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北京市。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唐代詩人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隋唐時,幽州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煬帝在涿郡築臨朔宮作為行宮,大業七年後三次用兵高句麗,都以涿郡為基地,集結兵馬、軍器、糧儲。
唐貞觀十八年(644)出兵高句麗,分水陸兩路,陸路也以幽州為後方大本營。
唐代中期,東北諸族勢力強盛,先天二年(713)置幽州節度使於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
天寶元年改為范陽節度使,兵力九萬餘人,約佔全國十節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
幽州其範圍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幽州是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隋唐時,幽州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煬帝在涿郡築臨朔宮作為行宮,大業七年後三次用兵高句麗,都以涿郡為基地,集結兵馬、軍器、糧儲。
唐貞觀十八年出兵高句麗,分水陸兩路,陸路也以幽州為後方大本營。唐代中期,東北諸族勢力強盛,先天二年置幽州節度使於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廣德元年改范陽節度使為幽州節度使,史朝義部下李懷仙降,唐即授為幽州節度使;時平盧已沒於北族,惟存平州,平州城內駐有盧龍軍,幽州節度使遂兼領盧龍節度使。此後或稱幽州,或稱幽州盧龍,或只稱盧龍。幽州為安史亂後長期不奉朝命割據一方的河北三鎮之一。直至五代後梁乾化三年十二月為晉王李存勗所滅,割據達一百五十年之久。天福元年,後晉石敬瑭以幽薊十六州割讓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為南京。
宋朝幽州指現在的北京。
天福元年(936年),後晉石敬瑭以幽薊十六州割讓契丹(遼)。次年遼升幽州為幽都府。
隨著一次次的改朝換代,隋朝將它稱為涿郡,到了唐朝被改名為幽州。由於它與北方遊牧民族相鄰,所以飽受戰火煎熬,所以一直沒能得到發展。公元936年,遼國的契丹族舉兵南下。兩年後取得了幽州,改稱南京。關於這段歷史,恐怕連世代居住在這裡的老北京人都不一定知道。當時南京人口已達三十萬,包括漢人和新遷入的契丹人,逐漸發展起來。在北京的歷史上,南京這個名稱延用了將近兩百年。
幽州,中國古地名,今河北、北京和天津北部。其南面是冀州(河北南部),西面是幷州(山西東部、北部),北面和東面則是長城以外,如遼東。幽州的中心是薊城(今北京中部和北部,或薊縣)。從漢朝經晉朝、十六國、隋朝、唐朝,幽州的名稱、治所、範圍時有變化,但位置基本不變。後晉時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包括幽州,劃給遼國,之 ...
北京大興。幽州臺即薊北樓,是戰國時代燕都薊城北部的門樓,遺址尚存。大興區最早前身為古薊縣,以建於薊城地區得名。薊縣當為先秦之縣,為春秋戰國時期燕國所建。遼會同元年(938年),薊縣改名薊北縣,隸屬幽都府。
遼開泰元年(1012年),薊北縣改名析津縣,隸屬析津府,為遼南京附郭京縣。宋宣和五年至七年(11 ...
1、古時的幽州是現在的河北、北京和天津北部。
2、幽州。案《禹貢》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則其一也。《周禮》東北曰幽州。《春秋元命包》雲:箕星散為幽州,分為燕國。言北方太陰,故以幽冥為號。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幽州是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時北方的軍事 ...
幽州在現在北京市城區西南廣安門附近。幽州是古代的行政區劃,其名稱來源自《春秋元命包》:“箕星散為幽州,分為燕國。”在隋唐時期,幽州是北方的軍事重鎮,也是交通中心和商業來往中心,其核心區域歷朝歷代都在北京市一帶。
幽州是現在的哪裡
幽州自古為形勝之地,古九州之一,咋西漢時期為十三刺史部之一,區域遼闊 ...
幽州是現在的北京市。
幽州是古代的行政區劃,以幽州突騎聞名古史。所在今北京市城區西南廣安門附近。幽州是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
隋唐時,幽州東夷都護府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煬帝在涿郡築臨朔宮作為行宮,大業七年後三次用兵高句麗,都以涿郡為基地,集結兵馬、軍 ...
1、遼朝幽州是現在的北京,是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其範圍大至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周武王平殷,封召公於幽州故地,號燕。戰國時,燕與其他六國併為七雄。
2、秦始皇滅燕,在燕地置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漢高祖時分上谷置涿郡;此外又設燕國。漢武帝 ...
1、《登幽州臺歌》主旨是借登臺遠望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哀嘆,也可引申為不因感到人生短暫而消沉頹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無限的積極意義。
2、《登幽州臺歌》原詩: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