右滾轉的速度更快,身體運動幅度更大,為了讓青少年舞者更易接受難度更大。   2、腳踝和膝蓋練習。 該練習主要是舞伴兩人面對面練習前俯後仰。   3、胯部的練習。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固定住肩部和腳部,用 ...

美洲最深的 奧希金斯/聖馬丁

  湖泊,指的是湖盆及其承納的水體。全世界目前共有湖泊270萬平方公里,佔了陸地面積的1.8%,是全球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日益受到重視的一種旅遊資源。   關於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大家都知道是裡海,那麼世界上最深的湖又是哪個?就讓城市文化為你介紹世界十大最深湖之美洲最深的湖,奧希金斯湖/聖馬丁湖。   ...

爾曲德

  巴爾曲德松珠節是林芝地區最大寺院朗縣的巴爾曲德寺在每年藏曆四月組織舉行的一場宗教佛事活動,內容以跳神為主。節日一共四天,前三天為跳神表演,第四天為活佛摸頂。    跳神,藏語稱“羌姆”,是寺廟舉行特定的祭神儀式,由僧侶頭戴鬼頭面具,身著五彩絢爛的袍服,跳躍著進入寺廟主殿前的一種宗教舞蹈,帶有濃厚的密宗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