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是一種有屋簷的橋,可遮陽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會,看風景等用途,有的廊橋還有供人暫居的房間。泰順民間橋樑數量眾多,結構型別多種多樣。歷史上的泰順,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們出外行走十幾裡都難以見到人煙。按照泰順先祖們的“交通規劃”,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邊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腳的風雨亭。而橋上建造屋簷,不但可以保護木材建造的橋樑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襲,而且起到風雨亭的作用。
廊橋是一種有屋簷的橋,可遮陽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會,看風景等用途,有的廊橋還有供人暫居的房間。泰順民間橋樑數量眾多,結構型別多種多樣。歷史上的泰順,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們出外行走十幾裡都難以見到人煙。按照泰順先祖們的“交通規劃”,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邊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腳的風雨亭。而橋上建造屋簷,不但可以保護木材建造的橋樑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襲,而且起到風雨亭的作用。
1、歷史:三江風雨橋建於1916年,至今已有102年曆史,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樑橋。其結構以橋墩、橋身為主的兩部分。坐落在廣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陽橋是風雨橋的代表。
2、背景:因橋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三江風雨橋都是以杉木為主要建築材料,建橋時,不用一顆鐵釘,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銜接,斜穿直套。其堅固程度不亞於鐵、石橋,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損。這種風雨橋於長廊頂部豎起多個寶塔式樓閣,樓閣飛簷重疊,少的有三層,多的達五層。橋身莊重巍峨,如巨龍臥江,氣吞山河,十分壯觀。橋面兩側有精緻的欄杆和舒適的座位,可供人們憩息。橋壁上或雕或畫有雄獅、蝙蝠、鳳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圖案,形象詼諧灑脫,古香古色,栩栩如生。
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廣濟橋也與河北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福建的洛陽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該橋始建於公元1171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廣濟橋已是殘破不堪,1958年對全橋進行加固維修,並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為三孔鋼架及兩處高樁承臺式橋樑。2003年10月,廣濟橋開始進行全面維修,總體按明代風格為修復依據,功能定位為旅遊觀光步行橋,2007年竣工。